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

精准扶貧引領山村巨變(黨的創新理論實踐典型案例)

本報記者  杜若原  孫 超

2021年05月07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71歲的石爬專每天早早起床,燒水做飯。早飯過后,一撥撥游客就來了,和她聊聊天,合個影。她也樂意用新學的普通話與大家交流……

如今,石爬專的小女兒在家制作臘肉,產銷兩旺﹔她自己也走出大山,去了長沙、北京。老人常說,現在的生活,是過去不敢想的好日子。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考察調研,首次提出“精准扶貧”重要論述,使這裡成為我國脫貧攻堅歷程中具有地標性意義的地方。曾經貧困的十八洞村,自此蝶變,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提高到2020年的18369元﹔村集體收入由零提升到2020年的200萬元以上。

精准識別貧困對象

在十八洞村女孩施林嬌的直播間裡,常常有人留言,“你們村子好美啊”。

“是啊,村子現在美得我都快認不出來了。”施林嬌說。這個1996年出生的苗家小妹,從小有一副好嗓子,夢想考入音樂學院。可在2015年備考的關鍵時刻,她的父親因病去世,生活變得舉步維艱。

施林嬌家的重大變故,被精准識別機制追蹤跟進。“聽母親說,村干部、花坦縣委派駐十八洞村扶貧工作隊上門了解情況后,我家很快享受到了幫扶貧困戶的各項政策。我也心無旁騖備考,順利被浙江音樂學院錄取,靠著國家助學貸款完成了學業。”大學畢業后,在外打拼的施林嬌為家鄉的變化感到振奮,毅然辭職回鄉創業,用直播帶貨的形式幫助村民銷售土特產品。如今她的直播間裡,觀眾常常突破萬人。

因為精准扶貧走出十八洞村,又因為精准扶貧回到十八洞村,施林嬌的生活與夢想因為“精准”二字而改變。

作為“精准扶貧”重要論述的首倡之地,十八洞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讓“精准”二字在這裡落地生根。“我們把‘精准’二字細化為摸清底子、結好對子、瞄准靶子的脫貧攻堅具體實踐,實現了‘幫扶誰要精准、誰來扶要精准、怎麼扶要精准’的目標。”湘西州委副書記廖良輝說。

為精准識別扶貧對象,十八洞村明確“九不評”標准,嚴格實行“戶主申請、群眾評議、三級會審、公告公示、鄉鎮審核、縣級審批、入戶登記”的“七步法”,確保規則公平、程序規范。經過戶主申請、群眾票決等7道程序,十八洞村精准識別出136戶貧困戶、542名貧困人口。公示之后,村民們心服口服。

精准選好脫貧產業

“要是沒有相關的政策、技術和資金扶持,不敢想象能發展到現在的規模。”花垣縣苗漢子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志剛感慨:如今的十八洞村獼猴桃基地,建設標准看齊國際先進水平,各項指標滿足出口要求,帶動十八洞村人均增收2000元。

十八洞村的干部群眾清晰地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在院壩裡同大家座談時,希望大家“把種什麼、養什麼、從哪裡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十八洞村的干部群眾著力在精准發展特色產業上下功夫。

駐村工作隊的干部發現,十八洞村的山上,常常可見野生獼猴桃生長。能不能發展成獼猴桃產業?光有想法還不夠,還要深入考察調研。“駐村工作隊領著村民代表去四川浦江等獼猴桃產業發達的地區參觀交流,發現十八洞村的確適合種植獼猴桃,又聽說我有經驗,便找到了我。”石志剛說。

駐村工作隊提出,引進優良品種,以高標准建設獼猴桃基地﹔村民們用政策支持的扶貧資金入股,與企業合作運營。為了解決本村土地不足的問題,2014年,縣委縣政府提出“飛地經濟”的思路,決定在20多公裡外的湘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流轉土地種植獼猴桃。

土地有了,技術上有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的幫扶指導,資金成了最大的難題。“集體注資、村民入股,加上我的個人投資,離項目預算還差一大截。”石志剛說,為難之際,是金融扶貧送來了“及時雨”,“人民銀行湘西州中心支行把銀農對接現場會開到了十八洞村,為我們量身定制了以土地經營權作為抵押物的扶貧貸款項目,利率低,還款靈活。”

“在產業起步階段,必須精准對接市場需求,集中各方資源,扶上馬送一程。”花垣縣委書記羅明說。

如今的十八洞村,已形成礦泉水廠、旅游公司、餐飲民宿、肉類加工等多元產業矩陣和健全的產品銷售渠道,打造出了“十八洞”這一公共品牌。

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施金通說,十八洞村堅持因戶施策,使家家戶戶根據自身實際找到了致富門路:廚藝好的,開飯店﹔有多余房子的,辦民宿﹔會說普通話的姑娘小伙,當起了導游﹔老年人就是在家門口擺山貨攤,也能增加收入。

精准激發內生動力

湖南省委宣傳部推出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不久前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劇中常喝大酒、愛說風涼話的“田二毛”的原型,就是十八洞村民龍先蘭。

龍先蘭幼年喪父,母親改嫁,生活一度困頓。2014年,精准扶貧工作隊駐村后,時任工作隊隊長龍秀林對接幫扶龍先蘭。“咱倆都姓龍,我把你當親弟弟。”龍秀林有空就去找龍先蘭聊家常,鼓勵他振作起來……

2015年,扶貧工作隊鼓勵龍先蘭養土蜜蜂,幫他學習養蜂技術,結果當年就收入3000多元。如今,他的蜂蜜年銷售額已達50萬元,他還組建了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本村村民養蜂致富。

像龍先蘭這樣通過奮斗過上好日子的故事,在十八洞村還有很多。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考察時指出,脫貧致富貴在立志,隻要有志氣、有信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和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使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是十八洞村走好精准扶貧之路的又一重要著力點。

十八洞村推行互助“五興”農村基層治理模式。全村組建了41個互助“五興”組,每個互助組由5戶村民組成,由黨員擔任組長,從學習互助興思想、生產互助興產業等5個方面建立互幫互助關系。同時創新推行“群眾思想道德星級化管理”,對全村16周歲以上的村民,從支持公益事業、遵紀守法、家庭美德等6個方面進行公開投票,按得分多少評出不同星級,對星級高的村民給予表彰。如今,十八洞村村民個個干勁十足,人人信心滿滿……

近年來,十八洞村先后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鄉村旅游示范村”“全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要說村子最大的變化,就是大家的心氣都‘起來’了。”駐村工作隊隊員伍曉霞說,現在十八洞村兩委班子平均年齡35歲,大專以上學歷佔八成。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07日 06 版)

(責編:薄晨棣、吳楠)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