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跟隨聶魯達和艾青的腳步

吳  杰

2020年10月27日13: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從大海到大海,從平原到雪山,所有的人都注視著你啊,中國……”多年以前,智利作家聶魯達曾寫下這樣熾熱的詩句。在中智建交50周年之際,拉美發行量最大的詩歌季刊《筆記本》推出了“中國詩歌專刊”。這是其創辦31年來首次推出單一國家專刊,收錄了莫言、吉狄馬加等20位中國當代作家的詩歌。

主辦該雜志的巴勃羅·聶魯達基金會主席勞爾·布爾內斯·卡爾德龍在專刊前言中寫道:“以‘中國詩歌專刊’形式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智利共和國建交50周年,令人倍感欣慰。”聶魯達基金會執行主席費爾南多·薩艾思·加西亞表示,希望以本專刊向中國的詩人朋友致敬,以此紀念智中建交50周年。

智利在南美國家中率先與新中國建交,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智利詩人聶魯達曾三次訪問中國,他把中國人民稱作“兄弟”,對新中國和中國民眾的感情流露在《中國大地之歌》的字裡行間。他第二次訪華時結識中國詩人艾青,並在第三次訪華時與艾青同游滇池石林,品嘗重慶美食,共賞三峽風光。艾青曾在智利逗留一個月,是聶魯達家中的常客,從他的詩歌《在智利的海岬上——給巴勃羅·聶魯達》中,可以管窺二人誠摯的友情。兩位詩人成為異國摯友,作品傳承久遠,影響后人,為中智文化交流史留下一段佳話。

跟隨聶魯達和艾青的腳步,中智詩歌交流近年來活躍而深入。近30名中國詩人、作家曾訪問聶魯達基金會,與當地同行探討創作。基金會還為趙麗宏、李成恩等詩人舉辦了朗誦會。參加朗誦會的詩人周瑟瑟寫有70多首拉美題材詩歌,他告訴筆者,當地民眾對詩歌和詩人的尊重令他感動,他們聽懂了翻譯成西語的詩歌中的情感。茅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家阿來在智利進行了題為《聶魯達召喚我來到拉丁美洲》的演講。他回憶自己受聶魯達影響,從詩歌起步走上文學道路的心路歷程,打動了眾多智利專家及文學愛好者。2019年,中國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和智利辛普雷門特出版社同時推出中、西文兩種版本的《中國當代詩選》。智利《圓錐雲》雜志還開設了中國詩歌專欄……

如今,《筆記本》的“中國詩歌專刊”為中國與智利及拉美詩歌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不同流派與風格、不同年齡和性別的中國當代詩人作品大量“登陸”拉美,得到了多元化呈現,成為中智文學交流中的新亮點。如同聶魯達故居櫃門上有中國風格的繪畫,這本詩歌專刊也有大量中智相融的特色元素:文本是中西雙語版對照,封面照片為聶魯達在中國長城,配圖方面也使用了明清古建筑等中國特色符號。這本雜志篇幅達110頁,是平時厚度的兩倍。有的作品以地球另一端的智利為題材——“如果我今晚/在智利打一口井/穿過深井就能回到中國”,讀來令人印象深刻。

拉美國家詩歌節眾多,詩歌基礎深厚,這本詩歌專刊的影響力很快便顯現出來。智利著名作家、作家協會前主席拉蒙·迪亞斯是該專刊西班牙文譯文審定者,他表示,這期作品質量很高,讀完后對中國當代詩歌有了新的認識。阿根廷著名詩人格萊茜拉·馬圖羅說,內容豐富、設計精美的專刊讓人手不釋卷,中西雙語版本是個創舉。哥倫比亞著名詩人何塞·迪亞斯·格拉納多斯認為,專刊豐富了這個時代的文學認知。墨西哥漢學家拉嫡娜認為,專刊在疫情防控期間出版,對世界詩歌對話而言彌足珍貴。

這本詩歌專刊的誕生,源於編選者、翻譯者孫新堂和《筆記本》主編、智利詩人塔米姆·毛倫去年的一次聊天。二人商議要為中智建交50年做點什麼,推出中國詩歌專刊的想法令他們一拍即合。在智利大學擔任中國文學客座教授的北京語言大學教師孫新堂說,拉美知識界熟悉以李白、杜甫為代表的中國古代詩人及作品,但對中國當代詩壇了解較少,希望將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介紹到智利和拉美地區,期待有更多優秀作品被當地讀者了解、喜愛。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5日 07 版)

(責編:王靜、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