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百年征程中,那些閃亮的法治印記

——走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

2021年07月25日08:34    來源:光明日報

  1928年,毛澤東主持制定了黨領導下的第一部土地法《井岡山土地法》,以法律的形式首次肯定了農民以革命手段獲得土地的權利。1929年,毛澤東主持制定《興國土地法》,保護了中農的利益。土地革命時期,黨領導頒布的土地法律法令,推動了土地革命深入進行。圖為展覽中的《興國土地法》文本。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是第一部由勞動人民制定的根本法,是共產黨領導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偉大綱領,為以后制定民主憲法提供了寶貴經驗。圖為展覽中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文本。

  延安時期,黨在領導邊區法治建設的過程中,進行了歷史性探索。《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成為抗戰時期邊區的根本大法。“黃克功案件”的審判,彰顯了從嚴治黨、從嚴治軍的決心。“馬錫五審判方式”的確立,為新民主主義司法制度注入了新鮮血液,也為新中國司法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經驗。圖為觀眾在參觀抗日根據地建設有關情況。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舉行,開啟了協商建國、共創偉業的新紀元。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發揮了臨時憲法的作用。圖為觀眾在觀看政協會議有關介紹。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圖為一屆全國人大使用的投票箱。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領導制定了婚姻法、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奠定了新中國的法制基礎。

  1950年6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公布施行。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在中國大陸基本完成,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徹底摧毀。圖為土地改革法公布施行后,受到廣大農民熱烈擁護。

  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法制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我國陸續制定了刑法、民法通則、行政訴訟法等一大批重要法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逐步形成。圖為學位條例出台后,我國正式建立了學位制度,開始授予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2010年3月,修改后的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選舉法規定,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基層群眾的民主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圖為四川省遂寧市復橋鎮靈龜村舉行公推直選村務監督員選舉活動。

  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糾紛。圖為在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調解志願者聯合會的調解下,當事人握手言和。

  人民法院改進審判作風,服務基層百姓。圖為巡回法庭在老百姓家門口開庭,讓公平正義觸手可及。

  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提速。以簡政放權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圖為2014年天津市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封存的109枚公章。

  堅持依法執政、依規治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形成了以黨章為根本、若干配套黨內法規為支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截至2019年6月30日,現行中央黨內法規266部。

  百年風雨兼程,百年披荊斬棘。連日來,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內,參觀者絡繹不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如一幅恢宏的歷史畫卷,展示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矢志追夢的百年征程。

  “我們黨歷來重視法治建設。”展覽中,一份份法律文本,記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波瀾壯闊的法治歷程,一張張歷史照片,述說著黨領導人民對公平正義的不懈追求。

  從《井岡山土地法》《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到《中國土地法大綱》,千百年來,廣大農民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從《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從1954年憲法到1982年憲法,這些劃時代的根本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權利﹔從第一部婚姻法到民法典出台,人民群眾的民事權利保障體系更加完備。

  選舉人大代表,行使神聖的民主權利,當家作主的喜悅溢於言表﹔既有面子也有裡子,“楓橋經驗”歷久彌新,讓矛盾糾紛案結事了人和﹔嚴懲腐敗,“老虎”“蒼蠅”一起打,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時代大潮中,法治中國砥礪前行﹔百年變局中,厲行法治初心如磐。

  (本版統籌:本報記者靳昊)

(責編:王欲然、郝孟佳)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