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1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蘇考察。這是12日下午,習近平在南通市五山地區濱江片區考察時,同市民群眾親切交流。 |
11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蘇考察。這是13日下午,習近平在揚州市江都水利樞紐第四抽水站,察看抽水泵運行情況。 |
■ 要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任務新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發展和安全,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著力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 生態環境投入不是無謂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系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要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思路,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把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學合理規劃城市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處理好城市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既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 民營企業家富起來以后,要見賢思齊,增強家國情懷、擔當社會責任,發揮先富幫后富的作用,積極參與和興辦社會公益事業。要勇於創新、奮力拼搏、力爭一流,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 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
■ 要繼續推動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設,完善規劃和建設方案,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約用水統籌起來,堅持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一方面要提高向北調水能力,另一方面北方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業,節約用水,不能隨意擴大用水量
本報南京11月14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任務新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發展和安全,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著力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11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在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吳政隆陪同下,先后來到南通、揚州等地,深入長江和運河岸線、水利樞紐、文物保護單位等,就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等進行調研。
南通位於長江入海口北翼,素有“江海門戶”之稱。市區南部的濱江地區江面寬闊、煙波浩渺,黃泥山、馬鞍山、狼山、劍山、軍山等五山臨江而立、蔥蘢疊翠,沿江岸線14公裡是長江南通段重要的生態腹地和城市發展的重要水源地。
12日下午,習近平來到五山地區濱江片區,聽取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保護、實施長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況介紹,對南通構建生態綠色廊道的做法表示肯定。隨后,習近平沿江邊步行察看濱江生態環境,詳細了解當地推進長江下游岸線環境綜合治理情況。習近平強調,生態環境投入不是無謂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系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要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思路,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正在江邊休閑散步的市民看到總書記來了,紛紛向總書記問好。習近平同大家親切交流,對大家說,40多年前我來過五山地區,對這裡壯闊江面的印象特別深刻。這次來,看到經過治理,曾經臟亂差的環境發生了滄桑巨變,成為人們流連忘返的濱江生態公園。大家生活在這樣的城市裡很幸福,幸福是你們共同奮斗、親手創造出來的。習近平指出,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人口最密集、污染排放最集中的地方。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把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學合理規劃城市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處理好城市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既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當前,境外疫情仍在蔓延,我國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還很大。希望大家始終不放鬆疫情防控這根弦,繼續落實各項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堅決防止疫情出現反復。
離開五山地區濱江片區,習近平來到南通博物苑考察調研。張謇是我國近代著名企業家、教育家,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興起、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創辦的南通博物苑是我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現有歷史文物、民俗品物、自然標本等各類藏品5萬余件。習近平仔細察看博物苑歷史建筑,並走進張謇故居陳列室,了解張謇創辦實業、發展教育、興辦社會公益事業的情況,聽取當地培育企業家愛國情懷、社會責任、奮斗精神等情況介紹。習近平強調,我這次專門來南通博物苑,了解張謇興辦實業、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的情況。在當時內憂外患的形勢下,作為中華文化熏陶出來的知識分子,張謇意識到落后必然挨打、實業才能救國,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經營理念,提倡實干興邦,起而行之,興辦了一系列實業、教育、醫療、社會公益事業,幫助群眾,造福鄉梓,是我國民族企業家的楷模。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為民營企業發展和企業家成長創造了良好條件。民營企業家富起來以后,要見賢思齊,增強家國情懷、擔當社會責任,發揮先富幫后富的作用,積極參與和興辦社會公益事業。要勇於創新、奮力拼搏、力爭一流,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張謇故居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廣大民營企業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強社會責任感,堅定“四個自信”。
13日,習近平來到揚州考察調研。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揚州是中國古運河原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城市。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習近平聽取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生態修復及現代航運示范區建設等情況介紹。近年來,經過清理違建、水系疏浚等整治,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習近平沿運河三灣段岸邊步行,察看運河生態廊道建設情況,了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的成效。習近平在碼頭同市民群眾親切交流。他指出,揚州是個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是國家重要歷史文化名城。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生態文明建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關系人民生活幸福,關系青少年健康成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群眾的共識和呼聲。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
隨后,習近平乘車前往江都水利樞紐。江都水利樞紐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電力排灌工程、亞洲最大的泵站樞紐。習近平來到展廳觀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及江都水利樞紐專題片,結合沙盤聽取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設運行情況介紹。他走進第四抽水站,察看抽水泵運行。在觀測平台,工作人員向習近平展示了剛剛提取的水樣,介紹當地加強水源地生態保護等情況。
在江都水利樞紐展覽館,習近平邊走邊看,詳細了解水利樞紐發展建設歷程和發揮調水、排澇、泄洪、通航、改善生態環境等功能情況。習近平指出,“北缺南豐”是我國水資源分布的顯著特點。黨和國家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就是要對水資源進行科學調劑,促進南北方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要繼續推動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設,完善規劃和建設方案,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約用水統籌起來,堅持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一方面要提高向北調水能力,另一方面北方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業,節約用水,不能隨意擴大用水量。習近平強調,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取得的重大成就,離不開數十萬建設者長期的辛勤勞動,離不開沿線40萬移民的巨大奉獻。要依托大型水利樞紐設施和江都水利樞紐展覽館,積極開展國情和水情教育,引導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增強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生態的思想意識和行動自覺,加快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丁薛祥、劉鶴、陳希、何立峰和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考察。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5日 01 版)
相關專題 |
· 習近平活動報道專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