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踏訪邊陲 生命定格終無憾——追記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夜線”欄目副制片人周泉泉

本報記者  劉  陽

2019年07月11日07: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周泉泉(中)現場採訪。
  資料照片

周泉泉採訪后和孩子們合影。
  資料照片

作為記者,她爬過全世界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高原,走過全世界最難走的路段,以手中的鏡頭寄情於祖國的邊陲,時時奮戰在新聞一線﹔

作為領導,她把自己對新聞事業的熱忱傳遞給身邊的年輕人,處處身先士卒,“趁著還年輕,咱們得做事兒!”

作為朋友,她把她的採訪對象當成自己的戰友、親人,在祖國邊陲的軍營裡,她被小戰士們親切地喚作“泉媽媽”﹔

作為普通人,她熱愛生活、擁抱生活,樂於分享每一點細小的發現和體會,努力以她的快樂帶動更多人快樂……

2019年6月6日,這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夜線”欄目副制片人周泉泉,在採訪時不慎遭遇意外,被一塊滑石擊中,因搶救無效,因公殉職,將年輕的生命定格在祖國南海的擔杆島……

“不用怕,沒有攝像我就是攝像,沒有編導我就是編導”

6月6日,過了午飯時間,歷經一個上午的島上拍攝地勘察后,大家說好了再考察最后一個坑道就吃飯。然而,周泉泉卻沒能趕上這頓午飯……

這次工作,是為了“夜線”專題節目《熱血邊關》第三季的一線採訪。該節目由周泉泉一手創辦,“夜線”欄目編導付伊銘至今還記得節目創辦之初周泉泉說過的話,她希望通過這檔節目進一步宣傳普及《國防法》,讓大學生走進軍營、走近國防一線,讓年輕人更懂國防、更愛祖國。

1973年,周泉泉出生於一個軍人家庭,父母都是為國戍守青藏高原的軍醫。姐姐周寧寧回憶: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姐妹倆從小就有上軍校、當軍人的夢想,但卻由於身高不足,隻好擱置。高中時代,周泉泉又萌發出當一名新聞記者的理想。

付伊銘回憶:在《熱血邊關》拍攝的過程中,周泉泉提出,選擇的地點每一處都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真實地反映國防官兵的生活,拍攝團隊“什麼困難都能克服”。節目自籌備以來,攝制組的足跡從大漠延伸到高原,從北疆踏步至東海﹔祖國的浩闊邊陲,留下了周泉泉用腳丈量大地的印記。

邊境拍攝條件險惡,生活條件與城市落差巨大,尤其是前兩季節目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拍攝,常常都有工作人員因不適應高原環境而倒下……每每有年輕人打退堂鼓,她總是鼓勵大家,“不用怕,沒有攝像我就是攝像,沒有編導我就是編導,我什麼都能干……”

這一次,《熱血邊關》第三季的拍攝地點選在了珠海擔杆島﹔這一天,依舊是非常忙碌的一天。

早飯后,勘察島上的拍攝地點﹔到了午后,她謝絕午休,並堅持要再看一處坑道再吃午飯……

就在將要進入坑道時,一塊落石正好擊中了她。連續幾個小時,搶救無效,就這樣,周泉泉將她46歲的生命永遠地留在了心系的祖國邊陲。

“團隊裡,周泉泉永遠是精力最旺盛的那一個,她的干勁是整個團隊的動力源……”事發當時走在周泉泉前面的付伊銘說。

事發后,姐姐周寧寧告訴記者:“今年春節《熱血邊關》第二季播出時,我們全家都是看著節目度過的。泉泉一邊看節目,一邊興奮地和我們分享她拍攝時的故事……我的好妹妹,一直以一種飽滿的工作熱情、近乎忘我的工作態度和多年的實際行動,闡釋著她對新聞工作的無限熱愛﹔她的人生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變得光彩奪目。”

“夜線”主持人張越說,“泉泉熱愛祖國的邊陲,熱愛她所從事的新聞事業。她在邊防一線採訪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對於她的事業來說,她的生命沒有遺憾。”

“干我們這一行,雖苦累相伴,但仍要堅持傳遞正能量”

“膽子大”,是周泉泉身邊的親人和同事對她的一致評價。

1995年,南京大學畢業的周泉泉以優異成績進入央視,參與了“讀書時間”欄目的創辦,並很快成為欄目組的骨干編導。2001年,周泉泉調入“半邊天”欄目組。在這個女性節目中,“社會組”是公認最難做的,因為負責調查侵害女性權益的社會問題要有扎實的電視功底,又要有對社會、人性的高屋建瓴的認知和分析能力,還要兼具堅強、溫柔的性格。“我們常說做這種選題,能力不強,啃不動﹔膽子不大,做不了﹔情商不高,做不嚴謹,會惹事兒……但周泉泉主動請纓,加入了社會組。”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夜線”欄目副制片人唐高寬說。

