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范昊天
2021年01月02日08: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收到村道德評議會送來的扣分告知書,55歲的劉興從椅子上彈起來,騎上摩托車直奔村委會。
遠遠看見村治保調解委員王士喜,劉興上前攔住,掏出告知書想討個說法:“我遵紀守法、沒偷沒搶,為啥給我扣4分?”
劉興是湖北省宜都市陸城街道尾筆村村民。他家門口有一個鋼架車棚,屬於私搭亂建,影響村容村貌和交通。最近村裡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村干部多次上門做工作,希望劉興拆除車棚,卻碰了軟釘子。
“拒不支持村組干部工作和其他公益事業,扣除4分。這是村道德評議會成員的一致意見。”指著牆上的《文明誠信積分細則》,王士喜解釋,“如果你能盡快自行拆除,也可以不扣分。”
出乎意料,此前一直不配合的劉興當即答應,回到家就拆了車棚。
在宜都,誠信積分制度正成為村民自治的重要內容。全市155個村(社區)都結合自身實際,建立了家庭文明誠信檔案,實行積分管理,將文明守禮、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等行為終身記錄應用。
“我們成立了由黨員、村民代表、駐村民警、法律顧問等組成的村道德評議會,負責對每戶家庭的道德文明情況進行評審,並定期記錄和更新。”尾筆村黨委書記黃攀虹介紹,見義勇為、志願服務、創業帶富等5大類22個小項經過認定可以加分,擾亂公共秩序、違反村規民約操辦紅白喜事、亂扔垃圾等31種不文明行為將被扣分。
走進尾筆村村委會,隻見佔滿了一整面牆的書櫃裡擺放著1400多戶村民的《家庭誠信檔案》。檔案裡,每戶家庭成員遵紀守法和誠信情況一目了然。
陸城街道黨工委書記楊超介紹,誠信戶不僅有評優表彰的優先資格,年底還可以用積分到愛心超市兌換獎品。“讓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有效調動了群眾自治積極性。”
黃攀虹記得,2018年任職之初走訪,群眾反映最多的就是人情問題。“一年光人情花費就要近3萬元,有時一天要跑五六家,成了村民們的沉重負擔。”
尾筆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結合誠信積分制度,破除陳規陋習,促進移風易俗,違反村規民約行為記入家庭誠信檔案。
移風易俗不是不講人情。村裡邀請了70多名60歲以上的老人一起到村委會“過集體生日”,子女們為他們切蛋糕、唱生日歌,壽禮簡朴又不失熱鬧﹔高考放榜后,村裡又邀請高中畢業生開展“話青春、展未來”聯誼活動……
“近年來,宜都市把家庭文明誠信檔案建設作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抓手,深入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宜都市委書記譚建國說。2020年5月,宜都在全市所有村(社區)全面推廣建立家庭文明誠信檔案。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2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