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無影燈: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產業

白劍峰

2020年10月27日13: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十一”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深入雲南、湖南、廣西等貧困山區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在田間地頭、深山老林進行網絡直播,普及中藥材生態種植知識,為雲木香、雲當歸、黃精等道地藥材“把脈會診”。近年來,他帶領團隊通過實地調查,完成了100多種道地藥材優質產區分布區劃,推薦了265種貧困地區適宜種植的中藥材,發布了我國第一部《道地藥材標准匯編》,探索出一條脫貧攻堅與綠色發展相結合的道路。

深度貧困地區,往往也是生態脆弱地區。根據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結果,深度貧困地區是中藥資源種類豐富的地區,中藥材是農村貧困人口種植業收入的重要來源。然而,由於多數中藥材栽培歷史較短,農民沒有種植中藥材的經驗,往往用種糧食、種蔬菜、種瓜果的方式種中藥,過分追求產量,造成高產低質。

“不向農田搶地,不與草虫為敵,不懼山高林密,不負山青水綠”,這是中藥材生態種植的核心理念。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強調,推行中藥材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生栽培。此舉對於提升中藥材質量、保障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貧困地區多是中西部丘陵山地,地質狀況復雜,土壤肥力不高,而大部分中藥材對種植地的土壤肥力等要求不高。由於中藥材通常是多年生植物,即使在丘陵或平原地帶,也多栽培在山坡或貧瘠的土地上,可以有效避免“與糧爭地”。我國貧困地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在以現代化、規模化、機械化為特征的大農業生產方面不具備優勢。而中藥材種植通常規模較小,宜於開展精細耕作,尤其在野生撫育、仿野生栽培等方面獨具優勢。

有人擔心,種植中藥材不除雜草,草就會搶走土壤裡的養分。其實,雜草可以保溫保墒,為中藥材的幼苗生長提供小環境,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活化土壤的礦質元素。中藥材遇到雜草,就會使勁往地下長,與雜草爭搶養分,其根部反而會長得更好。對於大量以根或根莖入藥的中藥材來說,雜草的競爭可能會造成中藥材品質和產量的雙提高。中藥材生態種植強調“擬境栽培”,即一種野生藥材在哪種環境長得好,就模擬哪種環境使其生長,遵循自然本來面目,不採用化肥農藥,不刻意除虫除草,追求“天地人藥合一”的目標。

道地藥材生長具有“逆境效應”。越是環境惡劣的地方,中藥材品質往往越好。很多中藥材都生長在山高路遠、氣候極端的地區,或林草密布,或土壤貧瘠,或干旱少雨,或陰暗潮濕。中藥所含有效成分通常為次生代謝產物,而對於植物而言,次生代謝產物是植物保護素。在環境脅迫下,植物通過釋放次生代謝產物來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以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因此,惡劣環境反而能刺激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的積累,更有助於中藥材道地性的形成。這就是“順境出產量,逆境出品質”的道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証統一的關系。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良性互動,一個重要前提是尊重自然規律。生態脆弱的貧困地區,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通過推廣生態種植技術,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產業,不僅不會破壞生態環境,還能種出優質道地藥材。不少地方通過推廣中藥材間套作栽培、輪作栽培、林下栽培、仿野生栽培等系列生態種植模式,構建中藥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栽培方式,促進了中藥材生產與生態協調發展。

中醫藥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中藥材是中醫藥的物質基礎,中藥材質量是保障中醫臨床療效的關鍵。希望更多地區推廣中藥材生態種植,讓道地藥材與綠水青山同在,實現脫貧攻堅和綠色發展的雙贏。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3日 19 版)

(責編:王靜、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