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舊址見証歷史榮光

本報記者 賴永峰 劉 興

2021年01月22日15:37    來源:經濟日報

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朱德軍官教育團舊址、賀龍指揮部舊址、葉挺指揮部舊址、朱德舊居……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的五處舊址真實記錄了當年革命先輩們運籌帷幄、激烈鏖戰的場景,是南昌起義的實物見証和八一精神的物質載體。如今,這些舊址已成為人們緬懷革命先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撫今追昔,請跟隨經濟日報記者的腳步,走進部分舊址,回顧這段耐人尋味的紅色記憶,重溫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總指揮部舊址:

南昌起義的指揮中心

這是一座銀灰色、回字形的中西合璧磚混結構建筑,主體建筑共4層,坐南朝北,屋頂是一個大平台,在當時,可憑欄鳥瞰南昌全城。領導南昌起義的總指揮部就設在這裡,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

講解員劉暢介紹,1927年7月26日、27日,葉挺、賀龍部隊先后到達南昌。賀龍所率第20軍第1師把江西大旅社整個租下來。7月27日,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在此宣告成立。

跟隨講解員的腳步走進還原當年陳設的舊址,一樓的喜慶禮堂是前委會議室,會議室旁的9號房間是起義的最高軍事指揮機關——軍事參謀團辦公室,軍事參謀團參謀長劉伯承在此辦公。一樓還設有警衛隊住房,時任警衛班班長的粟裕就住在這裡。戰斗打響后,一樓臨時設有衛生隊救護室、戰利品存放室。

劉暢介紹,江西大旅社的二樓、三樓當時匯聚了全國的革命精英。他們中有來自各地的工農運動領導者,也有中國共產黨派來參加聯席會議的各省代表。他們在這裡商討斗爭策略,研究如何開展未來工作,整個大旅社都洋溢著火熱的革命氣氛。四樓是政治宣傳人員的活動場所。起義前后,這裡燈火通明,宣傳人員常常徹夜寫標語、寫傳單。起義勝利后,大旅社便成為革命委員會的辦公場所,各種通告、宣言和任職命令都從這裡發出。

1956年,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籌備處成立並接管了總指揮部舊址。1959年10月1日,經過三年時間籌備的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昔日的大旅社,成為人人敬仰的紅色聖地。

賀龍指揮部舊址:

起義部隊的戰斗前沿陣地

賀龍指揮部舊址位於南昌市子固路165號,原為中華聖公會宏道堂及其主辦的宏道中學校址。“1927年7月下旬,賀龍率部隊從九江趕赴南昌,准備舉行起義。第20軍指揮部就設在宏道中學內。”講解員劉俊凡介紹,賀龍曾這樣解釋道:“這裡離牛行車站不遠,一過江就到了,離敵人第五方面軍的總指揮部很近,僅兩三百米,而且地點位於兩處正中,非常合適。”這為起義軍偵察敵情,攻打敵總指揮部提供了絕佳的條件。

在主樓教室和禮堂內,陳列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起義期間,軍部各個機構就分別設在這裡。劉俊凡介紹,1927年7月30日下午,賀龍在這裡召開軍官會議,發出了最新作戰任務。8月1日凌晨,戰斗打響了。賀龍、劉伯承、周逸群站在小樓前的台階上親自指揮攻打敵總指揮部的戰斗。由於敵軍事先得到了叛徒的密報,搶佔了鼓樓、端表樓等制高點,用猛烈火力向賀龍指揮部掃射。賀龍等人沉著指揮,當戰斗處於膠著狀態時,他派自己的警衛連沖了上去,終於攻下南昌城內兵力最強、最頑固的敵人堡壘——敵總指揮部。

據親眼看到賀龍指揮起義的劉屏庚回憶,在天亮之前,他聽賀龍說道:“快結束了。”舊址三樓的臨街窗口至今還留有當年的彈痕,見証著那場激烈戰斗。

葉挺指揮部舊址:

傳達起義決定部署戰斗任務

位於南昌市蘇圃路1號的葉挺指揮部舊址,是一棟工字形的兩層磚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該樓建於1925年,是當年教育學家熊育钖開辦的心遠中學校舍。

南昌起義時,葉挺所率的國民革命軍第11軍24師是起義主力軍之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館長王小玲介紹,7月下旬,葉挺率國民革命軍第11軍24師從九江來到南昌,當時正值學校放暑假,葉挺將指揮部設在心遠中學內的一棟校舍內。記者在復原的校舍看到,樓上是軍部辦公室、會議室和電話總機房,樓下則是警衛連、通訊班和特務連住房。二樓會議室裡配有陳列展覽,展示了葉挺在南昌起義時的歷史功績。

“1927年7月30日下午,葉挺在指揮部二樓會議室召開營級以上干部會議,有40多位青年軍官到會。”講解員崔憶冬介紹,會上,葉挺傳達了中國共產黨關於起義的決定及前敵委員會對形勢的分析。7月31日戰斗前夜,周恩來趕到葉挺總指揮部親自視察。起義中,葉挺指揮第11軍24師主攻駐守在天主教堂、匡廬中學、貢院、新營房一帶3個團的敵軍,展現了“鐵軍”的威力。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八一廣場……一處處革命舊址,在這座城市記憶深處留下刻骨銘心的烙印,書寫著對鐵血軍魂的追憶。如今,“軍旗紅”成為這座城市品格中最亮麗的色彩,“八一精神”更成為這座城市“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動力源泉。

(責編:郝萍、馬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