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妍妍
2021年07月07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
回首崢嶸歲月,共唱百年風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本報文藝副刊以散文、報告文學、評論、訪談等多種形式,深情講述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深刻詮釋百年大黨的夢想與追求、情懷與擔當。
走近紅色經典 傳承紅色基因
《黨的女兒》《青春之歌》《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無名英雄紀念碑》《狼牙山五壯士》《紅岩》《白毛女》《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些閃光的字詞,代表的是一大批曾經產生過廣泛影響、深受群眾歡迎、歷經時間淘洗依然熠熠生輝的經典之作。文藝副刊“品味紅色經典”欄目,通過文藝大家的回顧、革命后代的講述、研究者的解讀,通過情理交融的文字和作品手稿、電影海報、歌曲樂譜、演出劇照等珍貴圖片,帶領讀者走近紅色經典。
走近紅色經典,走近可歌可泣的紅色歷史。一輩子演不夠《白毛女》的“人民藝術家”郭蘭英,演《黨的女兒》、做黨的女兒的電影表演藝術家田華,107歲高齡、83年黨齡的革命作家馬識途……“品味紅色經典”對這些老一代藝術家、革命家的採訪,將有情感溫度的歷史娓娓道來,奏出一首首時代與個人、藝術與人生的交響。
走近紅色經典,打通歷史與現實,破解經典穿越時空、長久流傳的精神密碼,把經典的藝術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發揚光大。方志敏烈士的女兒方梅接過父親遺著《可愛的中國》,以守護可愛的中國、建設可愛的中國為使命,告慰先輩英靈﹔“時代楷模”張桂梅以“江姐”為榜樣,扎根山鄉無悔奉獻。青年鋼琴演奏家郎朗震撼於《黃河》的氣勢,因為它每個樂章都澎湃著民族的力量﹔“00后”年輕演員王源喜歡小兵張嘎的親切,因為“愛國的少年心,總是相通的”,愛國是青春最美的底色。這些文章經由全媒體融合傳播,掀起一股致敬紅色經典、傳承革命薪火的熱潮。
講好黨的故事 彰顯信仰之美
以故事傳達思想,以人物體現精神,以細節呈現歷史,以情感喚起共鳴,這是文藝的獨特優勢。文藝副刊精心組織刊發了一批講述中國共產黨歷史和共產黨人事跡的作品,以文學的形式展示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講述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等優秀共產黨員的故事。
“致敬革命前輩”欄目裡,江西瑞金華屋村34戶人家17位好兒郎參加紅軍、英勇犧牲,他們臨行前種下的思鄉樹已經成為鼓舞家鄉后代的信念樹﹔同作戰部隊一起出征抗美援朝的文藝戰士胡德勤,無懼戰火,用歌聲伴英雄行、壯英雄志、揚英雄名……通過講述這些保家衛國的革命前輩的故事,銘記歷史,致敬英模。
“逐夢”欄目裡,遵義一位農民老黨員10年來交4次特殊黨費,用特殊黨費表達特殊心意﹔新疆一家三代黨員都投身高原巡邊,將家國情懷代代相傳……通過講述這些身邊的共產黨員的故事,觀照現實,弘揚精神。
“我們這裡的年輕人”欄目裡,扶貧工作隊隊員把他鄉作故鄉,在脫貧攻堅事業中大顯身手,貢獻青春力量﹔基層派出所裡的民警們視群眾路線為“傳家寶”,將個人成長融入服務社會的大潮……通過講述這些年輕人奮發作為的故事,矚目未來,接續奮斗。
這些作品彰顯共產黨人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推動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深入人心。
獻禮百年華誕 凝聚奮進力量
黨的盛典,人民的節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廣大文藝工作者踴躍開展內容豐富、體裁多樣的主題性創作,推出一批飽蘸情感的文藝作品,舉辦一系列濃墨重彩的優秀藝術作品展演。文藝副刊對此持續關注,及時組織評論,並推出建黨百年電視劇、紀錄片、舞台藝術作品3塊系列專版進行集中評介,以服務廣大讀者,引導文藝界創作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為黨的百年華誕真情禮贊、深情放歌。
無論是以《覺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國》《光榮與夢想》《山海情》為代表的影視劇,以《文獻中的百年黨史》《火種》為代表的面向大眾的黨史主題讀物,還是以《紅軍故事》《永不消逝的電波》《扶貧路上》為代表的舞台藝術作品,以《貴州“天眼”》《高鐵進山啦》《最美太湖水》為代表的美術作品……這些創作精彩呈現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生動形象的教材,也體現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的創造創新,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優秀成果。
丹青映照信念,光影鐫刻夢想。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黨領導文藝事業的歷程充分証明,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文藝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証。讓我們用心用情用功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為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凝聚磅礡力量!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07日 16 版)
相關專題 |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