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物”有話說系列之八
周總理的“小汽車” 帶著槍眼的行軍鍋……它們背后故事多
【編者按】“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后強調,96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同時,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在全國各地的紅色紀念館內,幾乎每件文物都映照著我們黨的初心。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及人文精神,讓更多人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應該是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特別推出“‘紅色文物’有話說”系列策劃,帶領廣大黨員干部一起探尋紅色文物背后的初心故事。
今天我們推出第八期。
第一期:周恩來的帽子 綁著繡球的草鞋……這些“紅色文物”有話說
第六期:寫滿文字的包袱布 上了鎖的鋼紙箱……這些文物背后的秘密
紅岩小公共汽車
“紅岩小公共汽車”(圖片來自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網站)
抗戰時期的紅岩,流傳著一段“紅岩小公共汽車”的佳話。
國共二次合作期間,周恩來在重慶有多重身份,黨內秘密身份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公開身份是中共首席談判代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國民政府為周恩來專門配備了一輛黑色雪佛蘭小車,車牌號“國渝1247”。但是,他從來沒有把這輛車當作是他個人的專車,他規定所有需要的人均可以使用這部車,盡可能的為大家提供方便。
當時的重慶,交通極不方便。從紅岩嘴到城區,離城有十多華裡,雖有公共汽車和馬車可乘,但是車少人多,乘車的時間沒有固定,往返城區主要靠步行。每逢要進城辦事,周恩來總是要在辦事處樓內的過道口向著各間辦公室喊幾聲:“有沒有要進城的,一塊走喲。”於是,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盛況”:大人小孩、戰士干部,還有“車主人”周恩來都擠進車裡,一路歡聲笑語,熱鬧非凡。
辦事處同志有急事出行,也總是使用這部車。辦事處處長錢之光用過這部車﹔交通科長邱南章用這部車接送過進步青年﹔總務科長牟愛牧用過這輛車去購買物資﹔喬冠華、張黎群、林蒙的夫人等,生病住院都是由這輛小汽車送到城裡的醫院救治﹔重慶談判期間,柳亞子往訪毛澤東,可毛澤東不在,周恩來就讓李少石用這部車將柳亞子送回其在沙坪壩的住所。專車不專,大家親切地稱之為“我們紅岩的小公共汽車”。
這輛小汽車還承擔著接送到紅岩村匯報工作的地下黨同志和重要客人的任務。“紅岩附近,特務機關密布,凡進出南方局的人,都被它監視和盯梢。因之,有人下山,往往隨負責同志的車走。”董必武秘書陳於彤回憶道:我第一次離開紅岩,由辦事處總務科的牟愛牧同志護送,車開出后,在城裡繞了些路,行徑臨江門一個岔道上開過去,到了國民黨兵役署旁。老牟對我說,准備下車。忽然停了車,大家一起動手,匆匆拿下我的行李,我同我的愛人、孩子共四人迅速下車。車子疾馳而去,甩掉了車后的尾巴。
一位原《新華日報》報童曾含著淚花講述了一段周恩來和紅岩小公共汽車的故事:“一天,我在大街上叫賣《新華日報》,報紙很快就賣完了,一名特務就來抓我,我拔腿就跑,特務就來追,就在特務要追上我的時候,一輛熟悉的小車在我面前一個急剎,隻聽得周副主席一聲吆喝,我立即上了車,特務在車后干瞪眼。在車上,周副主席問我今天賣了多少份,平時生活是否習慣,有哪些困難,等等,我都一一作了回答。他說,困難肯定是有的,《新華日報》在國統區是合法的報紙,特務們隻能欺負你們這些小孩子,你們能躲就躲,不要去招惹他們。周副主席讓司機先送我回《新華日報》總館,隨后才離開。事后我想,要是沒有周副主席,我又免不了特務對我的一頓暴打。我隻有多賣幾份《新華日報》,才是對那些可惡特務的最好報復。”
從“小汽車”上,我們看到一位共產黨員的本色。權力不能用來炫耀和標榜,領導干部也不應該滋生優越感,真正的成績來自於人民的肯定。
(資料來源: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網站)
一口帶槍眼的行軍鍋
帶有槍眼的行軍鍋(圖片來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的展品中,一口鍋格外顯眼,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鍋是銅質,圓形,敞口,平底,口沿處鑄有兩個銅環拉手。
“這是一口行軍鍋,還帶有槍眼呢。”講解員話音剛落,參觀者個個睜大眼睛,好奇萬分。接著,行軍鍋的故事把我們帶回了那段崢嶸歲月。
時間追溯到1935年元宵節后的一天。一大早,駐扎在於都縣黃麟鄉井塘村的中央分局負責人項英把房東鐘倫揚叫了起來,說部隊要奔赴新的戰場了,臨走前要把一口行軍鍋送給他:“老鐘,我們這次行軍要輕裝上陣,這幾天給你們家添了不少麻煩,這口鍋就當是紅軍的一份禮物送給你們了。”推讓再三,鐘倫揚最終收下了這口行軍鍋。
