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彌天大勇” 四十三天重慶角力

2021年01月29日15:27    來源:中國青年報

透過黃桷樹的枝丫,冬日的陽光洒在重慶中山四路的行道上,給山城帶來了濃濃的暖意。2021年1月22日上午,位於中山四路65號的桂園門前,身穿校服的學生三三兩兩地路過,有說有笑,卻鮮有人留意這幢青磚黛瓦的古建筑。

---------------

對於在附近讀書的這些少年來說,桂園只是一個安靜的鄰居。但對許多千裡迢迢來到重慶的游客來講,這裡是他們不可錯過的“打卡點”。76年前,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在這裡和國民政府簽署了著名的“雙十協定”。

在如今被打造為抗戰文化一條街的中山四路,這樣的歷史遺跡還有很多,特園、周公館,等等,加上散落在重慶各處的其他遺跡,一起記錄了1945年8月至10月間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重慶談判。

正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所說:“毛澤東同志在這裡進行了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重慶談判。”今天,這些遺跡成了人們觸摸歷史、體會抉擇的生動載體。

和平還是內戰,中國面臨兩種選擇

1945年8月的中國,抗戰的硝煙剛散,內戰的危機卻在形成,人們看不到和平的曙光。

那年5月,蔣介石在國民黨六大政治總報告中是這樣說的:今天的中心工作在於消滅共產黨,日本是我們外部的敵人,中共是我們國內的敵人。

中共七大開幕式上,毛澤東說,我們的任務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團結全國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在我們黨的領導之下,為著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一個光明的新中國,建設一個獨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統一的、富強的新中國而奮斗”。

時隔76年的1月21日下午,站在櫥窗前端詳陳列的這些內容,來自四川南充的游客謝婷感慨萬千:這真是兩種命運的博弈啊。

這位剛剛離開大學校園的90后說,過去對重慶談判的了解僅僅是書本上的概念,而今置身於歷史的現場,能看到歷史的偶然性,也能看到某種必然性。“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得到人民的擁護,與其誕生之初就明確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分不開的”。

1945年8月26日,在收到蔣介石的3封電報之后,毛澤東決定赴渝參加談判。盡管很多人認為這是“冒險之舉”,但毛澤東還是毅然前往。

重慶紅岩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副研究館員王進說,日本投降后,國民黨的軍隊大多在后方,部署到全國還需要一些時間。而共產黨部隊在敵佔區的多,可以就地接受日軍投降。

但在8月11日,國民黨政府最高統帥部卻一面命令國民黨軍隊“積極推進,勿稍鬆懈”,一面命令共產黨領導的第十八集團軍“應就原地駐防待命”。王進說,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其實是蔣介石的一個策略。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重慶之行反而受到了各界的高度贊譽。詩人柳亞子賦詩稱毛澤東這一行動是“彌天大勇”。張治中也評價這是“中國歷史上一件大事”。

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馬奇柯說,毛澤東同志為了戰后的民主與和平甘願冒險赴渝談判,展現的正是共產黨人敢於擔當的精神。

中國共產黨的主張代表著向往和平的民意

面對復雜的形勢,中國共產黨仍舊希望通過和平的途徑對中國進行政治社會的改革,進行經濟建設,逐步向新中國這個目標邁進——“同國民黨進行談判,避免內戰,實現和平建國”。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政府的威望達到了一個高點,人氣很高,蔣介石是很自信的。”王進說。與此同時,國民黨軍隊一直沒有放鬆對中共武裝力量的打擊。

“經歷了14年的抗戰,中國人民渴望的是和平,而不是內戰。”王進說,“和平建國是民心所向。”

而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正是代表向往和平的民意。9月3日,中共方面將擬訂的兩黨談判方案11項交國民黨代表轉蔣介石。談判方案從實現和平、民主、團結出發,以國共兩黨現有政治軍事的實際狀況為基礎,並在中共方面作出重大讓步(包括軍隊的大批裁減和南方解放區的撤出)的條件下提出的。

9月8日,國民黨作答,堅持政令、軍令統一,強調共產黨要“放棄地盤”“交出軍隊”。從10日至21日,國共代表進行6次談判。

為避免和談破裂,中共表現極大的克制和讓步,在軍事問題上表示以公平合理整編全國軍隊為原則,願將它所領導的軍隊縮編至24個或至少20個師。國民黨方面表示它的軍隊整編計劃正在進行,對於中共軍隊縮編數目可以考慮。

在政權問題上,對於解放區和國民大會,雙方申述各自的立場,同意提交政治會議解決。

經過43天的談判,雙方代表於10月10日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10月11日,毛澤東返回延安。

重慶談判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王進說,不管是共產黨、還是共產黨的領袖等,都在重慶掀起了熱潮。共產黨方面和平建國的主張在國統區人民群眾當中有了很高的認識度。

時任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日報》編輯王掄楦撰文回憶,駐重慶的外國記者“對我們(指國民黨——記者注)的宣傳總不大感興趣,對曾家岩五十號說的話特別感興趣”,“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曾家岩五十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在城內的一個主要辦公地點,是南方局在重慶開展統戰工作的重要據點。

在今天與各國關系的“無形的談判桌”上,重慶談判給出了啟示

重慶談判期間,為進一步團結中間勢力,建立更加廣泛的統一戰線,推動和談,毛澤東在桂園會見各方人士30余次,登門拜訪政、軍、工商、文化界代表人物和民主人士,介紹和談情況,廣泛交流政治民主、國內團結、和平建國、發展民族經濟等問題。

王進說,在國統區,人們對共產黨的了解比較少,對共產黨的領導人就更不了解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重慶談判為國統區各界人士提供了一個接觸共產黨、了解共產黨的機會。

負責桂園警衛的國民黨憲兵部隊完成的一份《參政員毛澤東在渝市之動態》,原本是憲兵向長官報告毛澤東行蹤的情報,若干年后公諸於世,卻幫助人們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了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高頻次的活動。

小到車牌號、往返時間、出行方向這樣的細節,都在《參政員毛澤東在渝市之動態》上得到了細致的呈現。張瀾、黃炎培、章伯鈞等人士與毛澤東的會面也被一一記錄其中。

馬奇柯說,在43天的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同志除參加談判,在重慶會見了各界人士達100多人,以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作風,積極宣傳了我黨的政治主張,展開了廣泛的統一戰線工作,贏得了各民主黨派、社會賢達,甚至是國民黨開明人士的支持。

而今,依然有眾多的游客試圖到這裡,了解當年國共兩黨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選擇。一個有意思的數據是,桂園、周公館、紅岩村等組成的“紅岩聯線”系列景點的游客量,一度在2019年躍升全國第二,僅次於北京故宮。

重慶市民黃女士對那段歷史有著自己的理解。她常常路過當年的歷史遺跡,也時不時地去探訪,體會歷史上這一令人唏噓的重要時刻。她說,國民黨政府的潰敗,就敗在了“選擇錯誤”:選錯了靠山、選錯了立場、選錯了路徑、選錯了伙伴。“選擇內戰,摒棄和平,把國民推入水深火熱的內戰中,遭到社會各階層的反對,從而使國民黨政府成為孤家寡人”。

今天,國際國內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馬奇柯說,在與各國關系的這張“無形的談判桌”上,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應該從重慶談判的歷史中得到諸多的啟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責編:郝萍、馬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