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一林
2021年04月29日10: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湘江血戰,向死而生、一往無前,紅軍將士用生命詮釋了“革命理想高於天”。
放眼今朝,全面小康、大國氣象,我們的美好生活正是革命年代先輩用血與淚寫下的續集。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先后來到桂林、柳州、南寧等地,深入革命紀念館、農村、企業、民族博物館等,就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等進行調研。
此行廣西,習近平來到位於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向湘江戰役紅軍烈士敬獻花籃並三鞠躬,瞻仰“紅軍魂”雕塑,參觀紀念館。
回望來路,在歷史的巨書中求索,中國革命何以取得奇跡般勝利?讓我們跟隨習近平考察的足跡,一起學習如何增強信仰、信念、信心。
信仰,領航前行道路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西考察。這是25日上午,習近平在桂林市全州縣,參觀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
“在紅一方面軍二萬五千裡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余次戰役戰斗,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長征之路歷時之長、規模之大、行程之遠、環境之險惡、戰斗之慘烈,絕無僅有。
長征,是無數紅軍在血與火中趟出的走向新生、走向勝利的革命道路。
這是一條“信仰之路”——
胸懷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初心和信仰,1934年10 月,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主力8.6萬多人,踏上戰略轉移的漫漫征程。
“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仰,為的就是一個理想。”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中談到,盡管他們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並不會在自己手中實現,但他們堅信,隻要一代又一代人為之持續努力,一代又一代人為此作出犧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實現,正所謂“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
這是一條“求索之路”——
正如習近平指出的,“長征的勝利,是方向和道路的勝利”。這條征程,是不斷探索革命道路的過程。原來推行“左”傾錯誤的中央領導人,在實行這次突圍和戰略轉移的時候,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中央紅軍兵力折損大半。
湘江戰役后,遵義會議召開,決定黨和紅軍命運的轉折點終於到來。“遵義會議的鮮明特點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確立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創造性地制定和實施符合中國革命特點的戰略策略。”2021年2月5日,習近平在聽取貴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談到。
這是一條“覺醒之路”——
“半條被子”“半截皮帶”“軍需處長的棉衣”……於點滴中見真情、於細節中見初心。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到第13集團軍視察。當聽到當年紅軍戰士寧肯忍飢挨餓也要將半截皮帶留下來,帶著它“去延安見毛主席”的故事,習近平深有感觸地說:“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鐵心跟黨走’的生動寫照。”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也讓人民真正了解到,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証,也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証。”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這樣談到。
長征的勝利,極大促進了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成熟。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正是無數共產黨員孜孜不倦追求共產主義信仰的過程。
回望長征,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正是中國革命成功原因所在。
信念,鑄就不朽豐碑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西考察。這是25日上午,習近平在桂林市全州縣,參觀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盡埋英烈骨﹔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
二萬五千裡長征是一次改變中國命運的偉大遠征,湘江戰役則被譽為紅軍長征史上“最慘烈、最悲壯、最輝煌”的一戰。
再赴廣西,習近平來到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在一幅油畫前,他久久凝視,畫中正是讓他念念不忘、多次提及的紅34師師長——陳樹湘。
“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油畫上方的文字是他的肝膽忠魂的真實寫照,也是他用信念鑄就的不朽豐碑。
湘江之戰中,陳樹湘率領全師與十幾倍於自己的敵人殊死激戰四天五夜,付出重大犧牲,全師由6000余人銳減至不足1000人。
完成掩護中央紅軍主力渡過湘江后,陳樹湘指揮紅34師數次強渡湘江,都先后失利,陷入敵人的重圍。經過激戰,陳樹湘不幸被俘,途中,他趁敵不備,從傷口處掏出腸子,用力絞斷,壯烈犧牲,年僅29歲。
“長征出發時,紅軍隊伍中有兩萬多閩西兒女。擔任中央紅軍總后衛的紅34師,6000多人主要是閩西子弟,湘江一戰幾乎全師犧牲。”2014年10月31日,在福建古田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深切緬懷。
正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強的革命意志成就了他們的“大我”,筑起了無堅不摧的豐碑,“星星之火”終於蔓延成“生生不息”的磅礡偉力。
江西於都、寧夏固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沿循長征足跡,談理想信念、談長征精神。
“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信念的勝利。”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如是說,“艱難可以摧殘人的肉體,死亡可以奪走人的生命,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動搖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
於都,長征集結出發地,漫漫征途自此啟。2019年5月,習近平來到於都縣,在參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時強調,“在中央蘇區和長征途中,黨和紅軍就是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絕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勝利,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跡。”
“我到廣西考察的第一站就來到這裡,目的是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之際,緬懷革命先烈,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堅定理想信念,砥礪革命意志。”2021年4月25日上午,習近平在廣西考察時表示,“革命理想高於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紅軍將士視死如歸、向死而生、一往無前、敢於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崇高精神,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發揚。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長征路上,我們要抱定必勝信念,勇於戰勝來自國內外的各種重大風險挑戰,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回望湘江,理想信念鑄就不朽豐碑,正是中國革命成功原因所在。
信心,賡續紅色血脈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西考察。這是25日上午,習近平在位於桂林市全州縣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向湘江戰役紅軍烈士敬獻花籃。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革命年代,信仰、信念、信心是在熱血與犧牲中淬火重生。
和平年代,信仰、信念、信心是永志不忘紅色血脈、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載星火箭彈體上寫著兩個火紅的大字——長征。
2021年4月23日,海軍三型主戰艦艇——長征18號艇、大連艦、海南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集中交接入列,習近平親自授予軍旗、命名証書。
上天入海的大國重器,都被冠以“長征”之名。
時至今日,長征已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精神標識、成為中華民族自信自強的精神火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今日之中國,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更需我們堅定前行信心——
信心源自偉大精神——“革命理想高於天,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這些都是長征精神的內涵。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時表示。
信心源自偉大征程——“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無數的先烈鮮血染紅了我們的旗幟,我們不建設好他們所盼望向往、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共和國,是絕對不行的。”2019年3月4日,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表示。
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百年恰是風華正茂,走過百年征程的中國共產黨最有理由自信。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回望源頭,無數先烈用生命筑成了通向康庄大道的路基﹔面向未來,我們應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從而“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廣西紅色資源豐富,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用好這些紅色資源,做到學史增信。”4月27日,習近平在聽取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時指出。
如何做到“學史增信”,習近平用多個“要增強”強調“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性——
——要增強信仰、信念、信心,這是我們戰勝一切強敵、克服一切困難、奪取一切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要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從黨百年奮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始終保持頑強意志,勇敢戰勝各種重大困難和嚴峻挑戰。
——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發展中國的必由之路,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真理,始終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要增強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記初心使命、增強必勝信心,堅信我們黨一定能夠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無愧新時代的歷史功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