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3日18:0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 題:奮斗不息 以身許國——記載人深潛英雄集體、中國船舶集團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
新華社記者張泉
浩瀚海洋蘊藏著無盡寶藏。在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征程中,涌現出一大批奮斗者,他們勇攀高峰、銳意攻關,他們無懼風險、百折不回,他們舍生忘死,以身許國。載人深潛英雄集體、中國船舶集團(原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
2020年11月10日,馬裡亞納海溝,載有3名潛航員的“奮斗者”號成功坐底,下潛深度達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從“蛟龍”號,到“深海勇士”號,再到“奮斗者”號,向深海進軍,中國起步雖晚,卻迎頭趕上。這背后是載人深潛團隊無數日夜的接續奮斗,他們踐行“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為科技創新樹立了典范。
先后擔任“蛟龍”號主任設計師和首席潛航員、“深海勇士”號副總設計師、“奮斗者”號總設計師的葉聰,見証了我國載人深潛的每一次跨越。
2009年起,葉聰駕駛“蛟龍”號進行了數十次下潛。茫茫海面上,經歷過潛水器與母船“失聯”﹔5000米深海中,機械臂突然斷裂造成油污泄漏讓潛水器成了“睜眼瞎”﹔7000米的海底,大量沉積物覆蓋採樣籃讓“蛟龍”號難以作業……面對一次次險情,他從未退縮,為中國潛航事業積累了珍貴的一手資料。
與載人航天一樣,載人深潛也秉持“一棒接著一棒跑”的傳統,形成了一批領軍科學家隊伍。徐芑南、何春榮、胡震、楊申申、楊波……載人深潛事業快速發展的背后,伴隨著他們大膽決策、銳意攻關、無懼風險的奮斗身影。
為完成“奮斗者”號的研制工作,我國組織近百家科研院所、高校、企業開展攻關,近千名科研人員“沒有單位、隻有崗位”,為“奮斗者”號傾注了全部心血。鈦合金載人球殼、固體浮力材料、操控系統、通信系統……一項項技術難題被攻克,“奮斗者”號部件的國產化率超過96.5%。
自2020年7月起,“奮斗者”號先后赴南海、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海域分階段進行了海試驗証,累計完成30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
“參研參試人員克服了多個台風的阻撓,經歷了無數驚濤駭浪的考驗。向世界最深處進軍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葉聰說。
國有重器,以身護之。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為守護重點試驗平台,將生死置之度外,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生命壯歌。他們是“時代楷模”——中國船舶集團(原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
2018年8月20日,台風“溫比亞”過境遼寧省大連市,受其影響,停靠在中國船舶集團(原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的國家某重點試驗平台出現重大險情。危急關頭,第七六○研究所原副所長黃群等17名同志,面對台風和巨浪,挺身而出、英勇無懼,對試驗平台進行加固作業。
監控攝像機如實記錄了當時的情景:狂風怒吼,大海咆哮﹔10余米高的巨浪呼嘯扑來,將10多個身影掀翻、湮沒在白色浪花裡,浪頭一過,這些身影又頑強站起來﹔大浪猛襲下,碼頭上7噸重的鏟車,被生生地橫拍出兩米!但是,沒有人退縮。
“浪打在身上很疼,睜不開眼睛,那時候考慮不了個人安危,就想趕快過去,把平台控制住,把平台上的人保住。”當天參與抗災搶險的孫遜說,“黃群副所長就是那樣一個人,如果還有一次這種情況,他還會是同樣的選擇。”
一個大浪打來,正在作業的黃群和姜開斌被卷入海中﹔剩下的人和平台上的人一起營救,又一波大浪打來,又有人落水。各方緊急施援,4人先后被救起,而黃群、姜開斌和宋月才,壯烈犧牲。
勇士們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平台。
“隻有奮斗的一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一生”“牢記使命,勇於擔當”“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英雄生前留下的手書催人淚下、感人奮起。
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對黨忠誠、恪盡職守、不怕犧牲的優秀品格,用寶貴生命踐行了共產黨員“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激勵著無數人堅定理想信念,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事業之中。
相關專題 |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