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要聞聯播
分享

總書記來過我們家:胡同人家過上現代生活

——回訪北京東城區前門街道草廠四條胡同朱茂錦家

本報記者  張  忠  賀  勇  孫  振

2020年02月08日09: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

  黨中央十分關心老城區和棚戶區改造,就是要讓大家居住更舒適、生活更美好,解決好大家關心的實際問題,讓大家住在胡同裡也能過上現代生活。

  ——習近平  

 

  72歲的朱茂錦是地道的老北京,住在前門街道草廠四條胡同,有個和和美美的大家庭:他和老伴兒,女兒女婿一家,三代同堂﹔外甥、侄外孫跟他同住一座小四合院裡。

  冬日周末的晌午,一家子又聚齊了。見記者來,老兩口拿出收藏的照片,打開了話匣子——這幾張最珍貴:2019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來到朱茂錦家,同他們一家人包餃子、炸饹馇、聊家常。這是參加草廠社區文化活動,那是在胡同裡的“小院議事廳”……

  堂屋裡,正待開飯,一大家子人,共話胡同裡的新生活。

  舒適生活入院來

  “電線入地,雨污分流,基礎配套,胡同最窄處不到1米,建設施工全是人拉肩扛一點點干出來的呀!”

  說起習近平總書記來家時的情形,朱茂錦記憶猶新,笑意盈盈,“這是總書記在我家包餃子的照片,總書記包餃子可熟練了。他笑著跟咱嘮家常,問生活條件還有啥要提升的,我說已經很好了。我這侄外孫就是証明,小時候來胡同直叫苦,現在上班了還住在這兒,不走了!”

  侄外孫羅飛接過話茬:“可不嘛,從前胡同裡盡是泥土路,雨天沒法走,兩旁還私搭亂建。最受不了的是上公廁,冬天太冷了,夏天味兒重。”

  “快要吃飯了,說這干啥!”朱茂錦笑著打斷,起身招呼記者,“來,看看咱現在的小院兒。”

  外甥嚴宏濤住的北廂房,青磚黛瓦,外貌古朴。走進去,電器空調,設施現代,隔壁就是獨立衛浴。屋裡暖烘烘的,嚴宏濤一指牆邊的電暖氣,“儲能式的,晚上用峰谷電,邊蓄能邊散熱,白天斷開電源還能繼續供熱。”

  廚房裡,一小鍋炸醬“咕嘟咕嘟”冒著熱氣,卻不見明火。“草廠胡同裡,家家用上了全電廚房,聽社區干部講,這在全北京居民區裡是頭一份兒。”朱茂錦的老伴兒何立華笑著解釋,從早年“煤改氣”,到大前年的“氣改電”,污染沒了,也更安全。

  細數變化,何立華摟不住話匣子,“生活也更便利了,瞧這黃瓜、蘿卜、鬆仁小肚,都是從胡同附近的超市買來的。胡同周邊打造一刻鐘生活圈,‘主食食堂’‘便民理發’,出小院兩三百米就是。政府為社區配套了物業管家,把胡同打理得亮亮堂堂。”

  老伴兒說變化,朱茂錦道原因。胡同裡的舒適生活,受益於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電線入地,雨污分流,基礎配套,胡同最窄處不到1米,建設施工全是人拉肩扛一點點干出來的呀!”

  “咱胡同人家過上了現代生活,說一千道一萬,真得感謝總書記,感恩共產黨!”朱茂錦眼裡閃光。

  守護文脈日子新

  “瞧這場面,做糖葫蘆、驢打滾的,包餃子的,熱鬧吧?那天有一撥游客來胡同參觀,也學著做糖葫蘆,還直豎大拇指,為咱社區傳統文化活動點贊。”

  “開飯嘍!”朱茂錦的女兒朱欣然邊吃邊嘮小時候,上房頂,逮麻雀,斗蟋蟀,淘氣事兒不少。

  “咱家閨女玩的,可比你那會兒有文化。”丈夫房毅打趣道,“投籃、套圈比賽,卡拉OK,社區文體活動越來越多,閨女嚷嚷著來,在胡同撒了歡兒地跑。”

  接過女婿的話頭,何立華有圖為証,“這張是胡同街坊制作北京傳統小吃的照片。瞧這場面,做糖葫蘆、驢打滾的,包餃子的,熱鬧吧?那天有一撥游客來胡同參觀,也學著做糖葫蘆,還直豎大拇指,為咱社區傳統文化活動點贊。”

  房毅也是老北京,胡同裡從小玩兒到大。比起他小時候,周邊復興的商業街豐富了一家人的生活。“胡同北頭的西興隆街,過去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現在寬闊的車道,沿街一路的文創店、茶館、面館,產業小而美。閨女總愛貓在街東頭的花市書店,拿著兒童繪本看半天。”

  “現在胡同更熱鬧,更有文化味兒了。”嚴宏濤在國外留學、工作10年,回來發現,原先一個個不起眼兒的大雜院,近年來經過搬遷騰退、保護性修繕,恢復了歷史風貌,“咱家周邊多了不少文物呢!”

  “再說前邊的三裡河,斷流上百年了,如今也按歷史記載修復,河邊保留胡同街區特色。”嚴宏濤說,“河裡鴛鴦戲水,河畔老樹舊宅,那是咱胡同人家的后花園。總書記說‘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可不就是現在這樣?”

  胡同治理有活力

  “社區專門騰了間屋子,給我們搭建公共事務的議事平台。家長裡短,胡同秩序,文化活動,議的事兒可多了,它就是咱們胡同小巷的‘業委會’。”

  飯后,一家人收拾屋子。朱茂錦把用小袋兒裝好的蘿卜皮、黃瓜皮,放進廚房外貼有“廚余垃圾”的桶內。

  “咱們街道是東城區創建垃圾分類全覆蓋示范片區,小院議事廳專門開會討論,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老胡同也要走在前!”朱茂錦邊說邊指點,“這張是小院議事廳的照片。社區專門騰了間屋子,給我們搭建公共事務的議事平台。家長裡短,胡同秩序,文化活動,議的事兒可多了,它就是咱們胡同小巷的‘業委會’。”

  朱茂錦是議事廳裡的積極分子。一個大院兒有好幾戶人家的,公共空間咋使用?議事廳開會協商,制定“小院公約”,他建言獻策,參加文本起草﹔解決胡同停車難,政府在附近規劃建設了停車位,哪知有人上鎖私佔,他看不過,向小院議事廳反映,還給“接訴即辦”的北京12345市民服務熱線打電話……

  “他呀,就愛管閑事兒。”老伴兒笑著插話,朱茂錦有點兒不樂意了,“這可是總書記給咱們倡導的!”

  一旁,前門街道黨工委書記李衛華幫著打圓場,“總書記就在咱小院議事廳說了,‘居民的事居民議,居民的事居民定’,有利於增強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提高社區治理和服務的精准化、精細化水平。”

  “最近,小院議事這樣的基層協商民主實現形式,寫進了《北京市街道辦事處條例》。”李衛華補充道,這很符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聽罷,朱茂錦回頭沖老伴兒一笑,“別小瞧咱這小院兒,可真是跟總書記和黨中央,緊緊連在一起嘍!”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08日 01 版)

(責編:閆妍、李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