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革命女作家莫耶之子方前進:父母的言傳身教讓紅色基因和優良家風傳承不息

2021年06月04日08:47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父母的言傳身教讓紅色基因和優良家風傳承不息

家庭小傳

方前進,72歲,退休干部。母親莫耶與父親方唯若是一對革命伉儷。莫耶為革命女作家,1934年秋,到上海任《女子月刊》編輯,以婦女解放為己任。1937年10月,隨上海抗日救亡演劇第五隊到達延安,隨后創作《延安頌》,感染無數熱血青年奔赴延安,投入抗戰。新中國成立后任西北軍區《人民軍隊報》主編、總編輯,甘肅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受父母感染,家族中多人參軍,並將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和堅強樂觀等優秀革命精神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

 

“我70歲時學了帆板和海洋舟,明年打算挑戰劃過瓊州海峽!”這位古稀老人精神抖擻地對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說。在他心中,永遠都有一股力量支撐著自己,讓自己熱血沸騰,永遠向前。那就是他的母親——著名革命女作家莫耶。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年,莫耶腦中回憶著毛澤東說過的“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懷著對他的殷切期盼,為他起名方前進。

自力更生,用堅持詮釋革命意志

方前進出生的年代,條件非常艱苦。他笑著說道:“父母工作的時候,就把我放到榆木箱子裡頭去,中間墊一塊磚,他們在上面寫東西或者改稿子,然后腳下一踩木箱子,一晃蕩就成了搖籃了!”在他心中,母親是一位節儉朴素的人,在工作中,從不拿公家的一分一厘,連一張稿紙都不會浪費﹔在艱難的歲月中,她學著做衣服,讓每個人都穿上自己做的衣服。而這些品質,也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

記憶裡,無論條件多麼艱苦,母親都會努力奮斗,直到晚年也沒有停止創作。母親曾在《自序》中寫道:“作為一個共產黨員,進入暮年時期,時間愈少,愈感到珍貴。總希望一息尚存,就要有一分熱,就要發一分光。”母親告訴他,這一生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珍惜時光,學會自力更生。

20世紀60年代末,方前進作為知青下鄉,學會了許多農活﹔1970年,他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當了通訊兵﹔1988年,他負責的一項科技項目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計算機應用項目獲得甘肅省計算機應用成果一等獎﹔下崗后,他沒有氣餒,反而白手起家,自己創辦了公司。

如今,方前進的家裡還有一個自己的工作台,通過做一些手工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便利,甚至還申請了有關自行車的專利。他一直記得母親溫柔而強大的話語,“哪怕別人不給你安排工作,都要自己找事情做。”他笑著說道:“如果讓我給年輕人說一些話,我一定會告訴他們珍惜時光,樹立人生的目標並努力拼搏去完成,這就是我母親教給我的。”

寬以待人,用樂觀點亮生命之光

母親的寬容與樂觀也深深影響著方前進,“我這一生,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常懷感恩之心”。母親在《人民軍隊報》社任總編輯時有了身孕,一次,一名年輕記者的手槍走火,擊中了她的腹部,使得快要臨產的她失去了孩子,甚至差點失去自己的生命。搶救過來后,她聽說那位年輕人被抓了起來,想到年輕人的前程可能會被斷送,心裡一軟,竟然向上級請求不要追究責任。

莫耶的一生,懷著對黨無比忠誠、對人民無比熱愛、對事業無比負責的信念,永遠初心不改、使命不怠。在“文革”中,無論受了多少委屈,她都永遠保持樂觀,滿懷信心。在農場被關押勞動時,她與當地的農民們成了一輩子的朋友﹔在牛棚裡,她依舊每日鍛煉身體,有機會就會讀書努力充實自己。“我受母親感染,一生都在努力學習。”方前進說。

1937年,莫耶隨上海抗日救亡演劇第五隊到達延安,創作《延安頌》,感染無數熱血青年奔赴延安,投入抗戰。2017年,方前進為了紀念母親到達延安參加抗戰80周年,騎自行車從上海出發,重走父母抗戰路。經過南京、合肥、武漢、西安,一路奔赴延安、興縣,最后到達蘭州,總行程達3850公裡。

“一方面是為了緬懷他們,另一方面我想看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方前進說。68歲的他每天要騎行100多公裡,每走5~10公裡他就會坐下來休息一下,去跟當地的老鄉了解情況,看看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

“騎行中間也經歷了很多困難,有成片的樹林,也有一個又一個的山坡。我騎車從西安到延安時,總冥冥之中感覺父母就在我的前面,他們的隊伍唱著抗戰的歌曲正在往延安走,我就使勁往前追啊追啊,怎麼都追不上。”他的聲音裡是忍不住的思念……

“我想對我的父母說,我沒有辜負他們,我們現在過得不錯,國家現在發展得很好,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知識水平都提高了很多。”方前進感慨道。如今,他的子女也都奮斗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傳承和延續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和堅強樂觀的優秀品質,讓紅色基因源遠流長。(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高越)

(責編:謝倩、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