唐高寬回憶:在調查重慶某公司假借招聘性騷擾女性的案件中,周泉泉不顧自身安危,假扮應聘者去當臥底,偷拍下女性被騷擾的一手証據,讓犯罪分子得到應有懲罰。

此后,不管是女性土地權益被侵害,還是鄉村女性自殺問題,她都無懼風險和阻力,高質量地完成工作。和周泉泉共事過的不少年輕記者都記得她勉勵年輕人時常挂在嘴邊的話,“年輕人,就要多鍛煉一下。干我們這一行,雖苦累相伴,但仍要堅持傳遞正能量,絕不能把負能量帶給大家。”

2004年,周泉泉得到了晉升為“半邊天”欄目大組長的機會。按照往常慣例,行政職務在身的干部就不再參與採編一線的具體工作,但當時任欄目代理制片人的張越就這次晉升與周泉泉談話時,周泉泉卻愣是給張越提出了一個條件,“讓我當大組長可以,但不能不讓我干編導。”張越在回憶中感嘆:“她真的是一個非常熱愛新聞事業的人。”

2006年,周泉泉承擔了調查拍攝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盜挖金礦及盜獵野生動物的內參制作工作。擔任這次拍攝任務的攝像孫鵬宇回憶:那是一項耗時長、風險大的任務。在可可西裡無人區,天氣變幻莫測,路途極其凶險,盜礦匪徒持有武器,氣焰囂張、神通廣大,甚至將威脅電話打到了周泉泉北京的家中。

“她有強烈的作為新聞工作者的使命意識。在危機重重的採訪過程中,泉泉沒有怕過,但作為一位母親,那時候她突然有點怕了……她對我說,匪徒找得到她家裡的電話,就能找到她家的住址,可是家裡孩子還小……”張越回憶:但周泉泉仍然不畏艱險,以極大的勇氣和智慧,堅持完成了內參調查的拍攝。

2011年,作為欄目副制片人的周泉泉與制片人喬艷琳一起,帶領同事們創辦了一檔每周7天、每天60分鐘的直播談話節目“夜線”。節目從錄播轉變為直播,還要與觀眾進行實時互動,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她時常鼓勵大家,“趁著還年輕,還干得動,咱們得做事兒”。

“我想在有限的時間多了解,將他們的故事傳播好”

西藏邊檢總站阿裡邊境管理支隊民警溫順明依然清晰地記得《熱血邊關》第一季在阿裡拍攝時的情景。當周泉泉帶著攝制組初到海拔4700米以上的邊防哨所,戰士們本以為:“你們是北京來的大編導大記者,到這裡來隻不過是簡單體驗一下就走。”沒想到,接下來幾天內,周泉泉就和戰士們成為了戰友。“沒有一點矯情,沒有一點架子,下到單位后不提任何要求,與普通士兵同作同息,同甘共苦,不辭勞累……即使是年輕的阿裡兵,上高原都得好幾天才能緩過來,看她那麼精神、那麼專注,真的不可思議!”

溫順明好幾次私下裡問周泉泉身體能不能吃得消,採訪攝制節奏能不能慢一點,她說,“我熱愛這片土地,我的身體完全沒問題﹔這裡的戰士都很辛苦,我想在有限的時間多了解,將他們的故事傳播好。”

有一天,攝制組的任務是拍攝海拔5000米以上中尼邊境一線的戰士巡邏。登山途中,原本陡峭的山口突然刮起了大風,山路難走,呼吸困難,登上山幾乎成了不可能。撤退,不能如期完成拍攝任務﹔前進,又不具備條件。正當大家為難之時,周泉泉堅定地說:“今天,我們一定要攀上去。現在風大,我們就在原地等待,具備一點條件,我們就前進一點。”

這個山口,一行人足足攀登了6個多小時,期間由於嚴重缺氧,導演邱燦是被戰士們輪流背上山去的,但剛登頂就昏厥了過去。“周泉泉作為拍攝團隊中僅有的兩名女性之一,在整個過程中都表現出了驚人的意志與體能。她同戰士們一樣,一路磕磕絆絆、堅持不懈。上山的路上,她給我們講了很多她曾經採訪的經歷和生活中的故事,雖然風很大,說話困難,也聽不清,但她還是在分享,給戰士們加油打氣。也就是從這時候起,戰士們開始管她叫‘姐姐’。”溫順明說。

《熱血邊關》第二季拍攝中一號哨位的編輯范婷婷也記得:在從西藏波密下到墨脫的途中,她被沿線的路況嚇得有點驚慌,尤其是一段絕壁上,左手邊是奔騰的雅魯藏布江,右手邊是陡峭的山體,路上到處都有螞蟥和毒蛇,塌方和雪崩也時有發生。部隊為作為制片人的周泉泉安置了小車,但她卻執意跟官兵和體驗者一起“扛大箱”,並且走在隊伍的末尾,確保沒有一個人掉隊。

