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2021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中國民主同盟
分享

民盟中央:關於完善農業補貼政策的提案

2021年02月27日16:5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適應確保國計民生要求,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農業補貼是農業支持與保護政策體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但目前,我國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存在一些不足:

1.耕地地力保護補貼不精准。土地確權面積動態核定不及時、數據不精准。實踐中涉及流轉耕地的補貼基本發給土地承包人,未能體現對農業租賃大戶的扶持﹔對撂荒地判定沒有明確標准﹔“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標准衡量界定在操作中有一定難度。各地補貼金額不統一、標准過低,補助資金碎片化、分散化情況較突出。補貼與種植的具體作物無關,導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大幅增加,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呈減少趨勢。

2.農機購置補貼目錄與價格不合理。小型機具補貼額偏低,補貼目錄更新慢,一些使用率較高的新型機具未及時納入補貼范圍。補貼目錄中,山區需求量較大的小型機具較少、補貼額偏低。機具定價機制不透明,存在廠家變相加價抬價現象,部分農機具在農民享受補貼后的價格與市場價格相差不大。

3.農業保險補貼力度不足。存在覆蓋面不高、理賠標准偏低、保險產品單一等問題,農業保險在補貼結構中佔比過少。很多區域沒有專門的農業保險機構,政策落實不到位,補貼效果甚微。

4.綠色農業補貼導向不夠。補貼政策過度強調增產,缺少農產品質量和綠色發展的“一票否決制”,對耕地資源過度利用、土壤板結、重金屬污染嚴重,化肥農藥過量使用等問題的約束性導向不夠。

為此,建議:

1.完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一是國家或省級層面出台《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補貼范圍、對象、標准。明確耕補質量標准,實行大小春兩季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與種植面積挂鉤,明確補貼標准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等。二是提高糧食補貼標准。建立穩定、適度上調的補貼機制,加大對糧食作物主產地及一定規模種植戶的補助扶持力度,制定合理的糧食收購保護價等。三是建立健全農戶基礎信息電子檔案,查實耕地面積。四是做好補貼核實工作保障。加大財政投入,探索地方財政配套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對補貼標准進行保底,建立正常增長機制﹔增加補貼工作的經費投入,足額保障面積核查等基礎工作。

2.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一是優化購機補貼政策。補貼名錄中增加適合山區現代農業發展的機械化作業機具,涵蓋農用柴油機、汽油機等動力機械,抽水機等排灌和節水農業機械。提高大中型機具補貼標准。推行“互聯網+農機”,優化補貼申審流程,壓縮補貼資金兌付周期。二是做好政策配套措施。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對部分服務范圍廣、操作水平高、信用評價好的農機大戶或合作社,直接獎勵大型農機具或重點作業環節農業機械﹔鼓勵金融機構為補貼范圍內的機具貸款提供便利。

3.完善農業保險補貼政策。一是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加大保費補貼力度,開發以農業收入為標的的農業保險產品。提高農作物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擴大農業保險補貼的覆蓋面,提高補貼標准。建立專門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充分發揮其服務政府和農戶的作用。二是構建多元化農業保險體系。實行強制性投保和自願投保相結合,對一定規模以上的小糧食作物強制性投保。建立再保險補貼,分散保險公司風險損失,加強對原保險機構的補償﹔建立農業保險風險基金制度,以備巨災時發揮補償作用,維系農業保險的持續發展。

4.完善生態農業補貼政策。充分運用環境衛生整治專項資金,配齊相關設備和人員,引導農民對生產生活垃圾進行科學分類。鼓勵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補助力度,完善設施共享機制。建立與節水成效、調價幅度、財力狀況相匹配的農業用水精准補貼機制等。 

(責編:劉尤罕、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