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北大紅樓,精神地標永不褪色

2021年01月22日17:15    來源:《工人日報》

  1月12日,陳翔回到北大紅樓,參與自開放以來第3次整體布展升級工作,紅樓又將見証一個歷史節點——建黨100周年。

  這座地上四層、地下一層的近代建筑坐落在北京五四大街北側、故宮的東北方。其興建於1916年,兩年后投入使用,成為北大文科、圖書館和校部所在地,因為通體用紅磚砌筑,紅瓦鋪頂,被人們稱為紅樓。

  北大紅樓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營壘、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和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發祥地。在這裡,以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為代表的一批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大旗,掀起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

  風雲際會的歷史浪花,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在這座建筑裡凝結。如今,穿越歷史煙雲,北大紅樓在青年人心中依然偉岸。

  紀念館創立——繼承遺志感念故人

  1961年,北大紅樓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國家文物局在紅樓籌建“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陳列展覽部主任陳翔,當年從中國革命博物館調入紅樓,成為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建館“元老”。紀念館籌備工作半年完成,2002年4月28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早在解放初期,文物局就復原了李大釗的辦公室。復原后的李大釗辦公室,有兩個書櫃是原件,辦公桌是他們從北大校內找的一張極其相似的舊物。”紀念館研究館員劉靜向記者講述著70年前的紅樓故事。

  如今,人們參觀北大紅樓后,最大的觀感便是如臨其境。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陳琳每每在工作中遇到難題,都會騎著自行車來北大紅樓讓自己“被激勵”“被洗禮”。

  “北大紅樓見証了黨的先驅者和多代青年為信仰為國艱苦卓絕奮斗的歷史,作為科研人員,要向先輩學習他們的勇氣和擔當,以此堅定自己科技報國的信念和信心。”陳琳說。

  和陳琳一樣來紅樓“朝聖”的年輕人不在少數。

  2019年北大紅樓迎來“五四運動”100周年,配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參觀人數達到35萬余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現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

  舊址復原——“歷史重現”激勵后人

  2019年,為迎接北大紅樓建成100周年,紀念館相繼復原了蔡元培校長室、北京大學日刊處、文科教員休息室等多處舊址。

  今年,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紀念館正在布展復原紅樓裡最大的教室。

  在這裡,魯迅曾講授《中國小說史》,胡適曾為學生上課,李大釗曾開展過“馬克思主義是否適合中國”的辯論。紀念館計劃仿造當時的桌椅、牆飾對這個教室“完美重現”,復原當時學生上課的歷史場景。

  “復原后的大教室不僅可供人們參觀,還可以在這裡開講堂、上課。”陳翔說。

  聽到這個消息,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黨務辦公室主任陳蓉蓉歡欣不已。做了多年黨建工作的她,多次組織學生參觀北大紅樓。

  “參觀北大紅樓讓學生了解那段歷史,了解激情歲月。新時代年輕人應該始終保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立足當下,繼往開來。”陳蓉蓉說,她將選擇這裡開展學生黨課。

  參加五四運動的愛國學生散發的傳單依然在紅樓中陳列﹔李大釗擔任北大圖書館主任時的辦公室、毛澤東工作的閱覽室以及北大學生上課的大教室保持了原貌﹔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的任命狀、李大釗和魯迅等人的信件、陳獨秀和胡適等人的白話詩稿也將在紅樓中“歷史重現”。

  曾經和陳蓉蓉一起尋訪北大紅樓的學生李夢圓寫下這樣一段話:“看到前輩們對於國家獨立、民族富強的渴望,極大地激勵了我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熱情。”

  線上直播——現代技術傳承百年精神

  去年疫情期間,紀念館聯合中國博物館協會和科技公司,率先在全國推出了“雲博物館”網上直播公益活動。基於5G、AR、VR新技術,開啟了疫情期間文化傳播的新模式。

  “‘五一’到‘五四’期間,我們確定了5個主題,每天由1名主播為大家線上講述紅樓故事。”紀念館辦公室主任馬海亭說,5天直播頁面曝光量超1億次,合計覆蓋用戶數超1700萬人次。

  營口銀行公司金融部業務經理蘇星宇就是通過直播“參觀”了紀念館。館員們精彩的講解與如臨其境般的“歷史重現”,所展現的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磅礡力量深深打動了他。

  “時下,我們面臨諸多挑戰。疫情暴發以來,營口銀行為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和個人客戶延期支付還款計劃和本金近200億元,並推出了‘戰疫貸’幫20余家企業走出困境。”蘇星宇說。

  他托北京的同學,買了一本“新青年”筆記本——這是2014年起,北大紅樓推出的系列文創產品之一。他在扉頁上寫道:“與祖國人民同向,與歷史同向,做迎難而上、艱苦奮斗的開拓者!”

  目前,北大紅樓正在緊張布展,在“七一”前,百年紅樓將以嶄新面貌再一次呈現在人們面前……(記者 蘇墨 郜亞章 賴志凱)

(責編:郝萍、馬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