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干部論壇

山東省省長龔正:政府工作報告

——2019年2月14日在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2019年02月19日11:15    來源:大眾日報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工作回顧

2018年,是我省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兩會山東代表團審議、親臨主持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並視察山東,對我省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的總遵循總定位總航標,給我們部署了“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實抓好干部隊伍建設”的重大任務,要求我們在新舊動能轉換上蹚出一條路子,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為新時代山東發展指明了方向。按照中共山東省委的決策部署,我們積極解放思想,主動對標先進,到南方學習考察,以觀念變革引領制度創新,以深化改革激發內在活力,凝心聚力謀發展,重整行裝再出發,在全省形成敢為人先、真抓實干的濃厚氛圍。我們精心謀篇布局,圍繞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海洋強省等重大戰略,系統謀劃出台了一批規劃、政策、方案,明確了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濟南萊蕪區劃調整獲得國家批復同意,並順利組織實施,全省要素資源配置和生產力布局進一步優化,區域經濟創新力、競爭力得到提升。我們自覺服務大局,圓滿完成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服務保障工作,體現了世界水准、中國氣派、山東風格、青島特色,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山東新形象,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給予充分肯定。加快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及京津產業轉移,積極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努力在對接國家戰略中作出山東貢獻。我們強化開放導向,召開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會議,成功舉辦央企助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座談會、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外交部山東全球推介、海洽會、首屆全國工商聯主席高端峰會、魯台經貿洽談會和香港山東周、歐洲山東周、日韓山東周等重大活動,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和項目,發展后勁更加強勁。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用好齊魯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規格舉辦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孔子文化節、儒商大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山東文博會﹔弘揚沂蒙精神,召開紅色基因傳承研討會,堅定扛起文化大省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加快補齊短板,濟青高鐵、青鹽鐵路建成通車,魯南高鐵曲阜至菏澤段開工建設,莘縣至南樂、龍口至萊西、濰坊至日照等3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省運輸機場資源整合全面啟動,濟南機場北指廊工程開工建設,濟南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試運行,核電250萬千瓦機組並網發電,峽山水庫膠東地區調蓄戰略水源地工程啟動建設,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明顯增強。我們全力克難攻堅,奮力打好三大攻堅戰,戰勝歷史罕見台風引起的洪澇災害,依法妥善化解處置部分利益群體矛盾,穩妥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勇於改革創新,先后出台支持實體經濟45條、擴內需補短板促發展42條、支持民營經濟35條等政策,全省正在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康庄大道。

一年來,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定不移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重點任務,精准施策攻堅,基本完成“十三五”規劃中期目標,經濟社會保持持續健康發展。“穩”的基礎更加牢固,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全年實現生產總值7.6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4%,糧食總產超過1000億斤,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2%﹔三大需求總體平穩,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4.1%、8.8%,進出口總額1.93萬億元,增長7.7%﹔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城鎮新增就業136.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5%,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5%。“進”的勢頭更加明顯,質量效益越來越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0.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85億元,增長6.3%,稅收佔比75.5%,提高3個百分點﹔“四新”經濟越來越旺,“四新”經濟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43.9%﹔生態環境越來越優,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分別改善9.6%、14%﹔民生保障越來越實,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和7.8%,財政民生支出佔比達到79%。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基本完成,本屆政府工作開局良好。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扎實推進綜合試驗區建設,新舊動能轉換開啟新征程。去年元月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綜試區總體方案,春節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召開動員大會。一年來,出台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意見和實施規劃,構建起“10+4”“6個1”協調推進體系,專項規劃、基金保障、智庫支持等實現十強產業全覆蓋。新動能快速成長,規模以上裝備工業增加值、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5%、9.6%。重大項目庫建設強力推進,首批450個優選項目開工360個。創新發展步伐加快,啟動省級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獲得國家科技獎勵25項。全國首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准化委員會在濟南成立,神威E級超算原型機系統在濟南投入運行。

