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怡婷
2021年01月06日07: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身擋洪流、迎難而上,扎根井下、排查隱患……應急管理隊伍牢記“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給人民以力量”的使命,始終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2020年,全國安全形勢總體平穩,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5.5%和8.3%,全國因災死亡失蹤人數較近5年均值下降43%。讓我們走近“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傾聽他們的故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洪澇災害多地發生,面對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的挑戰,有這樣一群人不畏艱險、沖鋒在前:他們有的身擋洪流、迎難而上,有的扎根井下、排查隱患……這個群體有著共同的名字——應急管理工作者。
當好黨和人民的“守夜人”,應急管理隊伍牢記“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給人民以力量”的使命,始終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2020年,全國安全形勢總體平穩,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5.5%和8.3%,全國因災死亡失蹤人數較近5年均值下降43%。
為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的濃厚氛圍,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聯合發布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跡。讓我們一起傾聽他們的故事。
向險而行,奮戰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洪水洶涌、濁浪翻滾!2020年7月22日,安徽省廬江縣石大圩漫堤決口,4個村庄、5.8平方公裡區域被淹,約6500人被洪水圍困。
“這片水域情況我熟悉,讓我去,我打頭!”危急關頭,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陳陸毅然跳上橡皮艇,向著群眾被困方向開進……當時,陳陸已經連續奮戰多日,雙腿因為長時間浸泡發炎浮腫,幾乎不能正常彎曲。大隊長“勒令”陳陸休息,他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向險而行。
到達連河村附近時,急速的水流導致水位落差一下從40厘米猛漲到3米多,這讓所有人始料未及。“掉頭,快掉頭!”陳陸大聲喊道。話音剛落,他所乘坐的橡皮艇就猛然側翻。陳陸的提醒,讓緊隨其后的橡皮艇及時避開了危險,但他36歲的生命卻永遠消逝在洪水之中。
出生在軍人家庭的陳陸十分崇拜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外公。陳陸曾說:“雖然不能像外公那樣上戰場保家衛國,但在平凡崗位上,依然可以守護萬家燈火。”
有人在洪魔面前奮不顧身,有人在藏北高原堅守使命。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含氧量不足內地的一半,即便躺著,心臟負荷也相當於內地負重十來公斤行走……西藏那曲市森林消防大隊大隊長孔特特在這裡一待就是18年。
火場情況瞬息萬變,每一次都是生死考驗。孔特特記得特別清楚,有一年突發山火,火線垂直落差達千米,他帶領10多名指戰員試圖堵截火頭時,突然狂風大作,百米高的火牆包圍過來,“我趕緊帶著大家借助裸露的岩石避險,再出來時那個位置的水泵都被燒成了廢鐵。”
2018年,原武警森林部隊轉制,孔特特選擇繼續留在藏北高原,“那曲的很多老百姓依靠草場放牧來生活。森林消防隊伍駐扎以后,當地百姓有了防火滅火的專業保障。每當聽到那些孩子叫我‘孔阿爸’,自豪感都會油然而生,我舍不得這些淳朴的百姓。”
和陳陸、孔特特並肩作戰的,是一支近20萬人的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2020年主汛期,這支“火焰藍”隊伍參加各類抗洪搶險救援兩萬余起,營救和疏散轉移被困群眾21萬余人。
恪盡職守,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
“鋼鐵腿”“狠茬子監察員”,來自陝西煤礦安監局榆林分局的劉小術有這樣兩個外號,地下數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漆黑礦井是他的“戰場”。
2011年進入煤監系統工作以來,劉小術深入井下一線監察500多次,年出勤保持在300天以上。從井口到最遠的工作面,工人們乘坐電車都得40多分鐘,他卻要步行監察每一個角落,“多走一步、多看一處,就多一份查出隱患的可能”。
一次,某煤礦井下採空區煤層自燃,一氧化碳濃度超出規定值幾十倍。煤礦在撤出全部人員后,認為火勢不大,未上報相關部門便准備組織工人下井滅火。
正在其他煤礦檢查的劉小術接到舉報電話后,立即與鄰近的礦山救護隊聯系,火速趕往煤礦,同專家一起制定滅火方案。8天的滅火過程中,他一直堅守現場,每次下井最少七八個小時,最終成功將火區封閉隔離。“守護好礦工平安是我最大的願望。”劉小術說。
如何打通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的“最后一公裡”,提高隊伍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是對四川省營山縣應急管理局局長伍袁志的最大考驗。
去年4月,營山縣開展了一場應急救援綜合實戰演練。“演練中,隊伍班組長在報告的時候,有的報給大隊長,有的報給現場副指揮長,信息報送渠道有點混亂。”伍袁志回憶。此時,距離汛期隻有不到兩個月時間,伍袁志和同事們立即完善救援預案,“我們在做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事業,容不得絲毫懈怠、半點馬虎。”
3個月后的一天,營山縣遭遇特大降雨,道路橋梁大量損壞,不到半個小時,水就漲了1米多高。由於監測預警及時、應急方案准備充分,4300多名群眾全部被安全轉移。
據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一年來,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充分發揮綜合協調和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職能作用,堅持全過程全災種管控風險,強化關鍵節點風險防范,加強安全監管執法,大力推進標本兼治,確保了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
改革創新,適應“全災種、大應急”任務需要
2020年6月,河南省蘭考縣一家木制品廠房著火。接警后不到10分鐘,蘭考縣應急管理局閆樓應急救援中隊便趕到了現場。“當時火災已有向旁邊廠房蔓延的勢頭,幸好及時控制住了火情,避免了更大損失。”中隊長楊溫說。
“為了適應‘全災種、大應急’的任務需要,實現鄉鎮應急救援救災全覆蓋,我們因地制宜在重點鄉鎮設立4支職業化的應急救援中隊,保証15分鐘內能到達轄區內任何一個工廠,達到了救早、救小的目的。”蘭考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胡金剛介紹。
為了打通應急管理“最后一公裡”,蘭考縣將全縣450多個村逐一劃分為1至3個網格,每個網格配置1名網格員。593名網格員承擔網格內安全生產、消防安全、災情觀測等職責,筑牢了應急管理的“人民防線”。
“提升基層的應急管理效能,邁開第一步之后,最重要的是不停步。”蘭考縣應急管理局局長雷天波曾這樣說。遺憾的是,他的步子永遠停留在了2020年年末。在去省裡開會的途中,雷天波不幸遭遇車禍,因公犧牲。
“未來,蘭考的應急管理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將繼續努力,將改革進行到底!”胡金剛說。
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召之即來、戰之必勝,隻為了那句“為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貢獻自己的一切”的錚錚誓言。2020,讓我們向應急管理人致敬!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6日 07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