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高層動態
分享

“這件事我要以釘釘子精神反反復復地去抓”

——記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專題調研脫貧攻堅

記者 杜尚澤 新華社記者 張曉鬆

2019年04月19日07:3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個村,一個會。陽春時節,習近平總書記飛赴重慶,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進行專題調研。

看的村,是大山深處的貧困村,名叫華溪村。它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鑲嵌在群山高山之中。越過千山萬水,千裡迢迢來到這裡,總書記就是想實地了解脫貧攻堅進展情況,看看貧困地區的新面貌。

開的會,叫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跨省區座談會。“兩不愁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是共產黨人面向世界的錚錚誓言和鄭重承諾——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聚焦問題,就難點議對策,恰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這個會不是清談會,而是沖著問題來的,是要實打實地研究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的。

擺脫貧困,是中國共產黨成立近百年來,新中國成立70年、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移的初心、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長期思考的重大問題。

“多年來,我一直在跟扶貧打交道,其實我就是從貧困窩子裡走出來的。”在梁家河,他最大心願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到了正定,他甘冒風險也要摘了“高產窮縣”的帽子﹔在寧德,他帶領探索“弱鳥先飛”的脫貧路。一直到省裡、到中央,扶貧這件事他始終“花的精力最多”。習近平總書記說:“我提倡釘釘子精神,這得從我做起啊!這件事我要以釘釘子精神反反復復地去抓。”

黨的十八大至今,中國不斷刷新的減貧成績單令世界驚嘆。從2012年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9899萬,減少到2018年的1660萬,每一年、每一月,甚至每一天,這個數字都在變化。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貧困難題,進入了決戰決勝的倒計時。

眾志成城,越戰越勇。習近平總書記說:“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我們務必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大山深處的特殊“抽查”

走進老黨員、已脫貧戶馬培清家,已是下午五六點鐘。4月15日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一早從北京出發,乘飛機抵達重慶,再轉火車、換汽車,翻過一座座山、爬過一道道梁,一路奔波,來到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

雨后初霽,連綿的七躍山郁郁蔥蔥。華溪村祖祖輩輩在山腳下的“巴掌田”耕作,脫貧的步子也慢了些。路上,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村子的情況介紹:建檔立卡貧困戶85戶、302人,其中8戶、19人還沒有脫貧。

馬培清家很熱鬧。村民代表、基層干部、扶貧干部、鄉村醫生,還有已經摘帽的脫貧戶,小院裡笑語歡聲。總書記親切地招呼大家坐下來細細聊。

“換了三種交通工具到這裡,就是想實地了解‘兩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我們在奔小康。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看扶貧工作做得怎麼樣。貧困群眾脫貧最基本的標准,就是‘兩不愁三保障’。”習近平總書記笑著補充了一句,“這次到重慶來,就抽查你們一個點。”

鄉親們都有一肚子的心裡話。靠幫扶摘帽的村民汪從興搶先發言,他沒說兩句就哽咽了。迎著總書記鼓勵的目光,他講述了自家的故事:兩個娃兒上學,母親重病,家裡曾經窮得揭不開鍋。而今,每年1000多萬貧困群眾脫貧,他是其中一個。

習近平總書記認真傾聽,不時插話。等到大伙發言告一段落,他給鄉親們一條條梳理“兩不愁三保障”的進展。

“咱們國家一直到改革開放前,家家都有補丁衣服。我也是穿補丁衣服長大的。但是現在到全國各地去,包括偏遠的山村,大家穿得都很整齊,鋪蓋床褥也很少見補丁。”

“再說糧食,我剛才看的兩戶人家都有兩三個糧垛子,手裡有糧心裡不慌。”聽說這些糧垛子裝的多是前年收獲的糧食,習近平總書記頗為感慨,“過去在陝甘寧邊區,形容年頭好是‘耕三余一’。現在你們‘耕一余三’,一年種的糧食吃個三四年。”

小院裡笑聲朗朗。華溪村也是中國特困地區的一個縮影。總的看,“兩不愁”已基本解決,“三保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這次抽查,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等看得格外仔細。

年僅11歲的陳銳是馬培清的孫子,他也歪著小腦袋認真聽。下午總書記先去了村口的中益鄉小學,他已經看到了習爺爺。一放學,又趕上習爺爺來家裡做客。和藹親切的習爺爺,讓他一點也沒感到陌生。習近平講起了學校調研的觀感:

“學校正在蓋宿舍樓,就是為了解決一些孩子上學遠的難題。食堂二位師傅,服務全校157個學生和23個老師,午飯四菜一湯。我想起咱們開始扶貧的時候,推行每個孩子保証每天一杯牛奶、一個雞蛋。現在每頓標准漲到了6塊錢,比當初豐富多了。通過補貼,學生家長負擔也不重。我還注意到一件事,孩子們都說普通話,這說明教學規范了。”

