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6日16: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我國地下空間,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取得了長足進步,地下空間利用逐步綜合化、系統化、深層化,已具備了作為城市未來戰略資源的條件。目前,我國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生態地質安全隱患重視不夠、存量資源底數不清、規劃體系不健全、權屬界定不清晰、協同管理不足等問題。
為此建議:
一、建立地下空間綜合管理機構
地下空間管理涉及的政府行政部門和專業機構單位眾多,各管理部門之間往往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導致多頭交叉管理和管理空白並存的現象。
建立國家地下空間綜合管理機構。明確地下空間主要管理部門的設定及其主要管理職能,明確各相關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著重研究和解決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中的重大事項,協調和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推動城市地下空間規劃的編制。在明確城市地下空間綜合管理機構的基礎上,可從現有地下空間相關管理部門中選擇地下空間綜合協調部門,進一步建立“一家為主,多家協管”的部門協調機制。
二、推進地下空間資源信息普查
目前地下空間存量資源存在現狀底數不清、利用效率不足、產權關系復雜等問題。另外,部分地下空間由於建設年代較早,存在空間品質較差、改造成本高、安全隱患多等問題。
一是適時開展全國地下空間資源信息普查工作。通過普查,摸清地下空間存量資源分布、現狀利用情況、主要存在問題和改造提升需求等,為存量資源的優化利用與科學判斷地下空間的發展方向提供依據。
二是加強地下工程的信息普查力度。加強地下工程,特別是地下供水、排污、能源(燃氣)、電力、信息等市政管線的施工安全及運營安全實時監測,合理規避工程安全隱患,建立全生命周期內的安全保障機制。
三是完善地下生態地質調查工作機制。通過全面梳理地下各類自然資源和地質災害分布情況,客觀判斷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和生態環境本底條件,劃定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適宜性分區和三維生態紅線,明確地下空間生態安全底線,形成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必要前提。
三、推進地下空間安全監測體系建設
一是嚴控地下工程施工期間的工程安全風險。加強針對地下工程安全風險管理的法規建設,推行安全風險管理計劃﹔將安全風險管理作為地下工程建設管理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建立基於智能化、信息化技術的地下工程建設風險管理和預警決策支持系統﹔加強地下工程安全風險管理理論以及重大事故預測預報和防治技術的研究。
二是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地下工程智慧監管系統。促進BIM、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運用,全面感知和採集地下工程規劃、建設、施工、運營等全周期信息數據,實時分析和監測各類地下工程運營及工程結構安全情況,實現地下工程全生命周期監測、預警和智慧決策。將地下工程安全監管系統納入智慧城市管理平台,使地下工程安全與國土空間規劃、城市治理及各類智慧城市應用系統互聯互動,並定期形成安全監測及隱患預警報告。
三是建立地下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開展地下結構的全壽命健康狀態評估。建立既有地下基礎設施維護與更新成套技術體系與標准指南﹔推動地下基礎設施檢測和評估手段向智能化、可視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加強地下工程維護與加固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研發。
四是建立多災害作用下城市地下空間逃生救援安全管理體系。注重研發新的設備和預警體系,實現災害提前預報、救援提前到位﹔加強地下空間的全民安全意識教育,普及地下空間的逃生救援措施。
相關專題 |
· 2021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