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古詩今唱 境界一新

康  震

2020年10月27日13: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經典詠流傳,我們的文化從未斷流!”這是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的開場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數千年傳承至今,留下無數文化經典。經典雖然經歷了歲月的淘洗,但生命力其實旺盛得很。經典具有巨大的感召力,總能在一個個特殊的時刻,喚起民族的精神共識和情感共鳴。詩詞是千年時光構建的家園,收藏著一代代中國人的喜怒哀樂,是我們民族的創造性成果,在當今民眾中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經典詠流傳》旨在挖掘經典詩詞文化魅力。陪伴節目三季以來,我一次次被經典文化的精神能量所感動。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我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這一壯舉賦予文藝創作更為厚重的使命。在《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節目中,90位經典傳唱人唱響了67首改編自經典詩詞的音樂作品,多首溫度和力量兼具的戰疫歌曲,尤為直擊人心。一曲《岳陽樓記》,鼓舞著逆行者們披荊斬棘,迎難而上﹔來自武漢協和醫院的醫護人員們豪邁高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慷慨致敬並肩而行的戰友﹔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將文天祥的《彭通伯衛和堂》融進原創歌曲《守護》,字字句句飽含醫者仁心。一首首歌曲,唱出了醫者的豪情和柔情,體現了音樂創作者從現實生活和古典文化中汲取創作力量、反映時代精神的擔當。

讓我難忘的,還有舞台上那些生氣勃勃的孩子和意氣風發的老人。身患漸凍症的9歲男孩陳果毅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唱出對命運的不屈服﹔武漢市青山區鋼花小學花兒合唱團笑容燦爛地合唱《小池》,向全國人民展示他們在疫情防控期間自主學習、樂觀向上的面貌﹔“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老人們身著紅軍軍裝,重現氣勢磅礡的經典史詩《長征組歌》……《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為時而著,彰顯出時代的格局和情懷。

曾經,我對“古詩今唱”沒有形成鮮明的音樂風格或流行趨勢感到惋惜,但歷經三季的鍛造,《經典詠流傳》已經在當下引領了一個“潮流”。它持續探索將經典詩詞配以現代音樂的有效路徑,帶領觀眾在歌手的精彩演繹中,領略詩詞之美、發現傳統文化的深層價值和現實意義,從而將音樂創作提升到全新境界。音樂不只是一種娛樂方式,音樂還可以涵養心性,傳遞精神價值,發揮凝心聚氣的社會功能。“古詩今唱”的方式將經典詩詞蘊含的深厚精神文化價值傳播開來,在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大有可為。

唐詩宋詞就像一個優盤,握在手中很小,但釋放出來的容量非常大。它們是中華文明高度集中、概括的表達形式,是我們民族典范的情感記憶和文化表達。近些年來,人們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詩詞文化的獨特魅力。經典之美,因傳承而綻放﹔傳承之光,因創新而璀璨。我們將更加積極地傳承和轉化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增添更多精彩和溫暖。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7日 20 版)

(責編:王靜、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