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發力原始創新 聚焦科研重器

上海科創 從深蹲助跑到起飛跳躍

本報記者 李泓冰 姜泓冰

2019年07月15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大飛機、量子衛星、“蛟龍號”等重大科技成果,上海作出重要貢獻﹔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得票最多的兩項重大原創成果,出自上海科研團隊﹔

上海研發的新藥“GV—971”今年有望投產,讓全球6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看到希望……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要求上海“努力在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走在全國前頭、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擔綱科創重要使命,做最吃勁的“從0到1”原創——5年來,上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取得一系列實質性突破,重大成果不斷涌現,2018年上海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7.5件,比2014年翻了一倍。

“從0到1”取得突破,“原始創新”展現上海擔當

2018年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張江科學城展示廳考察調研時,聽取了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耿美玉對GV—971最新突破的匯報。

GV—971,是抗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症)創新藥物——甘露寡糖二酸的英文簡稱。去年10月,發明人耿美玉在專業會議上首次報告GV—971臨床3期數據,“可以顯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的結論,在國際學術界、制藥界引起轟動。針對阿爾茨海默病這一頑症,全球有上千個在研藥物,研發經費投入高達數千億美元,卻已16年沒有一款新藥能通過臨床3期試驗。

世界級成果不只是GV—971。2018年,同樣誕生於上海、在全球科學界引發轟動的,還有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世界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以第一、第二的高票雙雙入選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每年揭曉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榜單上,上海原創成果從未缺席。近5年共計50項重大成果中,由上海牽頭或參與的達11項。上海雄心勃勃:要在關鍵領域、“卡脖子”地方取得突破,打造自主創新戰略高地。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表示,“沒有基礎學科‘深蹲助跑’,就無法實現原始創新和技術突破的‘起飛跳躍’,要沉下心來,潛心研究,久久為功,力爭拿出更多標志性原創成果。”

“‘從0到1’的原始創新,才是上海應該做的,也是上海正在做的。”上海市副市長吳清表示。

“科研重器”迅速集群,功能型平台聚力創新

2018年,上海獲藥品生產批件11件,其中新藥証書3個﹔臨床研究批件74件,其中34個為一類新藥。“缺少創新理論、創新技術是做不出創新藥的。隻有建設高水平、戰略性研發平台,才能實現破局創新。”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蔣華良院士說。

強基礎、建平台,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5年來上海投入巨大。上海光源、硬X射線、軟X射線、超強超短激光、活細胞成像、神光……一個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功能最強、共享開放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群,正在張江核心區成形。在生命科學、海洋、能源等領域,還有蛋白質設施、轉化醫學設施、海底觀測網、高效低碳燃氣輪機等科技基礎設施。目前,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達14個。

搭建功能型平台,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部署。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上海已建或培育功能型平台近20家。

2018年,上海建設科創中心之初確定的幾大主攻方向中,集成電路產業銷售規模達1450億元﹔生物醫藥產值達3434億元,研發創新能力領跑全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國內外知名企業幾乎都在上海設立創新與合作平台。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從智能芯片到智能硬件、軟件以及服務的全產業鏈布局,正使上海成為人工智能的創新策源地。

“世界級頭腦”匯聚滬上,創新成為文化基因

良好的平台與環境,吸引各類創新創業人才紛至沓來。

2010年創辦的華領醫藥,研發的糖尿病新藥葡萄糖激酶活性劑進入上市階段。在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力看來,張江高科技園區有非常優秀的藥物開發生態系統。創業企業從一個藥品化合物誕生到注冊申請成立公司,從臨床研究、藥代動力學研究到工藝路線設計、新藥篩選、安全性評價、藥理藥效研究,都可以一站式解決。

5年來,上海不斷激活科創動力。2016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上海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方案,授權上海先行先試10項改革舉措,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9個領域,上海先后發布超過70個地方配套政策,涉及170多項措施。

前不久,上海發布“科改25條”,進一步通過政府放權和制度鬆綁,激發各類主體的活力與原創能力。“新舉措讓一線科研人員名利雙收,更能潛心研究。”上海理工大學科技處處長張大偉說。

持續深化的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盤活了上海的創新資源和創新文化。目前,上海各類眾創空間孵化器超過600家,覆蓋38萬多名科技類創業者。

目前,在滬工作的外國人達21.5萬人,上海發放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近500張﹔2018年留學人員直接落戶1.2萬余人﹔上海集聚兩院院士171人,超過全國總數的10%。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15日 01 版)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