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2021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中國致公黨
分享

致公黨中央:關於發揮國際創新合作園區優勢,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的提案

2021年02月27日13:4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十四五”期間,我國建設科技強國,需要突出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創新生態體系。

目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深度影響仍在發展,國際創新合作園區在集聚世界一流創新要素、構建國際化的創新生態體系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區域國際化創新程度差距較大。我國的國際化創新園區普遍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則基本沒有。隨著土地、人口等成本和環保要求的持續升高,先期布局的東部地區外資工業園區面臨著科技創新驅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的考驗。二是對國際化創新園區的理解有待深化。部分地區仍在沿用傳統的招商思維來經營科技創新園區,以投資強度和稅收水平論“英雄”。此外,園區舉辦各類國際峰會、創業大賽,項目轉化率不高。三是符合國際規則的創新生態仍需提升。缺乏復合型的國際創新園高端管理人才,運營團隊缺少產業技術、資本運作、知識產權運營方面的技能。與國際先進園區的交流較少,對融入全球創新生態體系的渠道重視度較低。

為更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提升重大科技開放合作載體建設水平,建議:

一、完善頂層設計方案,構建國際化創新生態體系

一是完善地區間伙伴園區政策,結合地方產業特色、在中西部地區布局相應數量的國際創新產業園,對向產業園轉移的國際性制造類、檢測類、試驗類項目給予一定支持,在全國范圍內打造研發、試驗、制造、測試的梯次創新體系。二是東部地區現有的國際創新合作園區,要積極推動科技創新政策向創新創業型企業孵化期前移,加強統籌協調,形成重點合作引領城市群緊密融合發展,推進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設立面向全球的政府科研項目、技術創新計劃,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三是在綜合保稅區實施更高標准的貿易監管制度。實行開放式管理,簡化進出境備案申報項目,實現貨物分類申報,拆拼箱集中監管模式。繼續擴大第三方檢驗採信范圍,推廣經認証的經營者(AEO)互認制度。利用全球報關系統為跨境貿易提供跨多國海關的一站式報關服務。

二、強調市場機制作用,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改革國際創新合作園區的考核方式。以打造開放透明和公平公正的國際化園區為目標,優化園區國際科技合作工作的考評指標,將對短期資本投入和稅收產出的指標考核,轉變為考核對外服務能力的提升和對整個創新生態體系的服務。二是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在園區內直接設立專業化的國際型科技孵化器和加速器。加大對風險投資機構和風投基金的招引力度,鼓勵園區與海外優秀創投機構合作設立合作基金,市場化運作(園區可設立一票否決制)提升對國際創新創業項目的決策能力。三是進一步簡化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永久居留權認定、創業期間居留簽証、外籍人士境內工商注冊等手續的辦理流程,營造更加開放友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三、提升跨境協同創新效率,構建創新服務體系

一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科研設備的進出口補貼、科研經費的跨境使用管理。二是加大科技項目的聯合招標工作,為推進跨境創新合作提供試點改革經驗,配合協同創新的長效機制和制度程序簡化,提升協同創新效率。三是建立園區知識產權運營監管中心、創投服務中心和適應科技金融發展的投資擔保中心,發展金融保險業務。四是加強在高端科技創新、頂級國際金融服務等領域的國際開放合作,通過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吸引國際優秀企業和人才入駐,打造與國際接軌的多元高效的創新服務體系,推動創新成果“引進來”和“走出去”,最終構建一個由活躍的風險投資機構、孵化器、國際化人力資源培訓服務中心、一流的法律服務機構組成的高效創新服務體系,實現內外創新資源要素整合協同效應。

(責編:劉尤罕、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