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要聞聯播
分享

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守衛和平的友誼使者

本報記者  李龍伊

2019年12月12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和平方舟”,是我國首艘萬噸級大型專業醫院船,被稱為和平之舟、生命之舟、友誼之舟、文化之舟。11年來,“和平方舟”積極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義務。一組數字,足以說明它的成績:2008年入列,11年來9次走出國門,航行24萬余海裡,到訪43個國家和地區,為超過23萬人提供過醫療服務,實施手術1400余例……

雨后,浙江舟山港口。冬日海風掀起的浪濤,不停拍打著停泊此處的艦船。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在此巍然屹立,船上的“八一”軍旗迎風招展。

11年來航行24萬余海裡,為超過23萬人提供過醫療服務。“和平方舟”的漫漫航程,見証了中國軍隊熱愛和平事業、關愛生命健康的無疆大愛。“和平方舟”在醫療服務中踐行和平使命,在聯演聯訓中擔當和平衛士,在大洲大洋奏響和平樂章,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被譽為“值得信賴的和平力量”。

在全世界播撒和平的“種子”

“和平方舟”會議室牆上,挂著數十塊紀念牌。走近細看,能分辨出它們來自不同的國家,牌上的文字包括英語、西語、法語等多種語言。這艘“大白船”到訪過43個國家和地區,當地政府和軍民經常送這樣的紀念牌給他們。

“還有不少沒挂,一面牆放不下。”一名船員驕傲地說。小小的紀念牌,超越了國家和語言的界限,傳遞著和平和友誼。

中國同世界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和平與安寧仍是永恆的期望。人民軍隊愛好和平,致力於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2010年至今,“和平方舟”已經執行了7次“和諧使命”任務,為各國提供人道主義醫療救助。

如果說練兵備戰是為了捍衛和平的“果實”,那麼,“和平方舟”更像是在全世界播撒一顆顆和平的“種子”。“這艘醫院船,滿載著中國對和平的渴望和對生命的尊重駛向大洋遠方。”曾任中國駐東帝汶大使的劉洪洋深有感觸。

2013年,席卷菲律賓的超強台風“海燕”,給該國帶來嚴重災害。剛剛完成125天“和諧使命”任務的“和平方舟”,受命緊急馳援。這是中國首次派出海軍艦艇赴海外災區執行人道主義醫療救助。

為節省時間,他們直穿大風浪區,提前一天抵達災情最嚴重的帕羅地區。

醫院船醫療中心主任蔡金輝回憶:“當時下了船,看到椰子樹被台風吹得隻剩樹干,一家省立醫院,房屋塌了一半。”目睹這樣的景象,大家顧不上休整就投入“戰斗”。

白衣天使的“武器”,是肩上的擔架,是手中的手術刀。

24小時接治病人,連續奮戰16天,接診傷員2208人,進行手術44例——“和平方舟”在這場“戰斗”中,交上了一份認真負責的答卷。“這體現了我國履行大國責任的氣度,也是‘和平方舟’播撒和平友誼的例証。”船長鄧強說。

和衷共濟,揚帆大洋。“和平方舟”秉持生命至上理念,在世界版圖上往返穿梭:多次踏上戰勝惡劣環境的救援之旅、緩和雙邊關系的破冰之旅、首次建交訪問的開荒之旅、鞏固傳統友誼的親睦之旅。

這些年,“和平方舟”人聽到最多的贊美是“感謝中國”,最多的評價是“中國是好朋友好兄弟”,最多的期盼是“希望‘和平方舟’再來”。正如到訪剛果(布)時,該國總理穆安巴感嘆的:“軍隊通常為戰事奔波,而‘和平方舟’是真正的和平使者!”

流動的海上三甲醫院

“生命,有時是新生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有時是微弱脈搏的再一次起跳。‘和平方舟’,也是‘生命之舟’。”6次參與執行“和諧使命”任務的原海上醫院院長孫濤感慨。

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相關資料顯示,當今世界,超過16億人難以獲得基本的醫療服務。“和平方舟”這個“流動的海上三甲醫院”,給這些迫切需要幫助的人們送來了健康、溫暖和感動。

麻醉師李鵬給記者展示了一張他珍藏多年的照片:一名小男孩,胳膊緊緊摟著為他做手術的醫生,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這名小男孩叫穆罕默德,生活在馬爾代夫的一家孤兒院。在這家孤兒院給孩子們送禮物時,其他的孩子都興高採烈,隻有穆罕默德躲在角落,暗淡的眼神讓李鵬很心疼:“這樣的眼神不該屬於這個年紀的孩子。”

李鵬走到穆罕默德身邊,遞給他禮物,男孩卻堅決不伸出手。院長告訴李鵬,這個孩子有六指畸形,想矯正就要去印度。

海上醫院立刻為穆罕默德實施了正畸手術。紗布摘掉時,看著自己和正常人無異的手,穆罕默德立刻眉頭舒展,爽朗地笑了起來。

“小孩子的眼神不會騙人的。”指著這張照片,李鵬說,當時穆罕默德摟著醫生不想離開,眼神中有光。

國土有界,大愛無疆。一名英國志願者點贊“和平方舟”:“愛,沒有國界。你們為安巴、為加勒比,也為世界上更多國家送去健康和希望。以前我隻了解長城、大熊貓,在我心裡,你們就是中國的一張新名片!”

