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我和我的祖國⑤·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我的血管裡流淌著黃河水

瞿弦和

2019年05月13日09: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中央電視台“經典詠流傳”《黃河大合唱》專輯中,我作為朗誦者講述了第三段“黃河之水天上來”恢復的過程和演出的盛況。1986年,八段體完整版的《黃河大合唱》演出結束后,我陪指揮家嚴良堃走出后台,一位海外華人對我們說:“這段以前沒聽過,太感人了,不管身在哪裡,我們血管裡流淌的不是血,而是黃河的水啊!”聽到這句話,我哽咽了,因為它表達了我們共同的心聲!

我出生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1950年,未滿6歲,我隨父母一起從新加坡回到新中國。我今年75歲了,是祖國的陽光雨露滋潤著我的心田,哺育我成長。

10歲那年的一個晚上,爸爸媽媽帶我到東單的青藝劇場看話劇。淘氣的我,入場前在劇場前的花壇上玩,有幾個大人走過來問我,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學校的啊?后來我才知道,他們是劇場旁共青團北京市委的干部。第二天上午,育英小學(現北京燈市口小學)的老師就通知我到中山公園參加活動。在來今雨軒前的草坪上,近20名少先隊員一起做游戲,我和其他3人被留下,我們被選定晩上給毛澤東主席和胡志明主席獻花。這一天是1955年7月1日,黨的生日,在中山公園中山堂前,舉行慶祝活動,我向毛主席敬隊禮、獻鮮花,毛主席同我們握手,仰望毛主席高大的身影,我好激動啊!我這個從海外歸來的小朋友真幸運啊!

后來,我考入名校北京二中,永遠忘不了總輔導員徐作森老師。他發現我這個歸僑學生有文藝特長,便讓我參加各類社團活動,舞蹈、合唱、話劇,釋放天性。終於有一天,我不負他的厚望,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4年大學生活,我和同學們一起,認真學習,到部隊、到農村鍛練,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我加入了共青團。畢業時我沒有享受國家對歸僑的照顧,而是響應國家號召,奔赴大西北,在青海省民族歌舞劇團、青海省話劇團工作了8年,跑遍青海省各個州縣,為農牧民送去歡樂。

黨和國家幾代領導人教導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1973年,我又開始為煤礦工人服務,我始終沒有離開基層,豎井、斜井、平巷、露天,我和工人們一起下井,我和同事們一起把文藝節目送到礦山、廣場、井口、井下,這是磨練,是奉獻,是學習,更是對祖國的報答!我成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無論在青海還是在礦區,我都會遇到默默無聞戰斗在一線的歸僑,青海民族歌舞團的歌唱家印尼歸僑黃源影、山東棗庄山家林礦工程師港澳同胞蘇德福、中國煤礦文工團指揮家馬來西亞歸僑黃東寧……他們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始終在鞭策著我。

黨和國家給予我很高的肯定:我擔任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僑聯常委、中央國家機關僑聯副主席。北京僑聯成立藝術團,又委派我任團長。在全國政協僑聯界別的會議上,我代表僑界參政議政,呈交提案,自豪的同時,備感責任重大。退休7年來,我仍想為祖國、為文藝事業做些力所能及的實事,為“重溫經典”增強文化自信發揮余熱。

我曾在青海的三江源地區、果洛的瑪多縣、農業區貴德和化隆的黃河邊佇立,也曾在甘肅蘭州、寧夏石嘴山、山西臨汾、河南三門峽、山東營口的黃河旁沉思,河水或急或緩,時清時濁,但它義無反顧,奮勇向前,這是祖國的母親河,流淌著偉大的民族精神。用我常朗誦的詩句結束吧:

“假如有人問我,你最愛什麼?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愛我的祖國。”

(作者為著名藝術家,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僑聯常委)

投稿郵箱:whwdzg2019@126.com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