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2021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中國民主同盟
分享

民盟中央:關於加快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和儲備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提案

2021年02月27日17:4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是推動我國衛生醫療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回應未來醫學挑戰、建設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關鍵力量。

目前,我國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人才數量質量不足。

二是培養模式不健全。

三是評價體系不完善。

為此,建議:

1.全面提升高層次醫學人才隊伍的規模水平。一是聚焦“高精尖”,進一步明確高層次醫學人才培育的“頂尖”標准和創新要求,需兼具臨床綜合能力和臨床科研潛質。二是發展“新醫科”,完善醫學教育的學科交叉機制,推動理工文醫學科集群發展,大力培養“醫學+X”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鼓勵“雙一流”高校發展“新醫科”,積極培養戰略醫學科學家。三是瞄准世界醫學科技前沿,對接精准醫學、轉化醫學、智能醫學等新領域,打造具有全球化視野的全民健康守護者。

2.打造適合高層次醫學人才成長的微環境。一是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允許評價時間周期的彈性限制,減少科研成果數量的硬性要求,將評價重點放在鼓勵高端人才帶領團隊健康發展上。應基於高層次醫學人才的專業背景、崗位特征,制定個性化考核方案,醫學院校、醫院要統籌好醫療服務、人才培養與學術研究的關系,探索人盡其長的評價方式。二是完善層級式激勵機制,建立與崗位職責相匹配的薪酬制度,定期調整薪酬績效﹔圍繞高層次醫學人才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培訓、晉升機會﹔積極給予成就激勵和精神激勵,實現高層次人才動態管理。三是推動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賦予醫院用人自主權和職稱評審權,盤活釋放醫學人才培養活力。加大對高層次醫學人才長期發展的保障政策,鼓勵吸引公立醫院與社會間高層次醫學人才的雙向流動。

3.建構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的新范式。一是借助海外研修、聯合培養、短期訪學等方式建立醫院、高校、科研機構的深度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國際化醫學平台上培養本土優秀的醫學教育人才、科室帶頭人、護理骨干人才等。運用一流學科建設的育人平台,主動探索疑難危重症疾病的診治,聚集重大科研課題,把握前沿研究方向,使高層次醫學人才起到引領作用。二是實行各類醫學人才分層次培養,通過公開遴選、硬性引進、柔性引進等方式,對不同類別、專業背景的高層次人才定制分層次、個性化培養、資助及考核方案。構建終身教育培養體系,建立健全畢業后教育制度,開展高水平會診、講座會議、科研合作等學術活動。三是加強管理機制創新,將人才梯隊建設納入學科院系負責人的績效考核,“輸血”和“造血”並重,兼顧短期實力提升和長期團隊成長。 

(責編:劉尤罕、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