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習近平教育回信閃耀“中國精神”

本報記者  張保淑

2020年09月14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6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慰問師生。
  新華社發

三尺講台系國運,秉燭持卷鑄民魂。1700多萬教師歡度了自己的節日,也像往年一樣,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尊師重教暖人心,殷殷關懷寄厚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包括教師隊伍在內的廣大教育工作者和莘莘學子給予親切關懷,對推進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教育現代化等傾注了大量心血。他百忙中的一封封教育回信是這方面最好的見証之一,折射出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

無私奉獻精神

今年是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即“國培計劃”實施十周年,共有1600萬人次參與了該計劃,參訓教師素質普遍得到提升。對“國培計劃”和參與該計劃的教師,習近平一直非常關心。2014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到北京師范大學看望一線教師,走進來自貴州的50名小學骨干語文教師參訓的“國培”課堂,認真觀看課堂學習、討論並與參訓教師親切交流。

這些教師中有很多來自貴州偏遠貧困的農村地區,以在北京師范大學培訓為契機,進一步提高教學能力。在交流中,習近平贊賞這些教育工作者堅守崗位的敬業奉獻精神,向他們表示敬意。他指出,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區、農村地區,在老少邊窮島地區,但是國家發展一定是共同發展,不能讓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孩子落伍掉隊。對於這些參訓的教師來說,習近平的話既是肯定,也是勉勵和囑托。培訓結束后,他們回到工作崗位,以更大熱情投入教學,努力克服貧困地區教育碰到的各種困難。2015年8月,他們自發組織起來給習總書記寫信,匯報近一年的收獲體會。9月9日,他們收到了習總書記的復信。

在復信中,習近平稱贊參訓教師奉獻教育事業的強烈使命感,尤其是他們要讓每一個孩子充分享受到充滿生機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帶著夢想飛得更高更遠,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殷切希望他們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奮進者、教育扶貧的先行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為祖國下一代健康成長繼續作出自己的貢獻。

習近平對奉獻精神的提倡還深刻體現在給一群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的回信中。2014年五四青年節前夕,他給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回信,點贊他們響應國家號召,懷著執著的理想,奔赴條件艱苦的西部和邊疆地區,扎根基層教書育人,十幾年如一日,寫下了充滿激情和奮斗的人生歷程。習近平聯系自己曾在西部生活的親身體驗,勉勵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

在我們這塊土地上默默奉獻教育事業的還有一些國際友人,美國人潘維廉教授就是其中一位。2019年2月1日,這位福建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收到習近平的回信。在信中,習近平深情地說:“你在廈門大學任教30年,把人生的寶貴時光獻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這份濃濃的廈門情、中國情,讓我很感動。”這是對國際友情的稱頌,也是對奉獻精神的褒揚。

奮斗拼搏精神

成就是擼起袖子干出來的,是揮洒汗水拼出來的。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對集體,無論是對一個地區還是對一個國家,都是如此。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說,40年來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的!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中國人民手中,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競技體育運動員特別是世界冠軍、奧運冠軍等是對習總書記這番話含義理解最深刻的群體之一,鏖戰競技場並摘得金牌的經歷使他們真正體味到,勇往無前的奮斗拼搏精神是奪取勝利最強大的“武器”。他們當然也是這種精神的最佳實踐群體之一,他們中的一部分代表因此贏得了習總書記的贊譽。2019年6月18日,北京體育大學2016級研究生冠軍班學生收到習近平的回信。他在信中表示,自己看過他們不少比賽,每當看到我國體育健兒在重大國際賽事上頑強拼搏、勇創佳績、為國爭光時,他從心裡面為大家喝彩﹔新時代的中國更需要使命在肩、奮斗有我的精神﹔希望研究生冠軍班學生繼續帶頭拼、加油干,為建設體育強國多作貢獻,為社會傳遞更多正能量。

成績屬於過去,奮斗拼搏永不停息。研究生冠軍班學生在取得運動生涯輝煌成就后,選擇走進大學校園,繼續提升自己,沖擊人生新高度。他們在給習總書記的信中匯報了學習、訓練和工作情況,表達了為體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的熱情和決心。對此,習總書記在回信中給予充分肯定,他說,得知他們珍惜深造機會,邊努力學習,邊刻苦訓練,積極參與全民健身推廣工作,他感到很高興。

