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2021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中國民主同盟
分享

民盟中央:關於提升社區應急能力
筑牢生命安全“前沿陣地”的提案

2021年02月27日17: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突發事件預警、減緩、處置和恢復的關鍵環節,其防災應急功能的強弱直接影響公共安全。去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顯著成績,充分彰顯了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制度優勢和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但從社區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來看,仍存在一些短板:在應急理念上重處置而輕預防,在應急機制上重行政而輕自治,在應急預案上重形式而輕演練,在應急信息上重責任而輕共享,在應急隊伍上重使用而輕培養,在應急資源上重分配而輕整合。

為此,建議:

1.提升社區應急協同能力。建議制定《社區應急管理條例》,明確街道社區與物業公司在應急狀態下的權責關系。在加強社區居委會建設的同時,應明確社區應急管理職責,合理劃分居委會權責,使社區的應急責任和應急能力相匹配。轄區內重大突發事件處理應以專業職能部門為主,及時全面部署,並指導社區進行配合。積極探索社區管理新模式,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社會組織承接運營社會服務職能的方式,推進社區規范化建設。

2.提升社區應急信息處理能力。加強信息技術運用,通過智能移動終端(App),對社區內實有居民、公共場所及設施等基礎信息進行全面採集,對發現的城市風險隱患,實現電子化上報、動態化跟蹤、閉環式管理。打造統一預警監測平台,對接上級信息平台,提高預警信息傳播發布的權威性和時效性。針對社區公共區域,布設應急廣播終端,實現預警動員與實時干預。借鑒發達地區經驗,圍繞應急體系基礎、備災、信息收集與報告、避險疏散等,打造社區“第一響應人”隊伍,提升先期處置的能力。

3.提升社區應急物資保障能力。打造社區綜合應急服務站,有條件的社區應儲備一定數量應對各類一般級別突發事件的應急裝備、設備、器材和物資。選擇轄區內幾處堅固的建筑體作為避災安置場所。建立應急物資社會化儲備補償制度,推動城鄉社區內企事業單位、超市(商店)、居民家庭代儲應急物資。協調好社區內各企事業單位,普查登記好應急物資資源,協調好相鄰街道或社區的應急資源共享。建立社區災后重建資金的分攤籌集機制。有條件的社區可專設公共安全獎勵基金。

4.提升社區應急響應能力。借鑒部分發達地區的模式,成立應急預案編制組,將專家學者、應急工作人員、應急志願者等人才吸收進來,切實加強應急預案的編制和修訂完善工作。制定社區和家庭應急預案,尤其注重社區應急管理組織、指揮機構設置和指揮程序的預案編制,制定流程圖,做到簡練、明確、通俗、易懂、易記。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不斷完善應急預案。

5.提升社區應急人才保障能力。社區和基層政府應做好應急隊伍登記培訓工作,將社區醫護人員、排爆專家等專業搶救人員登記造冊,加大對社區應急隊伍培訓的重視,將培訓經費列入年度預算之中。健全社區應急志願者保障機制,為社區志願服務提供法律援助、經費支持等保障。探索建立社會化招募機制,試行設立“志願者銀行”,將參與志願活動的行為進行存儲,並用於如申請志願幫助、提升信用積分等方面。建立應急工作人員信息溝通平台,增進了解,提升互信。

6.提升社區應急主觀認知能力。加強應急宣傳工作,將應急宣傳與基層科普工作相結合,利用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社區居民關注權威發布,不信謠、不傳謠。開展“社區防災論壇”,提升居民對危機的認識,鍛造居民應對危機的能力。強化社區災后心理危機干預,吸引和組織心理服務類社會組織和專業志願者有針對性地對居民開展心理測評及篩查﹔依托專業心理咨詢機構實施居民心理危機干預及服務。

(責編:劉尤罕、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