小陳銳聽了不住地點頭。

貧困戶張劍峰坐在總書記左側長條凳上,他給總書記算了算自己的醫藥費。“前年查出了鼻咽癌,黨和政府雪中送炭報銷了8萬。”一旁的中益鄉衛生院蔣鳳插話說,像這種因病致貧,中益鄉還有200多戶,我們實施了資助參保、先診療后付費和大病救助兜底。

對因病返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十分上心:“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是防止老百姓因病返貧的重要保障。這個兜底作用很關鍵。脫貧攻堅明年就要收官,要把工作往深裡做、往實裡做……”

晚霞滿天,山村如畫。習近平總書記離開村子時,鄉親們聚在村頭,爭相同總書記握手,依依不舍。

回到重慶市裡,已是夜深。總書記仍挂念著山村的鄉親們:

“看了這麼一個村,我心裡是有底的。到2020年初,預計全國將剩下600多萬貧困人口和60多個貧困縣。把今年工作抓好抓實,明年繼續攻堅,就能徹底消滅現行標准下的貧困。從各方面情況看,我們對完成任務是很有信心的!”

“最重要的是防鬆懈防滑坡”

16日下午,重慶。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開宗明義:

“這是一次跨省區的座談會。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延安、貴陽、銀川、太原、成都,再到重慶,我是第六次主持召開此類會議。主題都是脫貧,但每次的重點和專題有所不同。我們講精准脫貧,咱們工作的著力點也要體現精准。”

“召開這次座談會,主要是考慮離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隻剩下不到兩年時間了,今年的工作尤為關鍵。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進有所區別,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防鬆懈、防滑坡。”

會場上,大家的發言開門見山,講問題多、談成績少。習近平總書記不時插話,更是直面問題。

“現在鄉村教師的工資狀況落差大不大?”當教育部負責同志介紹鄉村教師待遇時,他插話問道。

“在義務教育階段,鄉村教師工資略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但還沒有實現全覆蓋,力爭3年做到。”

習近平總書記繼續追問:“沒有做到的原因是什麼?鄉村振興和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教育,要保持教師隊伍穩定,鄉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共產黨人有迎難而上的擔當,更善於從問題中找到發展的鑰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清醒看到我們的困難和問題,分清輕重緩急,妥善解決,必須解決且有能力解決的要抓緊解決,不能影響脫貧攻堅任務的完成﹔有的問題是長期性的,攻堅期內難以畢其功於一役,但要創造條件、訂出計劃、拿出辦法,分階段逐步解決。

越是到最后,越是難啃的硬骨頭。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不求速成,脫貧摘帽后還要穩一穩、沉澱沉澱,確保經得住歷史的檢驗。質朴的語言,充滿辯証法和科學的方法論,充滿哲理性的光芒,直抵人心。

總書記談到了“遲到”和“早退”的問題。“脫貧‘遲到’一點沒有關系,還可加大力度,但沒有必要強調‘早退’。‘早退’容易形成攀比,引起隊伍不安心,更容易弄虛作假,一定要剎住。我們定的是2020年全面實現脫貧,是要全力以赴、奮力拼搏、快速奔跑、急行軍才能完成的,但決不能急功近利去搶功、冒功。”

他談到了“拔高”和“降低”的問題。聽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同志講危房改造,習近平總書記叮囑道,有兩個傾向要注意,一個傾向是一步登天式的,擅自拔高標准。脫貧是保障基本生活,跟富裕小康是不一樣的。另一個傾向是降低標准,爭搶早“脫貧”。尤其是一些地方易地扶貧搬遷的房子,層層轉包,落實不到位、不達標,住一兩年天花板就掉下來了。對降低標准的問題,一定要嚴肅整改、務必到位。

會場,安靜到能聽見筆尖劃過紙面的沙沙聲。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縣委書記蹇澤西發言時,提到了石柱縣的脫貧產業。“石柱縣是黃連之鄉、辣椒之鄉,還盛產蜂蜜。我們常說,吃得了黃連苦、解決問題不怕辣,日子才會比蜜甜。如今,石柱縣還新發展了中藥材黃精種植。村民們不僅可以拿土地流轉費,還能參與分紅。”

習近平總書記聽了深有感觸:“我們提出要實施‘五個一批’,總的就是要因地、因人制宜,缺什麼補什麼,能干什麼就干什麼,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大山擋住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也擋住了致富路。蹇澤西告訴總書記,這幾年,石柱縣推進交通建設向貧困鄉、貧困村覆蓋,如今行政村通暢率100%。

