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
分享

“帕米爾雄鷹”

——追記退役軍人、塔吉克族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

2021年03月02日16:58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帕米爾雄鷹”

初春,帕米爾高原,晨曦微露。迎著寒風,記者來到雪山下那個薄霧籠罩的塔吉克族鄉村——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提孜那甫村。

裊裊炊煙下,3間不起眼的房屋,就是拉齊尼·巴依卡的家。年逾七旬的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望著牆上拉齊尼的照片,淚水忍不住從臉龐滑落。照片上的拉齊尼,戴著一頂塔吉克族特色氈帽,黝黑的臉上挂著憨厚的笑容。

白發人送黑發人,悲痛涌動心中。說起拉齊尼,巴依卡幾度哽咽:“元旦那天,拉齊尼還給我買了一雙新棉鞋和一件新棉衣。”

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們也不願意相信,不久前還和他們一起巡邏的拉齊尼大叔走了,走得那麼匆忙。

“來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新疆喀什入冬以來特別冷的一天。喀什大學校園湖邊突然傳來呼救聲,一名兒童不慎掉進冰窟窿。正在該校參加培訓的拉齊尼聞聲趕到,義無反顧地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拉齊尼卻不幸犧牲,生命永遠定格在41歲。

用生命托舉生命。認識拉齊尼的人對他的救人之舉都不感到意外。在鄉親們眼中,拉齊尼是一位勇敢善良的塔吉克族好兒郎,一名忠誠正直的共產黨員。他來自祖孫三代義務為國戍邊71年的光榮家庭,被當地群眾譽為守邊護防的“帕米爾雄鷹”。他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愛國擁軍模范、全國勞動模范。

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雪峰連綿。1949年12月,紅其拉甫邊防連組建,哨卡就建在帕米爾高原上的雪窩裡。

紅其拉甫,塔吉克語意為“血染的通道”。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的巡邏路線中有條吾甫浪溝,官兵在溝裡巡邏一趟,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達坂,一次次蹚過刺骨的冰河。

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要征服這條巡邏路,離不開經驗豐富的當地塔吉克族向導。拉齊尼的祖父當年自告奮勇參加巡邏,一干就是23年。1972年,祖父走不動了,把擔子交給他的父親巴依卡。爬冰臥雪、戍邊巡邏,巴依卡又走過30多個春秋。2004年,兩鬢斑白的巴依卡把擔子交給了剛從部隊退役的兒子拉齊尼。

“沒有祖國的界碑,哪有我們的幸福?”從小聽著祖父和父親戍邊故事長大的拉齊尼,把他們堅守了一輩子的信念銘記在心中。

“當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護祖國的邊境線。”這是拉齊尼生前常說的一句話。

16年,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個山口、峽谷,每一道河流、溝壑,每一處界碑、地標,都留下了拉齊尼巡邏護邊的身影。

巡邏路上,邊防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拉齊尼總是走在前面探路。和祖父、父親一樣,拉齊尼憑著豐富的經驗,一次次幫助邊防官兵化險為夷。

多年巡邏,拉齊尼家先后有10頭牦牛累死在路上,9頭牦牛因摔傷失去勞動能力,但他從不要一分錢補償。犧牲之前,拉齊尼還在馴養家裡的4頭小牦牛。他說,等這些牦牛長大了,家裡就有5頭牦牛能參加巡邊了。

“為國戍邊,我們義不容辭。”拉齊尼曾說,“是共產黨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我自己也是一名黨員,守邊護邊是我應該做的事。等我干不動了,就把這項工作交給我的兒子。我們要在護邊路上世世代代走下去。”

2015年2月11日,軍民迎新春茶話會在北京舉行。那一天,拉齊尼向習主席匯報了一家三代愛國守邊的經歷。

2018年,拉齊尼光榮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為了更好地履行職責,他走訪了當地農牧區,傾聽牧民的心聲。

2020年,拉齊尼被表彰為全國愛國擁軍模范。在拉齊尼看來,他是“代表每一個在邊境線上巡邏的護邊員獲得這份榮譽的”。

為了提高文化水平,拉齊尼利用巡邊間隙向邊防官兵學習。2020年10月,他到喀什大學參加培訓,重點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他是班上的學習委員,課堂上如飢似渴地汲取知識,課后寫作業、讀書、看新聞,不斷地豐富自己。

在喀什大學培訓期間,拉齊尼請假回了一趟家。因為11月山裡下雪了,他家的牦牛還在牧場滯留。那些牦牛,可是邊防官兵巡邊路上的得力助手。

這些年,榮譽多了,拉齊尼的初心從未改變。無論是在雪山深谷巡邏戍邊,還是在首都北京建言獻策,他始終用行動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本色。

“南湖紅色的光照亮帕米爾高原……祖父和父親的精神鼓舞著我雄鷹般飛翔/我以鋼鐵般的意志/日夜巡邏在冰峰雪嶺間。”

2020年12月11日,拉齊尼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最后一條動態。這是他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創作的詩歌《南湖》。

這短短的詩行,是一名共產黨員的深情告白,也是拉齊尼短暫絢爛人生的寫照。

短 評

大愛無言 奉獻無悔

2021年1月4日,獲得全國愛國擁軍模范、全國勞動模范殊榮的拉齊尼·巴依卡,為救落水兒童把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41歲。

“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英雄,我隨時都做好了准備,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一生。”塔吉克族護邊員拉齊尼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活著,他用堅守詮釋忠誠,與雪山冰嶺為伴,書寫著對黨的滿腔赤誠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離開,他用生命托舉生命,把生的希望留給年幼的孩子,用滾燙的大愛溫暖無數人的心田。

大愛是最純粹的情感,大愛是最無私的付出。心中有大愛,才能有大境界、大擔當,才能臨危不懼、奉獻無悔。無論是在雪山深谷巡邊,還是在朋友圈留下“南湖紅色的光照亮帕米爾高原”的詩句,抑或是生命最后那次勇敢無畏的托舉……我們從拉齊尼短暫的一生中,看到了他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對子弟兵深沉的愛、熾熱的情。

英雄的生命之火是短暫的,但精神之光是永恆的。無論是實現民族復興,還是推進強國強軍﹔無論是弘揚新風正氣,還是干好本職工作,每名官兵都應該向拉齊尼學習。當黨需要我們沖鋒時,就像他那樣化作一柄鋒利的劍﹔當祖國需要我們堅守時,就像他那樣矗立成一座沉默的山﹔當人民需要我們呵護時,就像他那樣撐起一把堅實的傘。(本報記者 李 蕾 特約通訊員 胡 錚)

(責編:劉尤罕、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