拉近心與心距離的文化使者

記者走上“和平方舟”的04甲板,看見一個方塊形區域。船員介紹,這裡是撤離平台,設計功能是疏散人員。每次靠岸,這裡就成了文化聯誼場所。

2018年10月25日晚,在安巴的聖約翰港,04甲板上一片歡樂的景象:忙碌一天的醫生、衛生員、船員、廚師等官兵,此刻變身歌手、樂器手、茶藝師、書法家、功夫小子、民族舞者……一場場引人入勝的表演,將中國文化呈現給各國群眾。

到了民族舞節目時,很多孩子高興地跑到甲板上一起跳舞,熱鬧的場景讓大家記憶猶新。所有人徜徉在友好的氛圍中,共祝和平、健康和友誼。

一些貧困國家信息不暢,群眾對中國缺乏了解。通過“和平方舟”,很多人認識了中國、了解了中華傳統文化,也看到了一個“立體”的中國。“我們要給自己的職責再多一個定位,那就是做一個文化使者!”一名愛跳民族舞的護士表示。

中醫,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平方舟”航行一路,中醫文化傳播一路。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和平方舟”舉辦了一場中醫講座,一名藍衣女士當場體驗了推拿治療。她驚訝地發現,常年相伴的膝關節酸脹感,經過醫院船中醫付本生的一番推拿,竟然得到減輕。

付本生說:“看見他們帶著好奇來、帶著滿意走,中醫文化得到了多國民眾的認可,我覺得不虛此行。”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和平方舟”官兵以良好的文化素養和對當地文化充分尊重的態度,彰顯了中國海納百川的文明大國形象,贏得了各國民眾的普遍贊譽。

“和平方舟”增進了各國對中國文化的認同,也讓華僑華人感受了久違的故鄉文化。身在異國,“和平方舟”的出現,拉近了他們和祖國的距離。“大白船”每經過一處,當地華僑華人都會奔走相告:“親人來了!”

“能否讓我們到甲板上待一小會,哪怕一分鐘也行?”一次任務中,“和平方舟”即將駛離秘魯卡亞俄港港口,一對匆匆趕來的華人老夫婦渴望地向更位長發出申請。

計算著還有一點時間,更位長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在船員攙扶下,這對滿頭銀發的老夫婦,走上了“和平方舟”的飛行甲板。丈夫緩緩屈膝,將臉頰貼上甲板,熱淚縱橫地說:“再讓我感受一下祖國的溫暖吧!”

每當“和平方舟”即將起航,碼頭上總是一片五星紅旗的“海洋”,歌聲響徹碼頭。岸上的人群和船舷的官兵,總是相互揮手致意。那是華僑華人“盼方舟再來”的邀約,也是“和平方舟”“歡迎你回家”的問候。

一艘船上的一家人

坐在船舵前,舵手印達軍有些恍惚——那一刻,舟山港口水泥澆筑的碼頭已經在他的視野中漸漸清晰。印達軍輕輕舒了口氣:“我們回來了。”

今年1月18日,一個明媚的上午,離開這個碼頭已205天的“和平方舟”回家了。這是“和平方舟”第七次執行“和諧使命”系列任務,第九次走出國門。

從接裝開始,印達軍就成為“和平方舟”的船員。11年時間,他對這艘船有很深的感情:“每次坐在船舵前,都覺得很親切、踏實,這艘船就像我們的老朋友,船上的人就像家人。”

和“大白船”相伴的過程是辛苦的。“舵手的工作每天‘四班倒’,值班之外還要參加訓練。行駛在不同時區,碰上調時間,有時一整夜不能睡覺。”印達軍回憶:“這麼多年,所有人都堅持過來,也不覺得苦和累。”

船上有句話口耳相傳:“一艘船,一家人,一條心,一股勁。”指揮員、船負責人、醫生、衛生員、船員、炊事員……這些人就像螺絲釘,每個崗位都很重要,共同構成了“和平方舟”這個整體。

記者聆聽了很多“和平方舟”人在崗位恪盡職守的故事。接到台風“海燕”救援命令,已連續進行了10多個小時手術的劉剛,馬不停蹄開赴菲律賓﹔護士長陳晶暈船,一出海就抱著枕頭,全程吐得特別厲害,但每次一下船立刻打起精神,投入工作﹔參與執行“和諧使命—2013”的兩名麻醉醫生,最多的一天共計為23名病人進行術前麻醉……

這艘船,把數百名官兵的心凝聚在一起。他們工作辛苦從不喊苦,對家人的思念卻藏不住。

在船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景象:衛星電話前,官兵們排起長隊,等待和家人通話。

“和平方舟”上,有屬於他們的幸福。每次靠岸,官兵們都會通過衛星電話,在休息時間和家人視頻通話。船上,經常有官兵一邊喊著“喂、喂、喂,聽得見嗎”,一邊掩不住開心的笑容。“有時候信號不太好,視頻的時候真的著急,隻能打打字。”一名船員感慨。

“和平方舟”上,有屬於他們的“正青春”。衛生員張新成,年紀輕輕已經執行過5次“和諧使命”任務。每到一個國家,她都會在日記裡簡單畫出到訪國家的輪廓。一筆一畫勾勒出的不僅是版圖樣貌,還是一名水兵的青春。張新成說:“看遍世界,我更愛我的祖國。”

帶著家人的牽挂,帶著軍人的榮譽,帶著對國家的熱愛,帶著各國民眾的期待,官兵們乘著“和平方舟”駛向遠方。他們都說,愛與和平能超越國界,遠方也不再遙遠。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12日 06 版)

(責編:王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時代楷模
· 人物事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