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網友熱議習近平主席出訪歐洲三國

友誼之旅 合作之旅 開拓之旅

記者 李 貞

2019年03月29日08: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9年2月5日,實驗京劇《圖蘭朵》在意大利羅馬上演。
  龔 晴攝(新華社發)

2018年4月24日,游客在法國聖艾尼昂市博瓦勒動物園觀看大熊貓“圓仔”。
  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攝

3月21日至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對意大利、摩納哥、法國進行國事訪問。在6天時間裡,習近平主席到訪羅馬、巴勒莫、摩納哥、尼斯、巴黎5座城市,密集出席40余場活動,同歐洲領導人共敘友好交往佳話,共譜全面合作新篇,共繪未來發展藍圖。此訪是一次加深東西方關系的友誼之旅、合作之旅、開拓之旅,收獲了豐碩成果,同時也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多角度報道出訪

此次的歐洲之行也是習近平主席今年的首訪。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等網站均在頭條區域設置專題,報道相關新聞並匯總了相關評述、圖片和視頻等。新華網的專題頁面還將“意大利之行”“摩納哥之行”“法國之行”分別進行了整理,並配上當地美麗的風景圖片,介紹各國國情、與中國的交往等新聞背景知識,清晰明了。

20日,人民日報客戶端制作了動態圖片《2019年首訪 習近平為何選擇這三個歐洲國家》,提前介紹了出訪日程,並指出本次出訪的三大看點是“2019年首次出訪”“立足三國 面向歐洲”和“出訪三國各具代表性”。網友“坤坤”認為,這樣將時政、地理、人文知識共同介紹的形式非常棒。網友“成容”期待中國與歐洲各國繼續多談合作,共同促進世界和平發展。

在微信上,多個時政類公眾號持續關注習近平主席的出訪活動。微信公眾號“學習小組”從20日至27日就推送了15篇相關文章。在新浪微博上,“習主席出訪”“習近平出訪時間”等話題登上熱搜榜。由微博賬號“央視新聞”主持的話題“習主席出訪”閱讀量超過5.8億。27日,“央視新聞”發布了一條微博,用VR全景技術將法國巴黎愛麗舍宮呈現在用戶眼前。通過點擊畫面,網友可以看到習近平主席26日在愛麗舍宮節日大廳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並致辭的現場畫面。“庄重、庄嚴”“好看,很壯觀”“好喜歡這個VR!仿佛身臨其境”,網友們紛紛在留言中點贊這一形式。網友“小森”還表示:“技術越來越先進了,仿佛在現場聆聽習近平主席的致辭一樣。這樣的報道生動有趣,有利於傳播中國聲音。”

深度解讀“金句”

在出訪中,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以及講話中提到的許多“金句”,被網民廣泛關注。

22日下午,在意大利眾議院,習近平主席同眾議長菲科舉行會見。菲科向習近平主席問到:“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習近平主席回答說,這麼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願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

這一細節經媒體報道后,“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金句”立刻在網絡上流行起來。

微信公眾號“學習小組”發布的解讀文章《【學習新語】習近平說的“我將無我”是什麼意思?》閱讀量超過13萬。文章認為,習近平主席對“無我”一詞的化用,是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從政治學的角度看,習近平說的‘無我’處理的就是‘我’和集體、‘我’和他人的關系。”“這個問題涉及‘公’和‘私’、‘大我’與‘小我’的關系。”“《黨章》的總綱有規定:‘我們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前一個利益可以說是‘公’,而后一種特殊的利益就是‘私’,是‘我’,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說的就是‘大公無私’,也就是‘無我’。習近平也說過:‘我們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們共產黨人,必須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領導干部作為人民的公仆,則要有更高的道德境界,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可以作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最好的注腳。”

網友也在文章下展開了熱烈討論。網友“武國文”留言說:“我的理解,這句話是不計個人得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網友“黃文毅”說:“大國的領袖,必有大國的風范、使命和擔當。”網友“高鵬”說:“將‘小我’融入國家和人民中,這樣的境界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26日,習近平主席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並發表題為《為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貢獻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講話。講話中提到的重要觀點,同樣引發了熱議。

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發布文章《破解全球治理4大赤字,習近平在巴黎給出“中國方案”》,指出對於全球治理,習近平主席倡議國際社會要破解“4大赤字”:第一,堅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第二,堅持互商互諒,破解信任赤字。第三,堅持同舟共濟,破解和平赤字。第四,堅持互利共贏,破解發展赤字。文章就此進行了詳細解讀。網友“高源”留言認為這一重要講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網友“文化”認為,“中國方案”符合當今世界實際,符合各國共同發展的利益,“具有開創性意義”。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還指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微信公眾號“學習小組”發布文章《【學習新語】你注意沒,習近平出訪中反復提到了八個字》,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重要論斷進行了解讀。文章認為,要理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當從三個方面切入,這其實也是三對主要矛盾: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全球化和反全球化,中國百年和世界百年。網友“天嘯”留言認為:“簡而言之,百年來最大的變局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網友“張民忠”認為:“中國在這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應積極作為,起引領作用。”

關注文明交流互鑒

習近平主席的出訪,也增進了中國與各國之間的友誼,促進了文明交流互鑒。

在意大利,中意雙方代表交換了關於796件套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的証書。在摩納哥,一群學中文的孩子為習近平主席夫婦表演了唐詩朗誦《靜夜思》。在法國,馬克龍總統精心准備了一份國禮:1688年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這些體現文化交流的細節,讓網友們很受感動。

微信公眾號“參考消息”發布文章《意大利返還796件中國文物,外國網友的回復“亮了”》。文章提到,意大利此舉獲得外國網民肯定。“意大利確實在做對的事”“這是一個重要的進步姿態,將帶動其他國家也這樣做”,有外國網民這樣留言說。對此,網友“春風”表示:“中意人民相互理解支持,對和平發展有著共同的追求。”網友“夢想的左岸”表示:“祖國強大了,文物才得以回家。”

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發布文章《在法國,習近平收到了一份很特殊的禮物》。網友“davy”表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微信公眾號“新華社”推送的文章《送給習主席的這份國禮,在法國知音很多》中,加入了一段採訪視頻,記錄了在法國可以感受到的不少中國文化,如戲曲、武術、漢字等。一位法國書店的店員用流利的漢語說:“有很多法國人很喜歡中國文化,想了解一下。比如《論語》大家就真的很喜歡。”網友“十八公”說:“我們要提升文化自信,讓中國文化更多地走出去,更好地傳播開。”

(責編:呂騰龍、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