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分享

“二七精神”注入新時代內涵

2021年01月20日20:33    來源:中國青年報

鄭州被稱為“火車喚醒的城市”,這座與鐵路密不可分的城市,正是京漢鐵路大罷工的策源地之一,素有“二七”名城的稱號。在這裡,孕育出了中國工人斗爭史上寶貴的精神財富——二七精神。

二七精神是鄭州這座城市的靈魂,是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隨著時代的發展,二七精神不斷匯入新的歷史內涵,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

已經從鐵路系統退休的林耀武,現在還時常會想起祖父林祥謙。在祖母陳桂貞給他刻畫的記憶裡,祖父林祥謙是一位維護真理、獻身工運的烈士。林祥謙是福建閩侯人,幼時就對欺壓貧苦百姓的地主階級深惡痛絕。經陳潭秋等共產黨人的教育培養,林祥謙於1922年夏天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開始對全國勞苦大眾的苦難及其根源,對工人階級的力量及其所肩負的偉大歷史使命,有了較明確的認識。

1922年年底京漢鐵路江岸分工會成立,林祥謙被選為委員長。京漢鐵路大罷工中,他在同反動軍警搏斗中被捕,被綁在站台東側的一根電線杆上。時值農歷臘月廿二晚上,天昏地暗,寒風刺骨。陳桂貞聞訊跌跌撞撞地趕到丈夫面前,聲嘶力竭喊道:“祥謙,祥謙!有什麼交代?”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林祥謙,聽到懷有身孕的妻子的呼喚聲,焦急地對她喊道:“你不要管我,趕快回去照顧孩子要緊!”

督軍署參謀長張厚生用刀逼迫林祥謙下復工令。面對敵人的威脅和殘害,即使雙肩被砍了數刀,血流如注,他仍然不肯下令復工,“上工要總工會下命令。我頭可斷,血可流,工不可復!”昏死又醒過來后,敵人再次惡狠狠地問他:“現在怎麼樣了?”林祥謙拼盡最后的力氣怒斥敵人:“現在還有什麼話可說?可憐一個好好的中國,就斷送在你們這幫軍閥手裡了!”最終林祥謙英勇就義,年僅31歲。

“我不怕人,不怕事,不怕死,堂堂做人,反對強暴,你們殺得了一個施洋,殺不了千千萬萬偉大的民眾。”施琳波曾撰文追憶自己的外祖父施洋。在她的回憶中,施洋從小學習刻苦,憑借著自己的才學成為武漢法學界的一名新秀,有“勞工律師”之稱。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他便將整個身心投入到中國革命事業中,積極組織並領導武漢數十次工人運動和京漢鐵路大罷工。施洋在獄中堅持與封建軍閥作斗爭,身中數彈時仍然高呼“勞工萬歲”,犧牲時年僅34歲。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2月7日,兩萬多名軍警在京漢鐵路沿線血腥鎮壓罷工工人,在這次慘案中,前后犧牲52人,受傷300余人,被捕入獄40余人,被開除而流亡1000余人。

鄭州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三處處長朱建新告訴記者,二七慘案中殉難的共產黨員林祥謙、施洋當屬中國共產黨的首批烈士,而較早英勇就義的林祥謙則是目前經考証可以認定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壯烈犧牲的第一位烈士。2009年,林祥謙和施洋均榮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1923年2月,京漢鐵路大罷工鄭州分工會委員長高斌被逮捕,敵人軟硬兼施未能奏效。出獄后,他不久便離開人世,隻留給妻女一張血染的照片。這張照片是高斌在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會期臨近時拍的,既是為了紀念大會即將成立,也是為了給后人留下一個念想。“那是多親,多愛的人啊!說走就走了。”高玉霞生前在回憶父親遇害時潸然淚下。1975年,高玉霞將這張僅存的父親遺照鄭重地捐獻給了二七紀念館。

“性格豪爽富膽識,深得工人群眾信仰。”這是二七烈士司文德墓碑上所刻的一句話。緣於家庭的烙印,從司斌克記事起,“二七”兩個字就縈繞在他的身邊。司斌克撰文懷念祖父司文德時寫道:“懷念烈士,我更懷念當年他們為爭人權、爭自由,用鮮血書寫‘勞工神聖’的偉大信仰和‘舍生不怕死,正義永斗爭’的精神。”

“有信仰,揚正氣﹔有紀律,克隨性﹔有愛心,樂助人。”林耀武表示,林祥謙烈士的后人已將他的精神濃縮成這樣一則家訓,並一代代傳下去,教育子女,影響他人。

如今的鄭州二七紀念館不僅是國家六部門聯合命名的“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文物局命名的“優秀社會主義教育基地”,是河南省六部門聯合命名的“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還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據鄭州二七紀念館辦公室副主任李芳峰介紹,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曾先后有1000多個省級和市級的團隊來紀念館參觀學習,每年前來參觀學習的均有數十萬人次。

河南某大學女生小趙說,在參觀前隻知道二七紀念塔是鄭州的重要地標,並不清楚它的來歷。在了解到二七大罷工的歷史后,她覺得自己對鄭州的歸屬感更強烈了:“鄭州越來越繁華,地標也逐漸在增多,玉米樓、福塔等都是現在很著名的建筑。但在我心中,二七紀念塔和它們還是不太一樣的。”

鄭州二七紀念館學術研究部主任龐倩華經常為市直機關黨員干部做二七精神報告會。有一次,一位青年黨員干部在會后與龐倩華深入探討“到底是誰走向主席台宣布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的問題,這讓龐倩華欣慰:自己的工作並不是“無用功”。

鄭州二七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樹立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精神引領作用。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二七精神同樣也對黨員干部們提出了新時代的要求。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曾表示,二七精神要成為推動鄭州各項工作的強大精神力量。

作為二七精神的發源地、全國唯一以重大革命歷史事件命名的城區,鄭州市二七區自帶紅色基因,也更多了一份傳承和弘揚二七精神的使命和自覺。2019年以來,二七區組織專家深入挖掘二七精神內涵,提煉出了“堅定信仰、忠誠為民、敢於斗爭、勇於擔當”這一新時代二七精神內涵。

“現在的二七精神,它可以是不怕吃苦,拼搏刻苦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態度﹔可以是團結眾人,嫉惡如仇的品德﹔可以是勇於奮斗,戰勝困難的勇氣﹔可以是堅定信念初心,勇於奉獻的品質等。”二七紀念館館長張江山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二七精神的內涵也需要被注入新的時代內容。但是,無論二七精神的內涵怎麼變化,“聽黨話,跟黨走”的核心思想是不會改變的。

英雄的鮮血和身軀鑄成的時代,譜寫出一首唱不完的壯烈頌歌。張江山認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二七精神和二七記憶,二七精神不僅是鄭州的、河南的,更是全黨的、全國的,傳承和弘揚新時代的二七精神對每一個中國青年來說都責無旁貸。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志賢 實習生 姚敏霞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郝萍、馬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