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2日08: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長沙6月1日電 (向一鵬)“我希望以后在我的課堂上,教給學生們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還可以給他們多講講紅色故事,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湖南第一師范城南書院英語專業學生鄒玥說,這些都得益於自己在學校受到的紅色教育。
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書院路356號,湖南第一師范城南書院便坐落於此。書院緣起長沙古城南書院。古城南書院由南宋大儒張栻及其父張浚於公元1161年創建於南門外妙高峰,與岳麓書院隔江相望,張栻和朱熹曾在此講學論道,盛極一時。后經多次歷史變遷,發展演變成著名的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這裡是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走出了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時等一大批革命先輩。1913年至1922年,毛澤東在此求學、執教,並從事早期革命活動。修學儲能,是毛澤東在校期間的座右銘。
“在第一師范的日子裡,毛澤東打下了堅實的四大基礎,即學問基礎、身體基礎、思想基礎、實踐基礎。他所結交志同道合之人,也為日后從事早期革命活動打下了根基。”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紀念館館長艾建玲說。
2003年,湖南一師主體部分搬遷到了河西,妙高峰下的湖南一師舊址成為目前全國最大的展示青年毛澤東光輝業績的專題性紀念館,供民眾參觀學習。
磚木結構,坐東朝西,平房與二層樓房有機結合,棟與棟之間或有走廊,或由亭閣連接,形成四合院落。這所在原址上按照原貌復建的學校,依然作為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的一個教學校區,在此學習的有3000名大學生和附屬小學的1000多名小學生。
湖南第一師范傳承著培養小學教師的理念,目前學校師范生佔比79.8%,是全國最大規模的小學教師教育和公費定向鄉村小學教師培養高校。
據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趙小群介紹,2006至2020年,學校共招收公費師范生25388人,2011至2019年畢業11598名公費師范生,其中10940人目前仍任教於全省122個縣市區,平均從教率94.33%﹔鄉村從教9890人,佔比90.4%,有效緩解了湖南鄉村教師師資緊缺的局面。
打造傳承紅色基因課堂,已經成為湖南一師的辦學傳統,黨史教育、紅色文化被融進了5門思政課程。該校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全方位將紅色教育持續深入浸入到學生心中,也激發了學生奮發圖強、報效祖國的家國情懷。
參觀紀念館、加入紅色志願講解隊是公費師范生的必修課。學生們通過了解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時等校友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故事,堅定信仰,確立人生目標。
“學生們在一師學完之后,是要到各地去從事基礎教育事業的,所以我們讓學生在學校打下良好的基礎,可以說在這裡是固根基、鑄靈魂。”湖南第一師范城南書院黨總支書記鄒華秀說:“在偉人們先進事跡的感召下錘煉學生的品行,在紅色文化的沃土上滋養師者初心,學校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小學教師,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如今的校園裡,尊師重教氛圍日漸濃厚,師生的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師德素養普遍提高。
湖南第一師范城南書院院長張尚晏表示,通過紅色教育和師范教育這兩條線,使學生能夠走出學校,為農村的小學師范教育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也為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過程當中系好自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奠定好的基礎。
“學校多措並舉發揚紅色教育,不僅有毛概課、思政課等黨史課堂教育,而且會舉行團課比賽、黨史競技類答題等黨史活動,弘揚黨的優良作風。”在一師學習生活4年,英語師范專業的大四學生伍家麗感到特別自豪。她告訴記者,閑暇之時,還會去雷鋒紀念館、烈士公園等地參加紅色志願活動。
據悉,近年來,每年到第一師范參觀學習、接受紅色教育者達80萬人次,其中中小學生和黨員干部佔到70%以上。(完)
相關專題 |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