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患難見真情 共同抗疫情

共同維護各國人民健康福祉

——從全球抗疫看國際人道主義精神

本報記者  吳綺敏

2020年04月23日07: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人類必須自強。世界各國人民期待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凝聚戰勝疫情強大合力,盼望國際人道主義行動發揮積極作用。

“公共衛生危機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團結合作是最有力武器”“中方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願同各國分享防控有益做法,開展藥物和疫苗聯合研發,並向出現疫情擴散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我們願同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一道,為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貢獻”……面向世界,習近平主席就攜手抗疫、共克時艱闡述了一系列重要主張,道出了真誠的中國心願。矚目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尊崇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原則的中國行動,世界共同感知了人道主義精神的強大力量。

艱難時刻,最需要彼此搭把手、拉一把

截至4月22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過250萬例。日日翻新的數據背后,呈現出國際社會成員不盡相同的狀態、步態、心態,公序良俗承受著一場罕見的壓力測試,人道主義命題被賦予更多內涵,引人思考。

疫情防控成效,取決於基本實力,也取決於世道人心。困窘於疫情的人們,無比盼望人道主義旗幟托起生的希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不久前在聯合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義應對計劃”啟動儀式上疾呼:“我們必須幫助那些極度脆弱的人——數以百萬計最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人。”聯合國劃撥7500萬美元應急資金,用於支持疫情產生的人道主義行動,以保護“那些極度脆弱”的群體。

最艱難時刻,最需要彼此搭把手、拉一把,離不開善仁之與、善信之言、善治之政。大災大難之中,習近平主席始終倡導的加強抗疫國際合作所蘊涵的價值,更多折射出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支撐的仁義,遠遠超越一般意義的利益。

弘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中國從來都是義無反顧。鑒於多國面臨防疫物資和醫療力量缺乏等問題,中國在國內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的基礎上,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向世界伸出了援手——

4月18日,中國政府援助幾內亞抗疫物資運抵科納克裡﹔中國政府向馬來西亞派遣的抗疫醫療專家組抵達吉隆坡。

4月17日,中國政府援助科特迪瓦抗疫物資交接儀式在阿比讓舉行﹔中國援助抗疫物資抵達斯裡蘭卡科倫坡。

4月15日,中國政府派出的抗疫醫療專家組抵達沙特首都利雅得。

4月6日,中國政府援助非洲18國的抗疫物資包機飛往加納首都阿克拉。

……

長長的中國行動清單,是中國為世界公共衛生事業盡責擔當的真實寫照,也把人們的目光引向中國長期以來為世界作出的貢獻——自1963年以來,中國累計向70多個國家派出醫療隊員2.6萬人次,診治患者近3億人次,為非洲培訓醫務人才8萬人次……人們不會忘記,2014年,西非三國暴發埃博拉出血熱疫情,近1200名中國援外醫療衛生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實現了“打勝仗、零感染”目標。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派駐非洲45個國家的46支醫療隊,共約1000名醫護工作者堅守崗位,積極協助駐在國衛生部門和機構增強疫情防控能力。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組建了遠程專家指導團隊,邀請經驗豐富的防控和診療專家定期為醫療隊開展遠程規范培訓和專業技術指導,支持醫療隊員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前提下,積極主動、科學合理地參與受援國當地抗疫行動。各醫療隊主動對受援國醫護人員開展專題培訓,分享中國抗疫經驗並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制定抗疫措施,同時面向當地民眾、華僑華人及中資企業人員開展健康教育。截至4月14日,醫療隊在受援國協助使領館開展專題培訓共計347場,培訓12612人次﹔面向駐在國民眾和華僑華人發布各類宣教公告、通知和指南共計1182份。

各國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中國馳援世界的足音,總是打動人心、溫暖人心。據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介紹,截至4月12日,中國已分5批組織實施對139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的抗疫援助。這次對外抗疫援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范圍最廣的一次緊急人道主義行動。援助對象,既包括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也包括公共衛生體系和防疫能力較為薄弱的國家,還包括歐盟、非盟、東盟等國際組織。中方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籌資呼吁,向其提供2000萬美元捐款,用於增強有關國家防疫能力、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等指定用途。中方援助物資既包括檢測試劑、口罩、防護服、隔離眼罩、額溫槍、醫用手套鞋套以及呼吸機等診療設備,也向有關國家派遣了醫療專家組,開展經驗交流與分享,提供政策和診療方面的建議。此外,許多中國地方政府、企業、民間機構和個人也參與到對外援助行動中。

