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科技賦能,深度應用污水驗毒等新技術

廣東構建多維度毒情監測預警體系(創新故事)

本報記者  賀林平

2021年08月02日08: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通過小小試管裡一滴污水濃縮液,循線追蹤、順藤摸瓜,挖出千裡之外的制毒工廠……這不是懸疑偵探小說裡的情節,而是科技賦能廣東禁毒的真實案例。

廣東經濟往來活躍,外來人口眾多,與海外市場聯系密切,歷來是全國禁毒戰線的主戰場。近年來,廣東依靠科技利器,持續提升警方打擊毒品犯罪的威懾力,取得了累累碩果。

2020年6月,廣東江門市警方聯合外省警力,在省外搗毀一處制毒工廠,繳獲氯胺酮等制毒原料760公斤。江門恩平市公安局禁毒大隊大隊長盧祖鑽回憶,這起大案破獲的關鍵線索,就源於在當地外環境中取到的一瓶污水。

“2019年8月取樣的這瓶污水一經檢測,數據就出現了異常波動。根據我們的經驗,當地可能存在氯胺酮(俗稱“K粉”)濫用情況。市局禁毒支隊接到匯報后,馬上開展分析研判,並從此前破獲的案件入手,對毒品來源進行全面深入排查,一個制毒工廠位於外省、販毒區域涉及我省江門等市的制販毒網絡逐漸浮出水面。”盧祖鑽說。

毒品犯罪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傳統工作模式下,存在禁毒統計分析缺乏前瞻性、數據來源過度依賴執法業務、犯罪態勢感知滯后、區域評估管理標准模糊等問題。對此,設立在廣州的國家毒品實驗室廣東分中心充分利用現代環境監測原理和科學高效的化學檢測手段,針對水體樣品(污水、地表水)、固體環境樣品(土壤、沉積物、大氣顆粒物)、紙幣、毛發、血液等樣品分別建立分析策略,以此評估區域毒情形勢及變化趨勢,構建具有廣東特色的多維毒情監測體系,開啟了檢測技術在禁毒決策、打擊、情報、吸毒人員管控等工作中深度應用的新階段。

高速冷凍離心機、全自動固相萃取儀、全自動氮吹儀、紅外光譜儀……走進國家毒品實驗室廣東分中心,各種專業儀器設備讓人眼花繚亂。“污水驗毒技術是一項新的禁毒科技成果,應用的是痕量級檢測方法,具有靈敏度和准確度高的特點,能夠准確測算出特定區域內濫用毒品的種類、消費量、吸毒人員規模等信息。”中心檢測技術人員透露,哪怕1升污水裡的毒品含量僅有1納克(0.000000001克),也能通過現有技術檢測出來。“這種精度相當於往杭州西湖裡倒5克毒品都能被檢測出來,為我們‘大海撈針’提供了‘火眼金睛’。”

以一瓶50毫升的污水樣品為例,該樣品經過同步取樣、冷鏈運輸、交接暫存、二次編碼等環節,送到中心檢測人員手中﹔再經過過濾、萃取等多個步驟,濃縮為0.2毫升的待檢樣品,放入一台精密儀器后,就轉化為電腦屏幕上的一條曲線。如果線條陡然增高,就意味著一個數十萬人的區域可能有人吸毒或者制毒。

2020年起,該中心每個季度都會在廣東188個污水處理廠同步採集污水樣本進行獨立檢測,覆蓋7800萬常住人口。污水檢測得出的毒品及其代謝物含量的數值可以用作數據分析,如某區域通過污水檢測發現一定數值的毒品及其代謝物,公安機關就可根據這一線索進行深入調查。

這只是廣東禁毒科技快速發展並應用到實戰領域的一個縮影。除污水驗毒外,國家毒品實驗室廣東分中心與國家科研單位、高校團隊等開展科研合作,共同搭建納米、光譜、質譜關鍵技術轉化應用的工程平台,轉化落地一批科研成果,形成一批創新應用經驗,推動毒品治理方法手段不斷革新。

面向未來,廣東省禁毒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全省禁毒部門將堅持創新引領,深入推動禁毒大數據與毒品實驗技術有機結合,深入開展交叉信息研判、毒品溯源打擊、毒情監測預警、吸毒人員管控等工作,不斷推動禁毒工作的科技化、專業化、現代化。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02日 19 版)

(責編:張靚怡(實習生)、馬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