沒想到紅軍走后不久,國民黨軍隊氣勢洶洶地進了村,把全村的老表趕到晒谷場上集中訓話,命令大家主動交出紅軍的傷病員和物品,否則一旦查出格殺勿論。
見老表都不吭聲,國民黨兵決定挨家挨戶進行搜查。為了不讓這口紅軍鍋落入敵手,鐘倫揚偷溜回家,從灶台上取下還熱著的鍋,背上它就往屋后的大山跑。
“站住,站住,再跑就開槍了!”國民黨兵發現有人往后山跑,舉槍就朝鐘倫揚開了一槍。隻聽“當”的一聲,子彈打在鍋上,鐘倫揚應聲倒地,國民黨兵以為他被打死了,便沒再追上來。然而,子彈穿過鍋並沒有擊中鐘倫揚的要害,他隻受了點輕傷。
國民黨軍撤離后,鐘倫揚把被槍打了個洞的鍋背回了家,由於無法再使用,他便把這口鍋保存起來做紀念。直到新中國成立后,鐘倫揚去世了,他的兒子鐘正予把這口鍋交給了於都縣博物館。
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省於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親切會見了於都縣紅軍后代、革命烈士家屬代表。他動情地說,當年黨和紅軍在長征途中一次次絕境重生,憑的是革命理想高於天,最后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跡。現在國家發展了,人民生活變好了,我們要飲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黨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們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們中央蘇區、革命老區的父老鄉親們。
不忘初心,方能堅定前進信心。(資料來源:新華社、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趙尚志將軍用過的手槍
趙尚志將軍犧牲前使用的手槍(圖片來自東北烈士紀念館網站)
上圖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趙尚志將軍犧牲前使用的手槍。此槍為美國造,馬牌,柯爾特式自動手槍,槍號80292。長20.5厘米、寬13厘米、厚2.5厘米、重1.2千克,整體完好。它的背后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趙尚志,1908年出生於遼寧省朝陽縣。早年投身學生愛國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東北地區最早的黨員之一。同年冬入廣州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1926年回東北從事革命活動。曾兩次被捕入獄,但他嚴守黨的機密,堅貞不屈。“九一八”事變后經組織營救出獄,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常委、軍委書記。
1933年10月領導創建北滿珠河反日游擊隊,任隊長。1934年6月任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司令,與李兆麟等創建了珠河、湯原抗日游擊根據地。1935年1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軍長。1936年1月任北滿抗日聯軍總司令部總司令。同年8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軍長。后任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執委會主席、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副總指揮。
面對日偽軍的瘋狂“討伐”“清剿”,在極其艱難困苦的險惡環境中,趙尚志率領抗聯部隊對日偽軍進行了英勇無比的艱苦戰斗,遠征鬆嫩平原,爬冰臥雪,風餐露宿,作戰百余次,打破了日偽軍一次次的重兵“討伐”和“清剿”。
“小小滿洲國,大大趙尚志”,是日本侵略者發出的無奈感嘆。他們認為,關東軍在滿洲的很多傷亡都是趙尚志造成的,滿洲的最大危害是“南楊北趙”。“南楊”是南滿的楊靖宇,“北趙”是北滿的趙尚志。
1942年,趙尚志被日本特務誘捕。日本特務在行進途中向趙尚志開槍,趙尚志將日本特務擊斃,終因腹部中彈,被預先埋伏的人押回偽警署。他大義凜然地對審訊他的警察說:“你們也是中國人嗎? 你們出賣祖國, 犯下了罪行,還不覺可恥嗎?我一個人死去,這沒有什麼。但要知道,抗聯是殺不完的……”他痛斥敵人,拒絕醫治,受傷8小時后,壯烈殉國。年僅34歲。凶殘的日軍把他的頭割下運到長春,他的軀體被扔到冰冷的鬆花江中。
趙尚志犧牲后,此槍被敵人得去,存於偽鶴立縣警務科,后被偽警察們使用。1948年東北烈士紀念館建館時,當地公安人員找到此槍,獻交東北烈士紀念館。后經趙尚志的老戰友鑒定,確認為趙尚志將軍生前所用之武器。
此外,從1945年起,中共黨組織開始尋找趙尚志將軍的遺骨,但一直沒有下落。1989年,終於獲悉將軍的遺首早在1942年被長春般若寺的炎虛法師從日軍手裡要下掩埋在寺中。
抗戰勝利60周年前夕,英雄的頭顱被找到了。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東北烈士紀念館網站、東北網等)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