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推進“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吳奇修

2021年02月01日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我們要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工程,組織推進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經過8年持續奮斗,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在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努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共同富裕方向”。經過堅持不懈努力,我國農村民生顯著改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貧困地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取得歷史性成就。同時也要看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高度,認識和把握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聚焦脫貧地區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順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把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抓手,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下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先手棋。以慎終如始的態度、扎實過硬的作風,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抓得細之又細,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把銜接鄉村振興的繡花功夫下得實之又實,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確保實現全面脫貧到鄉村振興的平穩過渡,向著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懈奮斗。

堅持兜住底線,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仍會有部分易返貧戶存在返貧風險,部分易致貧戶存在發生貧困的可能。對於易返貧致貧人口來說,受身體素質、職業技能、家庭負擔、發展環境、意外事件等影響,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仍然較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重點監測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繼續精准施策。”為此,需要系統發揮政府部門現有數據平台作用,充分利用脫貧攻堅普查結果,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一旦發生返貧致貧風險,及時跟進幫扶,確保貧困人口動態清零。加強制度建設,堅持分類施策精准幫扶,形成全面覆蓋、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救助幫扶體系。加強對農村低收入人口的監測篩查,加強對特困供養人員、低保對象、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較大的困難家庭的識別。通過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通過社會救助制度,確保因需施救、精准施救。堅持預防性措施和事后幫扶相結合,堅持開發式幫扶方針,推動有勞動能力的脫貧群眾依靠雙手勤勞致富。

堅持產業振興,推進農業現代化與脫貧群眾增收互促共贏。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鄉村產業根植於縣域,但脫貧縣的產業扶貧幫扶成效還不穩定。特別是西部一些剛剛脫貧摘帽地區,優勢特色產業帶動能力偏弱、可持續性不強,脫貧地區的產業振興需要持續努力。要推動脫貧地區整合涉農資金,更多投向資源稟賦優勢明顯的鄉村產業,實施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著力建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在高標准農田任務安排和建設過程中,提高脫貧群眾的參與度,讓農民群眾有活干、有錢掙。堅持提質增效的發展目標,支持脫貧地區積極培育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著力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准化生產,切實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的能力質量,通過優質優價促進脫貧群眾增收。延長脫貧地區的產業鏈條,使農林牧漁等行業跨越“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實現“接二連三”,把依托脫貧地區資源稟賦的二三產業盡量留在縣域,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民就近就業和增收致富。抓好產銷銜接,加快脫貧地區農產品和食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短板,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電商、批發市場與區域特色產業精准對接。促進相關行業企業鞏固聯農帶農機制,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脫貧群眾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依托生產、加工、制造、流通、服務等全產業鏈,以產業強實現農民富。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優先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需求。加強對農業信貸擔保放大倍數的量化考核,擴大農業信貸擔保規模,推動解決鄉村產業發展“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尊重市場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通過以獎代補支持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發展,提高脫貧地區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堅持持續幫扶,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需要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在這方面,農村大有可為。脫貧攻堅期間,全國960多萬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了“挪窮窩”,但脫貧群眾就業增收壓力大、安置區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不健全等問題依然突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多渠道促進就業,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搞好社會管理,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鄉村建設行動作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已經成為“十四五”時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可將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同鄉村建設行動統籌考慮、一體推進。聚焦原深度貧困地區、大型特大型安置區,強化后續配套設施建設,著力完善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加強安置區信息化建設,縮小數字鴻溝。支持安置區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著力構建基礎設施運營管護長效機制,多渠道吸收具備從業能力的脫貧群眾就業,實現農村美與農民富相互促進。主動適應安置區人口結構和經濟社會形態變化,均衡配置公共資源,注重加強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建設,不斷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提升安置區社區管理服務水平,做足做好“穩”的文章,促進易地搬遷脫貧群眾更好融入當地社會。

堅持突出重點,培育和激發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的內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著重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和發展活力,確保脫貧后能發展、可持續。”832個原貧困縣脫貧摘帽以后,整體發展水平仍然較低,自我發展能力仍然偏弱。總體上看,西部地區低收入人口較多,集中了大部分脫貧縣,且脫貧摘帽時間較短。可在西部地區處於邊緣或高海拔、自然環境相對惡劣、經濟發展基礎較為薄弱、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的脫貧縣中,確定一批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給予傾斜支持,著力增強重點幫扶縣的內生發展能力。堅持先富帶動后富,完善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社會力量參與幫扶等機制,優化結對幫扶關系和協作幫扶方式。同時,各省份可自行確定一批本省份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堅持突出重點,從財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給予集中支持,不斷激發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的內生動力。建立跟蹤監測機制,定期評估發展狀況,堅持實事求是,動態調整重點幫扶縣名單,支持重點幫扶縣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堅持“四個不摘”,強化實現有效銜接的體制機制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落實‘四個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深入研究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十四五”時期,脫貧地區“三農”工作重心將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順應形勢任務變化和目標要求轉變,需要及時調整優化原有的組織領導、工作體系、資源配置、政策措施等,將脫貧攻堅期內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辦法逐步轉化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制度機制和政策體系,實現平穩轉換。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脫貧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置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的要求,摘帽不摘責任,防止鬆勁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剎車﹔摘帽不摘幫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監管,防止貧困反彈。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該調整的調整,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過渡期內,要做好財政投入政策銜接,在保持財政支持政策總體穩定的前提下,根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需要,結合財力實際,合理安排投入規模,優化支出結構,調整支持重點。同時,抓好金融服務政策、土地支持政策、人才智力支持政策銜接,協力推動脫貧地區在鄉村振興的康庄大道上行穩致遠。

(作者單位:財政部)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01日 09 版)

(責編:何淼、鄧志慧)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