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轉型升級

2021年05月07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空中客車A320系列飛機亞洲總裝線在天津交付第500架飛機。
  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攝
  圖②:在天津市河西區舉辦的東西部協作電商產業節上,主播在直播帶貨。
  新華社記者 栗雅婷攝
  圖③:中新天津生態城動漫產業園被層層綠意環繞。
  影像中國

  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更高效

  本報記者  龔相娟

  抓取、轉向、按順序放置,數排長臂機器人正勻速整齊地忙碌著。進入天津愛旭科技生產車間,隻見機器不見人,這是因為晶硅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對環境潔淨度要求高。工人進入時,必須穿無塵服、防靜電鞋,佩戴帽子,以防帶來污染。而機器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同時能極大提高生產效率。

  看中了當地相對完善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愛旭科技於2018年落戶天津北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2019年7月開始試生產,項目第一期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48.4億元。“企業現在已發展為行業領先的單晶PERC電池片供應商。”愛旭科技制造部經理紀華成介紹。

  邊走邊看,在北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園,愛旭科技這樣的智能制造企業還有很多。

  沃德傳動(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工業傳動裝置的研發和生產,從打破國外壟斷到應用5G和互聯網技術賦能企業,研發生產了多款工業“心臟”——減速機,實現了國產替代。

  如今,企業又發展了工業服務業項目,以工業互聯網技術打造了“智能健康管理雲平台”。通過傳感器來“聽診”企業設備運行情況,將採集的數據傳輸到后台服務器,協助設備使用者進行管理。“后台服務器能夠掌握某台設備什麼時候需要進行日常運維或大修,可以大大提升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效能。”沃德傳動常務副總經理胡彬介紹。

  長榮科技公司從生產傳統印刷設備開始技術創新,到積極布局高端制造、印刷服務、物聯網等領域,將印刷設備制造、雲印刷、印刷材料、印刷包裝、配套服務企業整合到一起,打造了一個印刷產業集群。

  在龍頭企業帶動下,北辰區先進制造業呈集群化發展趨勢。截至目前,全區有工業企業3100多家,其中制造業規上企業507家。

  “下一步,我們要在壯大龍頭企業和完善產業鏈上下功夫,有針對性地做好補鏈、延鏈、強鏈工作,促進智能制造等產業集聚,服務天津高質量發展。”北辰區相關負責人說。

 

  協調發展,工作生活更多彩

  本報記者  朱 虹

  2020年底,正式落戶天津寶坻區以后,“85后”關騰騰把生活重心從北京轉移到了天津。此前,他已經在北京工作了13年。

  北京新鬆佳和電子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中關村園區企業。2019年4月,響應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號召,天津新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位於天津寶坻區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創建,關騰騰被任命為總經理。

  “從北京的家裡出來,開車一個半小時就能到科技城。”關騰騰感覺和在北京上班差不多。從科技城開車一小時可以到達大興國際機場,兩小時可達天津港和曹妃甸。2022年底京唐、京濱城際高鐵通車后,寶坻將成為樞紐站,交通更為便利。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是中關村發展集團在北京以外的一個重資產投資項目。通過一系列制度架構,京津之間建立了互利雙贏的利益共享機制。這種統籌開發模式極大調動了各方積極性,2018年10月京津中關村科技城被列入京津兩市重點合作平台,此后連續被納入北京、天津兩市政府重點工作。自科技城進入實質性開發建設以來,累計新增市場主體300多家,達產后年稅收近10億元。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重點發展人工智能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與新材料、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高端裝備制造4個主導產業,年輕員工較多,比如天津新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90后”員工佔比近九成。2020年,天津市發展改革委一號文件發布,將子女教育、醫療醫保等6項優惠政策在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先行先試。年輕企業職工沒有了后顧之憂,越來越多人選擇在科技城工作生活。

  “我們近期新招收的30多個員工,一半原來在北京工作,被政策吸引到這裡落戶,公司也實現了入駐當年盈利。”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關騰騰和同事們正跟著協同發展的腳步,共同創造充滿生機的未來。

  

  綠色生態,鄉村環境更宜居

  本報記者  扎 西

  一場小雨過后,空氣格外清新。在天津市津南區北閘口鎮前進村,錯落分布的大小庭院干淨整潔,院牆上的手繪動物可愛又有趣,耳邊不時傳來幾聲犬吠和雞鳴,好一派閑適的田園風光。

  “我們村是網紅打卡地呢!”前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國娟說,村裡秀麗宜人的田園風光如今成了吸引游客的特色招牌。

  “過去我們村可不是這樣,刮風一身土,下雨一腳泥。”張國娟回憶,當時,為了發展經濟,引資金、建廠房,一個小村庄聚集了20多家機械加工類企業,可謂“戶戶冒煙”。

  “天津736平方公裡綠色生態屏障的建設,改變了前進村。”天津市津南區區委書記劉惠說, 2017年,天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在發展空間上留綠、留白、留璞,產、城、人融合發展,相得益彰。決定在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嚴格中間地帶規劃管控,形成綠色森林屏障。