(二)扎實推進重大戰略實施,城鄉融合陸海統籌取得新進展。出台實施鄉村振興“1+1+5+N”政策規劃體系,“十百千”示范創建工程全面展開,省級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成效明顯。農業“新六產”培育壯大,田園綜合體、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快速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達到20.3萬家和6.37萬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升級為國家整省試點,首個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在濰坊設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順利推進,美麗村居建設“四一三”行動啟動實施。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扎實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獲批。港口資源整合邁出實質性步伐,渤海灣港口集團挂牌成立。國家首個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創建取得重要進展。突破菏澤、魯西崛起的若干意見出台實施。

(三)扎實推進“雙招雙引”,改革開放邁上新台階。省屬58戶試點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321戶“僵尸”企業總體完成處置。“多証合一”擴大到“45証合一”,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168.1萬戶,總量達到905.6萬戶。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和環境保護稅改革穩妥實施,全面清理壓減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全年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78億元。省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扎實推進。擴大高質量招商引資,實際利用外資增長6.5%,世界500強企業在魯投資活躍,合同外資增長41.4%。組織8000多家單位參加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對沿線國家實際投資增長26.7%,全省歐亞班列資源實現“五統一”整合。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整體通關時間大幅壓縮,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全面實施,集裝箱進出口合規成本明顯降低。全國首個泛北方區域性簽証中心在濟南啟用。今年1月1日起,青島航空口岸、海港口岸對53個國家的人員,實行144小時過境免簽。

(四)扎實推進污染防治,生態建設見到新成效。全力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和“回頭看”發現問題整改,逐一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制定實施“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方案,圓滿完成粗鋼、生鐵去產能年度任務,淘汰燃煤機組130萬千瓦以上,清潔能源發電量增長50%,新增鐵路營運裡程522公裡、油氣長輸管道裡程220公裡,化肥農藥用量和強度實現“雙減”。藍天保衛戰等八場標志性重大戰役作戰方案陸續出台實施。化工企業進區入園順利推進。河長制、湖長制、灣長制全面落實,地表水優良比例穩步提升。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快建設。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進展明顯,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退出工作有序推進。“大棚房”問題清理整治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堅決整改違法違規用海,圍填海管控長效機制初步建立。

(五)扎實推進民生保障,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新提升。堅決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剩余的省標以下17.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基本完成脫貧任務。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全面鋪開,28個新建村台和27個外遷社區開工建設。1.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扶貧搬遷。棚戶區改造新開工85.2萬套、基本建成45萬套,老舊小區改造開工43.4萬戶,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完成2.5萬戶。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穩步提高。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18元,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准由450元提高至490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602所,新增學位50.1萬個。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633所,新增學位47.1萬個,新增教師2.9萬人。啟動全國首個醫養結合示范省建設,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建設扎實推進,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正式獲批,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加快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全面啟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基本實現全覆蓋,孔子博物館開館試運行。高質量承辦央視中秋晚會。成功舉辦第24屆省運會、第10屆省殘運會。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金融風險總體可控。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效顯著。食品藥品、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婦女兒童、慈善老齡、港澳台、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地震氣象、國防動員等事業全面進步。

(六)扎實推進“一次辦好”改革,政府自身建設呈現新氣象。自覺接受省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省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562件、政協提案802件。全省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權力事項實現網上運行,行政復議、行政應訴等工作得到加強。加快培育“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服務質量優、群眾獲得感強”的營商環境,“一次辦好”事項清單實現全覆蓋,優化營商環境10個專項行動全面展開,“3545”專項改革目標基本實現。全省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基本完成,省級政務服務中心建成運行,省級行政許可事項進駐率達97.5%。省政府獲得中國政府政務公開金秤砣獎,基層政務公開標准化規范化試點工作成效明顯。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委實施辦法,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持之以恆轉變作風,更大力度推進反腐倡廉,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

