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4日17: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我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中醫藥在防治傳染病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醫藥與西醫協同作戰,為我國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作出了突出貢獻。但在平時,中醫藥在深度參與防治傳染病方面依然受到不少制約:一是機制不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對中醫藥參與公共衛生應急處置、加強中西醫協作等方面沒有作出明確規定﹔二是服務體系不健全。傳染病醫院是疫情救治主體,但並非所有傳染病院均設有中醫科(或中西醫結合科)。即使設有中醫科也力量較弱,故中醫大多無法在第一時間對病因病機做出判斷並參與救治﹔三是科技支撐不足。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科研體系不健全,臨床經驗和相關知識沒有得到系統梳理和科研驗証﹔四是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亟待加強。中醫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有欠缺,對中醫傳統經典傳承不夠重視,非中醫醫院“西學中”工作薄弱,尚未形成中西醫互學互鑒的濃厚氛圍。
為此,建議:
一是加強“戰時”狀態下中醫藥參與傳染病防治的頂層設計。健全傳染病應急響應與處置機制,保障在傳染病發生時中醫能夠與西醫等同時介入防控救治。統籌布局中醫、西醫醫療應急隊伍,醫療專家組、醫療管理隊伍要配備中醫專家、管理人員,實現中西醫資源在定點醫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同部署、同安排、同救治。建立中西醫聯合巡診會診制度,在傳染病醫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綜合醫院全面實施。開展中西醫協同攻關,衛生健康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共同商討制定完善傳染病診療方案。對已知傳染病已証明中醫具備療效的,應修訂原有診療方案,增加中醫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內容。按照《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中提出的“改造升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相關要求,在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超大城市建立中西醫結合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二是加快完善中醫參與傳染病防治等有關政策。各地區各部門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等法律法規,把中西醫並重的理念深入體現到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傳染病防治等政策制定上,細化相關條款,厘清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醫療責任,使中西醫結合防治有明確的制度支持和清晰的操作路徑。如在傳染病醫院應認真落實中西醫會診制度,將中醫納入多學科會診體系等。
三是加強中醫藥參與傳染病防治的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加強非中醫醫院的中醫能力建設,有條件的綜合醫院、傳染病醫院應設置中醫科室、中藥房,尚不具備條件的醫院應配備中醫醫師,建立中西醫協同防治的人才隊伍,加快提升防治傳染病的中醫臨床能力﹔規劃布局中醫醫院急診科、呼吸科、重症醫學科等相應科室建設,提高中醫應急救治的能力和水平。完善電子病歷信息化系統,在非中醫醫院現有電子病歷中增加中醫模塊,建立兼容中醫電子病歷、電子處方等的基礎數據庫,以便中醫醫師開展診療工作。
四是強化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科技支撐。加強對中醫藥典籍、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整理總結、研究利用,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驗証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功能療效。加大中醫藥科研經費投入,研究設立國家中醫藥科技研發專項、中西醫結合防治傳染病專項,在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領域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防治傳染病尤其是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的臨床研究,提升中醫藥科研能力。
五是打造中西醫互學互鑒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以“打造中西醫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模式”為目標,從教育源頭抓起,推動形成中西醫相互尊重、相互借鑒、優勢互補的教學體系,提升中西醫協同防治傳染病的能力。加大西醫院校中中醫課程比重。改革中醫藥院校教育,突出中醫思維培養,科學設計課程、教材、教法,大幅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開展中醫藥經典能力測試,培養更多高水平中醫藥專業人才。
相關專題 |
· 2021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