  2019年10月,天津出台《天津市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規劃(2018—2035年)》,根據規劃,津南區85%以上的面積都被劃入了綠色屏障區,前進村恰好位於一級管控區內,禁止一切與生態環境保護無關的生產建設。

  正是這份規劃,讓前進村告別了以污染環境為代價的粗放發展方式。在一系列綠色工程建設中,前進村水生態環境治理、人居環境整治、生態基礎設施建設、拆遷與生態修復、污染治理逐一推進,舊貌換了新顏。

  村頭的杰懿農家院內,38歲的葉春紅在廚房正忙著為客人准備食材,3年前,乘著村裡發展農業觀光旅游的東風,葉春紅抓住機遇辦起了農家院,靠著村裡優美的環境和自己做飯的手藝,生意越做越紅火。“現在環境好了,農家院吸引的回頭客越來越多,一年能掙七八萬元。”

  和葉春紅一樣,很多村民的生活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借助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我們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帶領村民們過上更好的日子。”張國娟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擴大開放,外貿發展更穩健

  本報記者  靳 博

  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旁的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巨大的車間內,幾十名工人圍著波音客機進行“客改貨”作業。天津海特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具有“客改貨”資質的維修企業之一,目前已有十余架境外飛機依據航空保稅維修政策到這裡進行維修改裝。“今年公司的‘客改貨’訂單已經排滿,正在緊張有序推進。”海特總經理陳健聰表示。

  “在解決企業和產業痛點的過程中,我們總結出境外飛機航程內保稅維修綠色通道、飛機保稅狀態購入部件及耗材等9種保稅維修再制造的創新模式,涵蓋飛機維修、‘客改貨’、部件延伸維修等10方面需求。”天津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自貿工作局局長何江說。現在,天津自貿試驗區保稅維修業務已從航空設備維修延伸拓展至船舶、工程機械、數控機床等領域。

  近年來,天津港主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加強路港航協作,目前海鐵聯運通道已達42條。“天津港深化津冀港口干支聯動,基本實現對內陸13個省份的覆蓋。40余條‘一帶一路’航線覆蓋沿線22個國家和地區,19條內支線覆蓋環渤海主要港口。”天津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褚斌表示。今年一季度,天津港集團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20%以上。

  作為我國北方首個自貿試驗區,2020年,天津自貿試驗區推行法定機構改革,設立天津自貿試驗區政策與產業創新發展局。2020年全年,天津自貿試驗區新設立企業10832家。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進出口總值217.9億元,同比增長66.5%。

  據天津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天津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1849.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5%,比2019年同期增長8.2%。站在國際舞台上,天津敞開大門,擁抱發展機遇,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

  

  民生共享,群眾日子更舒心

  本報記者  扎 西

  天津市南開區雅憩園社區公園,70歲的孫國鈞和老伴兒正帶著兩歲的小孫子玩耍,祖孫兩代其樂融融。“看著孫子一天天健康成長,是最開心的事。”孫國鈞說。

  孫國鈞是天津產業工人中的普通一員,如今拿著退休工資,幫忙照看孩子,過著“吃嘛嘛香”的晚年生活。

  “跟過去比,現在的生活真舒心啊!”孫國鈞兄弟姐妹5個,都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過去住得不像樣,一家7口擠在一間12平方米的平房裡。”孫國鈞回憶,白天屋裡還能有個過道,到了晚上,過道變地鋪,長條桌就是床。“如今,兄弟姐妹5人都住上了寬敞舒適的房子,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最讓孫國鈞自豪的是兒子孫龍昊,從小愛讀書,醫學博士畢業后,成了一名外科醫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兒子作為天津援鄂醫療隊的一員,前往武漢抗疫一線支援。“他去一線救治病患,雖然我們也擔心,但國家需要時就必須去。”說到“國家”二字,孫國鈞語氣十分堅定。之前,老伴兒在例行體檢中發現患了乳腺癌。由於發現早,治療后恢復得很好。“多虧國家這些年不斷完善醫保制度,提供了良好的醫療條件,老伴兒治療癌症這樣的大病也沒給家裡造成多大負擔,而且沒影響正常生活,心裡很感恩。”孫國鈞欣慰地說。

  近年來,天津市不斷完善醫療保障制度,切實減輕困難群體醫療費用負擔。2020年對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困難群體,大病保險起付標准在普通參保人員的基礎上降低50%,支付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取消封頂線。同時,去年完成5000余戶農村困難群眾存量危房改造,向2.3萬戶家庭發放租房補貼,完成12.2萬平方米市區零散棚戶區改造。

  天津堅持共享發展理念,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普通群眾。到2020年末,天津市已連續十多年實施20項民心工程,將更多財力用於“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民生領域,實實在在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07日 10 版)

(責編:薄晨棣、吳楠)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