巡山路上,大家驚訝於周泉泉的體力為何如此之好?她說她一個星期至少要跑10公裡﹔為了這次拍攝,她一直在練體能。晚上,她跟大家一起吃江水做的大鍋飯、睡塑料帳篷……所有官兵和體驗者做的事情、走的路,她一樣都不落。

《熱血邊關》第二季一開播,就獲得了很好的反響,許多網友在節目的微信推文和微博下面留言:“看到了真實的邊防”“致敬邊防軍人”“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她把中國軍人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也給了很多人笑對困難的勇氣。”范婷婷說。

“隻有用一顆無比赤誠的心、一雙沾滿泥土的腳,才能打動營區戰友”

這位在工作中被大家看作十項全能的“女漢子”,生活中卻心細如發,始終以她的熱情、樂觀、細膩,照顧和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她愛美、愛生活。張越回憶說,周泉泉的裝扮總是非常得體,採訪時間之外,她總是以及膝裙和高跟鞋的經典造型出現……她說這樣可以完美地掩飾自己小個頭的缺陷。她的好朋友、好同事,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夜線”欄目編導李文娟說,周泉泉總是擅於發現生活裡的新鮮事兒、新鮮物件兒,共享單車、健身軟件這些新事物,都是周泉泉分享給她的,還帶動她一起騎車、運動。

對於她的同事來說,她是一位親切的好領導。在工作中,周泉泉總為大家活躍氣氛。因為鄉音的緣故,她有幾個詞總是說不准,比如總是把 “玩意兒”說成“玩兒意”,大家常常拿她的口音開玩笑,但是她不僅不介意,甚至還常常成為笑得最厲害的那個人。

對於她的採訪和報道對象來說,她是好戰友、好姐姐,是願意與他們交心的人。讓央視社會與法頻道總監助理龐克印象深刻的是,拍攝《熱血邊關》第二季時,他和周泉泉一起赴墨脫採訪,一到拉薩,接他們的戰士們就飛奔過來,就像是久違的好友。他說,這樣的情誼是周泉泉與戰士們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得來的。

她在一次西藏之行中與一個叫晉美的藏族小伙兒有過一面之緣。時隔很久,有一天晉美突然給她打電話,說自己的姐姐得了重病,要來北京治病,請求周泉泉幫助。周泉泉二話沒說便回復道:“你來吧。”之后,她把晉美姐弟等人安排在自己家中居住,跑前跑后幫他們聯系醫院、醫生,直到晉美姐姐的病痊愈為止。從此,他們成了好姐弟……

西藏林芝軍分區四級軍士長江濤至今記得在拍完《熱血邊關》第二季,與周泉泉分別時她帶著憂傷話別:“作為媒體人,我們不停地與人見面離別,剛剛熟悉,又要分別。很多地方,去一次就很難再去﹔很多人,見一面就很難再見。”

戍守邊陲的戰士常年生活工作在閉塞的環境裡,很多人都不擅交談,但讓溫順明驚訝的是,在錄播節目時,他們與周泉泉一談就是好幾個小時,動情之處,戰士時常落淚﹔許多小戰士都親切地叫她“泉媽媽”。“我最大的感受是,她懂我們,她知道我們在想什麼、關心什麼、擔心什麼,我知道這都是她通過多年的跋山涉水、櫛風沐雨換來的。”溫順明說。

“隻有用一顆無比赤誠的心、一雙沾滿泥土的腳,才能打動營區戰友。”周泉泉曾坦言。她的微信個人主頁上,寫著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名句,“天空沒留下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

46年的生命,23年的新聞職業生涯,她以一顆赤子之心探索未知的世界,追求她熱愛的新聞事業﹔以無限的真誠擁抱生活,擁抱與她相識的每一個人……

■短評

踐行“四力” 為新時代抒懷

事發前48小時內周泉泉的工作日志,顯示著密密麻麻的安排和少得不能再少的休息時間,印証著她是位普通電視人、媒體人的代表。

46歲的人生、23年的新聞職業生涯,周泉泉用行動詮釋了這份可貴的“普通”,詮釋了新聞工作者應當具備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在工作崗位上,她不忘作為新聞工作者的初心、堅持不離開採編一線、堅持奮戰在新聞現場﹔面對採訪對象,她帶著真心出發、以情易情,用真誠換得對方真心﹔在困難面前,她堅持不抱怨不放棄、努力創新,以熱忱鼓舞身邊戰友……

當下,人們追念周泉泉,就是在肯定無數個像她一樣默默無聞、用拼搏努力踐行“四力”的新聞工作者。這些時刻奔忙在採編一線的優秀新聞工作者,必將匯聚成磅礡的力量,由衷為偉大的時代記錄、書寫與抒懷。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11日 06 版)

(責編:常雪梅、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