這是中華民族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寬闊胸襟和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俠肝義膽。中國在確定提供抗疫援助方案時充分考慮三方面因素:一是當地疫情的嚴重程度、當地醫療衛生條件和醫療物資缺乏程度﹔二是有關國家向中方提出的具體援助需求﹔三是中國政府自身所具備的能力。具體援助方案,包括物資的品種、數量、雙方職責、任務分工等,都由兩國政府協商確定。

得到中國抗疫援助的國外民眾由衷感嘆:“中國展現了偉大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是這種人道主義精神讓你我相遇,讓我們如此真切感受到中華民族的美好”……

護佑生命,最需要人道主義支撐

疫情是一面鏡子。它照出了同舟共濟、守望相助、醫者仁心等人間大愛,也照出了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歧視偏見等種種不堪。國際社會彌漫著一層憂慮,恰如國際觀察人士撰文發出的嘆息——“新冠肺炎疫情的真正罹難者:我們的人道主義意識”。

人類早已從“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的人文原點走出來,兼取仁和義的立人之道,終歸不可以被一場疫病趕回野蠻時代,失卻文明底線。珍視每一個生命,是各國人民當前最深切的期盼。弘揚人道主義,是護佑生命最需要的支撐。

經濟全球化決定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而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恰如聯結彼此的金線。這條金線所代表的,決不是私欲趨利的誘餌,而是博愛共贏的文明。

遺憾的是,國際社會個別人、個別勢力還不懂這個道理。他們出於狹隘的地緣政治算計和脫離現實的荒謬優越感,挖空心思歪曲中國提供的人道主義救援,抹黑中國善舉。從這個角度說,中國選擇的公義,既是為捍衛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與狡猾病毒抗爭的“逆行”,又是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而與丑惡勢力對沖的“逆行”。

人類文明理當向前發展,必須記取歷史教訓,必須守住文明底線。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不搞“瘴癘之地,魑魅為鄰”,不讓別有用心的、有計劃進行的系統性抹黑行徑制造新患,不容針對國別、地域、種族群體的霸凌歧視現象抬頭,才算得上“生而為人”。

疫情肆虐之際,切不可失立人之道。反對種族主義傲慢與偏見,反對給病毒貼上國別、地域、種族標簽,反對一切煽動種族主義和排外情緒的“國際公害”,這些都是國際社會的主流共識。“我們面臨的最大敵人不是這一病毒本身,而是導致人們對立的污名化”,“不要讓無辜民眾成為受害者”,“我相信任何人都會后悔把病毒同種族聯系在一起,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的”……來自世界方方面面的聲音,無不支持世界衛生組織所主張的“沒有國界,不區分種族、膚色和財富”。這也是當前世界各國遵循基本人道的必須。

同心戰疫,最需要竭誠擔當

保護好本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離不開人道主義精神﹔打贏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離不開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向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受到自然災害、重大傳染病疫情威脅的國家提供幫助,有能力的國家皆應竭誠擔當。歷史和現實告訴世界,中國不會缺席,並且決不夾雜私利,這是投桃報李的情誼,是出於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的義舉。

此時此刻,大批中國對外援助抗疫物資正在運輸途中。包裝箱上醒目地貼著今年1月開始啟用的“中國援助”新標識——紅色“中國結”圖案突顯“同心結”美好寓意,“為了共同的未來”的英文表述彰顯攜手並進之志。有些包裝箱的貼簽上,還印著“千裡同好,堅於金石”等中國先賢的名言,印著法國大文豪雨果、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名言,甚至意大利歌劇中的佳句。這些話語所承載的濃濃情感、悠悠文明,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具體呈現……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引下,中國倡導共同打造“健康絲綢之路”,共同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充分體現了中國對世界各國人民平等的生命權、健康權等基本人權的尊重,充分展現了推動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的人類倫理之善,為國際人道主義行動注入了新內涵、新動力。世界,本就應該用這樣的文明金線聯結起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3日 03 版)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