“沒有交通,就沒有眼界。我想起當年在福建,去壽寧的路非常難走。鄉親們也不敢把豬養得太肥,因為太肥的話運不出來。但路一通,車一進去,發展就活了。”

產業扶貧、教育扶貧、交通扶貧……越是到吃勁的時候,越要響鼓重錘。有組沉甸甸的數據:全國832個貧困縣,153個已經宣布摘帽,284個正在摘帽評估。習近平總書記放眼長遠:“脫貧既要看數量,更要看質量。要嚴把貧困退出關,嚴格執行退出的標准和程序,確保脫真貧、真脫貧。”

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鏗鏘的聲音,蘊含著接續前行的內在邏輯:“貧困縣摘帽后,要繼續完成剩余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實現已脫貧人口的穩定脫貧。要保持政策穩定性、連續性,不能亂翻燒餅、不能動輒換了頻道。”

匯聚磅礡之力

脫貧戰線上千千萬萬的干部群眾,是中國奇跡默默的創造者。

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困難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奮斗激情。

張劍峰,因病返貧的華溪村村民。他感恩黨的幫扶,一再給總書記念叨:“如今政策真是好,我要努力往前跑!”

習近平總書記笑了:“我也在村道邊看到了這句標語,很生動!這句話說明兩點,一是黨的政策深得人心﹔另一點是,人民群眾看到政策好,激發了他們的奮斗精神。”

扶貧要扶智,更要扶志。習近平總書記說:“要通過‘扶’激勵‘干’,不能通過‘扶’促進了‘懶’,這就南轅北轍了。”“我去了中國很多貧困地區,看望了很多貧困家庭,他們渴望幸福生活的眼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奮斗精神,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

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扶貧干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實干作風。

譚雪峰,中益鄉黨委書記。30多歲的他,在扶貧一線摸爬滾打了7個年頭,選擇了一條和大學同學完全不同的人生路。他告訴總書記:“去年我們和駐鄉駐村工作隊隻休息了3個雙休日,每天入戶摸排情況、落實政策,我們敢說對脫貧做到了百分之百精准。”

伍東,重慶市城口縣周溪鄉涼風村黨支部書記,帶領鄉親們修富路、挖窮根。他最大的感受是“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這些年,村裡加強了黨支部建設,建立了互幫、互學、互管活動小組,先富幫后富、后富學先富蔚然成風。

還有重慶市奉節縣平安鄉黨委書記鄒遠珍,總書記詢問她鄉裡的情況,她成竹在胸,應答如流。談到下一步,她說得很動情:“我們將秉承‘為民吃盡天下苦,甘洒熱血染山河’的革命精神,以‘流血流淚不留遺憾,任勞任怨絕不認輸’的奮斗狀態,邁入全面小康!”

脫貧一線干部的辛勞與付出,習近平總書記記在心裡。這些年,300多萬縣級以上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干部參加駐村幫扶,目前在崗的第一書記20.6萬人,駐村干部70萬人,加上197.4萬鄉鎮扶貧干部和數百萬村干部,一線扶貧力量明顯加強,成為脫貧攻堅的“尖刀班”“爆破手”,打通了精准扶貧的最后一公裡。

總書記特別提到了奮戰在一線的扶貧干部:“這都是我們新時代的英雄。我們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健康、安全。”“對在基層一線干出成績、群眾歡迎的干部,要注意培養使用。培養干部就是要不斷推到火線上、前線上,在摔打中成長,成為骨干棟梁。”

華溪村的譚登周今年春節專門請人寫了副春聯:“九死一生靠政策,三病兩苦有醫保。”橫批是“共產黨好”。

老譚年逾六旬,去年務工時受了重傷,在床上躺了4個多月。“黨和政府補助14萬。”老譚講到這件事,激動不已:“要不是政策好,我墳上的草都這麼高啦!”習近平總書記握著他的手:“黨的政策對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

脫貧攻堅,見証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本色。“咱們過去鬧革命的時候,共產黨是窮苦老百姓的黨,就立志為老百姓翻身得解放去奮斗。如今,國家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還有沒有生活困難的老百姓?現在有條件了,更要幫助貧困群眾過上好生活。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每一個貧困群眾都要幫扶,這才是共產黨。”習近平總書記話音未落,掌聲如雷。

脫貧攻堅,也是我們黨對歷史、對人民的一份交代。一代代共產黨人接續奮斗,把太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書寫了氣壯山河的人間奇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追求老百姓的幸福。路很長,我們肩負的責任很重,這方面不能有一勞永逸、可以歇歇腳的思想。唯有堅定不移、堅忍不拔、堅持不懈,才能無愧於時代、不負人民。”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19日 01 版)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