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1日18:40 來源:科技日報
“老爸,遵照您的囑托,您將和我親愛的媽媽一起與大海相伴,永遠守望祖囯的海洋。我懂您,也深知,那裡有您們永遠割舍不下的深厚情懷!每當我去看海就會看到您們,對您們的思念,永遠!”3月28日上午,女兒彭潔筆下的“老爸”——著名核動力專家、原水利電力部副部長、我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3月22日,因病醫治無效,他走完了96歲的人生。
談到工作,彭士祿曾很謙虛地說:我一生做了兩件事,造核潛艇,建核電站。
在這兩件事上,他就像一頭墾荒牛。
用數據說話的“彭拍板”
彭士祿是我黨早期農民運動領導人彭湃的兒子,4歲時成了孤兒,后來,他被黨組織安排學習和生活。20世紀50年代末,學成回國的他被安排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動力。
1958年,我國啟動核動力潛艇工程項目。
1959年,蘇聯以技術復雜、中國不具備條件為由,拒絕為研制核潛艇提供援助。為此,毛澤東同志提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成為彭士祿和同事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1962年2月,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証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
隻有5張模糊不清的外國核潛艇照片加上一個玩具模型——中國在核潛艇的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識近乎為零。研制核潛艇,僅憑一腔熱血是不夠的。中國搞核潛艇全靠四個字:自教自學。
當時研究室裡大多數人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而且學的都不是核專業。彭士祿就和其他幾位留蘇的同事當起了老師,開設了反應堆等5門專業課。研究室裡大多數人隻會俄語不會英語,而外文資料又大多為英文。彭士祿組織大家邊學英語,邊看與各自專業有關的英文資料。經過兩年的努力,全室基本上過了英語閱讀關,並且摸清了國外核電站、核動力裝置的基本情況。
核潛艇工程正式上馬后,因為級別原因,彭士祿被任命為核潛艇工程的副總工程師。因為沒有總工程師,實際上他就是總工程師。
當時許多工作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因為都沒有經驗,大家對各種問題的意見分歧很大。這時,一個能集中大家的智慧、意見並做出決策的“總師”顯得特別必要。
在核潛艇研制項目中,彭士祿得了一外號——“彭大膽”。因為他常敢於拍板。他對科研人員說:“做實驗,用數據說話,最后,我來簽字。對了,成就歸大家﹔錯了,我來負責。”
在核潛艇建造中,彭士祿大膽拍板的事例舉不勝舉。
有人說:“彭士祿隻要有七成把握就敢拍板,另外三分風險再想辦法避免。敢擔風險是他性格中的一個突出特征。”
但彭士祿的拍板不是“盲動主義”,也不是心血來潮,因為他隨身帶著計算尺。
在糧食不夠、靠野菜充飢的年代裡,沒有電腦,僅有一台手搖計算器,靠拉計算尺、打算盤,僅用6年,1970年8月30日,中國建造的1︰1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啟動試驗,實現了滿功率運行。僅僅4個月后,1970年12月26日,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艇上零部件有4.6萬個,需要的材料多達1300多種,沒有用一顆外國螺絲釘。
為核電站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核電是戰略高科技產業,是大國必爭之地。發展核電是和平時期保持和擁有強大核實力的重要途徑。
1970年2月8日,上海市組織傳達了周總理關於建設核電的指示精神並研究了落實措施,我國第一座核電站工程由此得名“728工程”。
1974年3月31日,人民大會堂新疆廳,彭士祿和我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總設計師歐陽予拿出大量設計圖紙,外加一個有機玻璃制作的壓水堆模型,向周恩來、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匯報。
業內評價,彭士祿為我國核電站自主設計與建設和核電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他力推我國第一座核電站採用壓水堆路線,具體負責我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的引進、總體設計和前期工作。
他還是將招投標制度引入核電工程的第一人。在秦山二期建設中,他堅持實行董事會制度。當時我國還處於計劃經濟時期,《公司法》還未出台,他說服安徽省、浙江省、江蘇省和上海市一起投資。后來,中國核工業總公司、華東電力公司與這三省一市共同出資,成立了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當時雖遇到很大阻力,但因彭士祿的堅持,最后秦山二期的設備訂貨、設計工程全部採用招投標。
49歲時,彭士祿在一次核潛艇調試工作中突發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人生的最后時光,他完全無法進食,隻能靠營養液維持生命。
他曾在自述中這樣寫道:“如活著能熱愛祖國、忠於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
彭士祿先生千古!(記者:陳瑜)
相關專題 |
· “時代楷模”彭士祿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