一年來,面對復雜多變、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國內外環境,我們著力打基礎謀長遠,辦成了一系列大事、要事、難事,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重大戰略謀篇布局持續深化。尤其是,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推進,體制機制不斷優化,發展氛圍全面重塑,呈現出高質量發展意義上的新變化新氣象,廣大黨員干部敢為人先、克難攻堅的信心越來越堅定,全省上下走在前列、建設強省的干勁越來越充足。事非經過不知難,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親切關懷的結果,是中共山東省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團結一心、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離退休老同志,向駐魯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中央駐魯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山東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清醒認識到,政府工作也存在許多短板和不足。一是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還有不到位的地方。二是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實體經濟比較困難,內需增長有所放緩,新舊動能轉換“空籠期”問題不容忽視,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有大量艱苦的工作要做。三是金融及政府債務、安全生產、社會穩定等領域風險點、危險源依然存在。四是生態環境治理長效機制尚未形成,環保風險隱患多、治理壓力大。五是改革任務推進不平衡,一些體制機制障礙亟需突破,營商環境還不夠優化,開放層次不高、結構不優、后勁不足的問題仍比較突出。六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齊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的精神標識和價值精髓提煉還不夠。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進一步用心用力,就業穩定增長、社會保障擴面提標、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供給等存在壓力。八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存在薄弱環節,政府職能轉變和制度創新仍需深化細化,黨員干部中不會為、不敢為、不想為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採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

主要目標和總體要求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我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總要求,加強黨的領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引領,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聚力推進鄉村振興、經略海洋、軍民融合等工作重點,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著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加快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以上,收入質量進一步提升﹔投資結構持續優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貨物和服務貿易穩中提質﹔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和環境質量改善目標。

提出上述目標,統籌考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充分估計了當前復雜嚴峻形勢。從國際看,世界經貿關系正在重構,全球經濟貿易增速趨緩,中美經貿摩擦成為我國發展外部環境面臨的最大變數。從國內看,我國吸引國際先進技術、高端人才、創新要素面臨更大約束,深層次結構性矛盾更加凸顯,部分領域風險隱患仍在集聚,傳統動能減速帶來新的下行壓力。從我省看,正處於結構的深度調整期、瓶頸的突破期、動能轉換的膠著期,外部不確定性和下行壓力加大交織並存,傳統產業調整轉型和新經濟勢強力弱交織並存,實體經濟困難和要素保障趨緊交織並存,各種風險挑戰不容忽視。同時,我們要深刻認識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抓住用好深化改革開放、新技術革命、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新舊動能轉換、綠色發展、市場需求持續擴大、補齊民生短板的大好機遇,正確處理“變”與“不變”、“形”與“勢”、“穩”與“進”、“危”與“機”、“快”與“慢”的關系,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增創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逐步建立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准體系、統計體系和績效評價、政績考核辦法,聚焦新舊動能轉換和鄉村振興、海洋經濟、對外開放、軍民融合等戰略要地,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奮力蹚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必須牢牢把握穩中求進這個工作總基調。把“穩”放在首要位置,保持定力,穩扎穩打,提振市場信心。堅決打破傳統的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堅定不移壓減低端、淘汰落后,確保“騰籠”與“換鳥”有序銜接。大力發展“四新四化”,加速邁向創新驅動、內生發展的快車道,著力抓好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要事,推動經濟行穩致遠。必須牢牢把握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大力推進思想解放、觀念變革,推動國資國企、財稅金融、土地、市場准入、社會管理等領域改革走深走實,在改革的路上走得更快,把開放的大門開得更大,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以改革開放的新突破帶來社會生產力的大躍升。必須牢牢把握優化環境這個重要保障。瞄准市場主體反映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制度創新,凡是市場能自主調節的就讓市場來調節,凡是企業能干的就讓企業干,構建市場“無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社會“勤勞之手”各安其位、協同高效的制度環境。必須牢牢把握落實見效這個導向要求。把今年作為“工作落實年”,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和結果評價相統一,出台的政策、定下的事情,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形成條條塊塊同向發力、共抓典型推動落實的工作局面。

下一頁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