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國家會展中心(天津)一期工程全面收尾——

“會展中心本身就是一件大展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本報記者  富子梅  扎  西

2020年12月30日07: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焊花飛濺,切割聲不絕於耳,運輸車來回穿梭,位於天津津南區的國家會展中心(天津)項目工地,冬日裡一派忙碌景象。

  “2019年3月開工建設,一期工程建設基本完工,設備進入調試階段。二期工程展館區展廳主體鋼結構將在2021年春節前完成。”國家會展中心(天津)有限責任公司工程管理部總經理助理郭濟語說。項目總面積達134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北方規模最大的國際一流會展綜合體。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項目一度停工。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響,項目制定嚴格細致的復工計劃,採取點對點包車、租車等方式,幫助工人安全返崗。2月20日,工程復工,是天津最早復工的重點工程之一。

  俯瞰,展館猶如一朵朵盛開的巨型傘花。走進由32把“巨傘”撐起的中央展廳,簡約的玻璃幕牆構建起2萬平方米的宏大建筑空間。“綠色和智慧,是突出亮點。”郭濟語介紹,展館位於天津生態屏障區域內,周邊林草環繞,海河流淌,充分體現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

  同時,裝配式建筑、地源熱泵、光伏太陽能等100多項低碳節能環保技術應用其中,每個展廳屋頂都有1100多塊光伏太陽能板。“再加上5G、大數據等賦能展館,會展中心本身就是一件大展品。”郭濟語說。

  “發揮天津的區位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引展、自辦展、合作辦展等多種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行業大展,推動天津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會展中心城市。”國家會展中心(天津)有限責任公司黨群工作部主任鄧麗宙表示,項目建成后,將為京津冀城市群提供大型國際會展場所,使環渤海區域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遙相呼應,成為中國會展經濟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國家會展中心(天津)主體項目所在的津南區辛庄鎮早早謀劃,配套先行。“我們要搶抓機遇,大力發展餐飲、住宿、旅游、文化等產業,建設會展產業特色小鎮。”談起未來發展,辛庄鎮鎮長傅春有信心十足。

  會展中心四通八達,便捷的交通配套設施已造福周邊百姓工作生活。“地鐵1號線東延直達展館,剛好經停我家附近,上班通勤時間縮短了一半。”津南區咸水沽鎮仁恆濱河灣小區居民張暢說。

  國家會展中心(天津)距首都國際機場134公裡、北京大興國際機場99公裡、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約10公裡、天津港約20公裡,多條高速和等級公路交會。“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自北京、雄安等周邊城市可快速便捷抵達展館。”郭濟語說。

  “我們也要搭乘會展中心發展的快車。”在距離會展中心10公裡的西官房村沽水茂源合作社大棚內,合作社負責人杜艷林和工人們正忙著給君子蘭分根。“看到會展中心建在津南區,就決定回鄉發展。”早幾年在外經商的杜艷林選擇回鄉種植君子蘭,從開始的兩個棚試種,到現在的20個棚5000多平方米立體種植,僅今年下半年產值就超百萬元。

  鄧麗宙介紹,從2021年6月首展到明年底,將有6場大型展覽和活動,在北京舉辦多屆的國際汽車展覽將移至天津。“未來,這裡會成為更多品牌展會的舉辦地,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發揮重要作用。”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30日 02 版)
(責編:馬昌、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