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重走天路看變遷·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分享

高原產業興 新村風貌新(重走天路看變遷)

本報記者  梁昌杰  吳  丹  葛孟超  宋豪新

2021年07月23日10: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離開成都,駛上蓉昌高速,視線隨著丘陵高山綿延及遠,便看見龍門山脈——青藏高原板塊向東南推覆形成這條天然分界線。一側,川西高原綺麗雄偉﹔另一側,四川盆地物產豐富。

行至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尕多鄉瑟谷村,高山峽谷間徐徐鋪展開千畝平地。藍天白雲下,一座座白色大棚鑲嵌其間,菜苗破土而出,村民們正忙著農活。

瑟谷村海拔約3400米。高原嚴寒,能不能增加種植蔬菜的種類?依托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省內對口幫扶力量,村裡流轉土地興建高原蔬菜基地﹔技術人員手把手教種植技術,引導農牧民在自家院子裡種上香菜、萵苣、蘿卜……短短幾年,瑟谷村依托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優勢,大力發展高原蔬菜種植,產品錯峰上市,賣到成渝等地,成為當地農牧民穩定增收的致富產業。

“以前種菜,靠天吃飯,收入不高。現在把土地流轉給蔬菜基地,每畝土地年流轉費450元。我還在基地裡打工學技術,每天都有收入。”村民奪爾基特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壤塘縣推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以來,已培育蔬菜基地和種植大戶11個,引導農牧民房前屋后種菜,縣裡年均實施牧區“小菜園”1500余戶。農牧民群眾的內生動力有效激發,一批種植、養殖戶發展壯大,“落后村”成為“小康村”。

繼續西行,來到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平均海拔超4000米。走進離縣城不遠的安康社區,映入眼帘的是一棟棟錯落有致的漂亮房屋、一條條平坦干淨的硬化道路、一盞盞獨具特色的沿街路燈……房前屋后,幾名村民忙著栽花植綠﹔社區廣場上,一群孩子正在打籃球。這裡是甘孜州規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移民集中安置點。

社區居民巴德站在自家小院門口,招呼大家進屋。客廳的電茶桌上,酥油茶已經燒好,牆壁上貼滿了孩子們的獎狀。“2017年底,我們家從200公裡外的牧區搬來,那裡沒有信號也沒有公路,娃娃讀書不方便。”巴德告訴記者,如今上學條件明顯改善。

巴德的新家大約90平方米,除了三室一廳,小院中還建起了一間陽光工作室。巴德是色達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的代表性傳承人,如今訂單業務越來越多。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連續8年實施“六項民生工程計劃”,持續推進粵川、浙川協作和省內對口支援,加快發展全域旅游、高原農牧業等特色產業,32個涉藏縣(市)在2019年全部實現脫貧摘帽,交通、電力、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23日 01 版)

(責編:陳羽、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