不自滿、奮斗拼搏不止的還有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模本科班學員,他們在成為一方面技術的行家裡手之后,又回到校園深造提高。2018年五一勞動節前夕,他們收到習總書記的回信。習近平在信中盛贊勞動和勞動模范。他說:“我一直強調,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全社會都應該尊敬勞動模范、弘揚勞模精神。”對勞模本科班學員讀書深造,習近平熱情勉勵說:“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希望你們珍惜榮譽、努力學習,在各自崗位上繼續拼搏、再創佳績,用你們的干勁、闖勁、鑽勁鼓舞更多的人,激勵廣大勞動群眾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中華美育精神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詩禮樂的傳統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精神內核與鮮明特征,是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參與全球化的精神底色。一代代生民在神州大地上生息繁衍,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在此過程中,形成了豐富的文化生活,培養獨特的文化心理和審美情趣,也展現出獨具的東方神韻之美和源遠流長的中華美育精神。

在擘劃和推動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美育精神的培養和美育工作。要求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這一點也深刻體現在他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中。

2018年8月,習近平在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之際給該校周令釗、戴澤、伍必端等8位老教授回信,在信中,他首先贊揚老教授們在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兩個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還特別提到時年99歲的周令釗教授的名字。接著,習近平指出美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的重大價值,進而提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做到的四個方面和要達到的目標: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在信的末尾,習近平勉勵百年中央美院堅持正確辦學方向,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發揚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優良傳統,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努力辦成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

習近平的回信把美育和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落腳點放在“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這實際上就是將其作為完成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堅持“文化自信”高度上來看待。美育和中華美育精神內化於心,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具有獨特作用,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加強美育和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是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並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增強文化自覺,堅持文化自信的必要條件。

近年來,美育教育得到加強,一系列支持政策出台,尤其是2015年9月,《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實施,明確了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政策措施等,大大推動了美育教育發展。習近平給中央美院老教授的回信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注入更強勁動力,更多新的舉措陸續出台。2019年4月,教育部發布實施《關於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今年7月,教育部成立由76人組成的首屆全國高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進一步加強高校美育工作,深化美育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專家對高校美育教學工作的研究、咨詢、評估和指導等作用。

科學探索精神

2016年教師節前一天,習近平重回曾就讀過的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慰問師生。期間,習近平來到學校天工苑通用技術中心,走進科普實驗室,聽取學校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航天人才開發交流中心共同開發科普小衛星課程情況介紹,察看模型衛星和工程樣星實物,同老師和學生交流。在得知同學們參與研制的中國首顆中學生科普小衛星計劃於2017年發射並進行實測實驗,習近平稱贊說:“你們很了不起,我上學時,也就是組裝個礦石收音機。”他勉勵同學們把科學愛好和科學實踐從中學到大學連貫起來,不斷取得更多成果。他還特別叮囑:“你們的小衛星發射時別忘了通知我一下。”

幾個月后,參與科普小衛星研制的同學給習近平去信,如約匯報了小衛星即將發射的信息。2016年12月末,同學們收到了習近平的回信。在信中,他分享了孩子們小衛星即將發射的喜悅之情。他說:“知道由你們設計研制的科普小衛星即將發射,我非常高興。”同時,對孩子們積極參與航天科技探索的努力給予高度肯定。他說:“中學生設計研制科普衛星是一次很好的嘗試,你們攀登科技高峰的熱情和勇氣讓我感到欣慰。”

對孩子們在來信中展現出的對科學探索的濃厚興趣,習近平回應說:“你們在來信中表示,要讓這顆小衛星發揮啟明星一樣的作用,不斷激發自己科學探索的熱情。”在回信的末尾,習近平勉勵道:“希望你們保持對知識的渴望,保持對探索的興趣,培育科學精神,刻苦學習,努力實踐,帶動更多青少年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努力成長為祖國的棟梁之材,將來更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少年兒童對各類事物有天然好奇心,喜歡刨根問底,但探究科學規律不僅要興趣十足,付出艱辛努力,掌握現代科學方法,而且要有矢志不渝的科學探索精神。習近平的回信正是呵護並進一步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同時,鼓勵他們勤於動手實踐,在科學道路上磨礪成長。實際上,習近平的這封信既是寫給八一學校參與科普衛星設計研制學生的,也是給全國廣大青少年兒童的,通俗朴實、平易近人的語言中飽含關愛他們成長進步的深情。

(責編:王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