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20日13:5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中國城市迎來新的轉型機遇,城市建設與發展日益呈現出多元化、現代化與國際化的新格局。為了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強富美高”新江蘇的期望,南京市把握全球化熱潮,出台《南京市國際社區建設規劃(2018—2025年)》,把國際化社區建設作為創新名城的基礎工程加以推進,著力提升社區建設的國際化和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自2018年以來,借助南京“海智灣”國際人才街區建設和 “雙區疊加”的獨特優勢,江北新區高質量地打造了4個國際化社區,切實提高了社區建設水平和治理水平。立足於新區經驗,頂山街道臨江社區堅持以國際化促進現代化,不斷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示范,探索並總結出“紅色+情感+智慧”的國際化社區治理新模式,形成具有國際視野、地域特色和開放包容特征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紅色:黨建引領,夯實社區治理基石
在治理基礎方面,臨江社區黨組織始終發揮核心引領作用,整合轄區資源,凝聚各方智慧,形成推進國際化社區治理的合力。臨江社區黨組織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定期召開例會,分析並總結國際化社區治理的重點和難點,並多次舉行座談會,聽取黨員代表、中外居民代表、物業服務公司代表等不同群體的治理建議,積極做好上傳下達和溝通協調的工作。同時,臨江社區黨組織加強與其他先進國際化社區的溝通交流,學習治理經驗,拓寬工作思路。
治理空間有保障,服務中外居民才有抓手。臨江社區黨組織大力推進臨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並設置相應的配套功能室,促進社區服務的提檔升級,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臨江社區黨組織通過設置外籍人員服務站,為外籍居民提供咨詢簽証事務、住宿登記、涉外法律、政策咨詢等幫助,暢通外籍友人辦事渠道﹔臨江社區黨組織還在社區各類辦公、服務和活動場所,設置中英雙語標識標牌和導向圖,為外籍人士提供有效引導,營造中外居民可參與、可共享的社區公共空間。
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治理隊伍是關鍵。臨江社區黨組織通過打造“紅色物業”,將物業服務公司融入國際化社區治理,使其協助社區完成各項治理任務﹔臨江社區黨組織以“國際化社區”創建項目為契機,引進社會組織,協助其調研中外居民的服務需求、設計方案以及提供服務,保証治理工作的專業性﹔臨江社區黨組織還通過舉辦系列文體活動和培訓活動,從中發掘中外居民積極分子,與其結成伙伴關系,推進居民參與國際化社區治理工作。
情感:融情文理,打造社區共同體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創新基層治理,首先要創新治理理念。臨江社區堅持理論自信,自覺解放思想,摒棄對外籍居民的特殊主義認知,強調中外居民的平等和互融,倡導社區發展成果惠及轄區全體居民,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於平等融合的治理理念,臨江國際化社區致力於為中外居民提供優質、平等且針對性強的公共服務,其公共空間、社區服務、文體活動等均面向轄區內所有居民開放,鼓勵中外居民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共享發展成果。
情感治理意味著基層政府要充分尊重中外居民的語言、族裔和社會文化心理方面的差異,提供高度契合的社區公共服務。臨江國際化社區在尊重文化差異的基礎上,依托專業社會組織,分別設計和制作了針對中外居民的調查問卷,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的工作方法,成功訪問185名本地居民和30名外籍居民。臨江社區通過梳理中外居民的差異化賦閑時間和服務需求,為國際化社區公共服務的有效遞送提供精准定位和現實指導,從而提升中外居民對社區服務的滿意度。
構建社區共同體是社區治理的重要目標,文化融合是培育社區共同體的重要途徑。臨江國際化社區堅持文化自信,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線,結合南京的地域特色,以社區活動為粘合劑增進中外居民之間的互動交流和情感聯系。2020年,臨江社區開展了互幫互助、主題培訓、文藝交流和志願服務等類型的活動,共計15場。這些各具特色、功能齊全的社區活動有效地營造了社區文化,加強了社區居民之間的關系聯結,豐富了社區之“家”的情結,推動中外居民從陌生的居住關系轉向熟悉的睦鄰關系。
智慧:智能嵌入,建設智慧社區
提高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在於採用智慧治理的方式。臨江國際化社區在治理過程中注重信息共享,積極聯系當地派出所、網格員和物業服務公司,了解中外居民的信息,共同搭建國際化社區數據庫,打破信息壁壘,實現數據共享﹔臨江國際化社區在治理過程中注重新媒體的使用,通過創辦“臨江國際家園”雙語公眾號和建立“國際化社區服務”微信群,在社區服務隊伍和中外居民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促進參與主體的雙向互動﹔臨江國際化社區在治理過程中注重社區服務的智能化,通過配置自助辦公設施和搭建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滿足中外居民的信息化服務需求,提升國際化社區的運行效率。
隨著與國際社會緊密地接軌,南京國際化社區正在蓬勃發展,這不僅促進了中外經濟的聯系加深和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而且推動了社區治理體系的日漸成熟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南京國際化社區的建設仍然處於發展階段,還需要政府、社區、本地居民和外籍居民的協同努力,共同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引導南京國際化社區深化創新,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自信,以推動南京國際城市的建設,助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劉世陽、張亮亮、趙鑫,南京大學社會學院)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