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這麼運動,“完美”對付節后綜合征

2019年02月14日16:04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告別了歡樂祥和的春節長假,你是否感嘆假期走了,肥肉卻留下了一堆?春節期間,大家平時的生活和工作節奏都被打亂了,很多人都是晚睡晚起、胡吃海喝,餐桌上還煙酒不離手。回到工作崗位,不僅要再次繃緊已經輕鬆很久的神經,而且還面臨人體生物鐘的再次調整。你是不是也感覺一進辦公室就感到渾身不適、四肢發軟、無精打採、精神無法集中?如果你也被這樣的“節后綜合征”擊中,別擔心,科學運動能夠盡快讓你從春節長假結束后的疲乏中恢復過來。

慢跑喚醒身體

如果在春節期間您沒能堅持運動,那麼重新開始跑步前,最好先從慢跑開始。最初三天,跑步不宜超過40分鐘,速度以呼吸順暢為宜,如果常年堅持跑步可以降低配速30秒至60秒,最高強度為脈搏不超過160次/分鐘。三天過后視身體狀態恢復情況提高跑量和速度。

經常做拉伸和放鬆運動會讓肌肉鬆弛並富有張力,而停歇一段時間后,肌肉的柔韌度和張力都會下降。為防止受傷,准備開跑之前一定不要忽略熱身運動。可以嘗試拉伸動作,或者以慢走-快走-慢跑的方法進行輕鬆的熱身跑。這樣能提升你的耐力,同時延長了訓練時間,身體也不會太累。

肌肉力量訓練

由於肌肉存在“運動記憶”,因此在恢復身體既往的運動狀態過程中,肌肉力量訓練可以簡單有效地增加肌肉耐力以及力量。通過一周到十天的時間恢復,能夠讓身體肌肉逐漸適應過往的運動量,迅速從疲勞中恢復。如平板支撐、腹橋支撐、扎馬步、靠牆半蹲等動作都能讓身體找到感覺。訓練量和強度大約為平時的80%。

春節期間大吃大喝不運動,很容易出現肌肉鬆弛,關節僵硬,核心力量下降等問題,而核心力量尤其是腹部力量對跑者來說尤為重要。所以,在進行慢跑恢復的期間,可以與核心力量訓練交替進行,一方面提高身體機能,另一方面減少膝蓋和足部的壓力,避免受傷。

每天超過一萬步

如果時間有限,又不願意懈怠下來,那麼健步走也是一個選擇。您可以選擇記錄每天的步行數,如果晚飯后45分鐘,還沒有完成10000步,不妨都用快走補完缺口。而當天氣條件不佳時,可以在家中或者健身房試試跑步機上快走。

腹部肥胖人群還可運用腹式呼吸做縮腹步行,要領是吸氣時腹部充分膨脹,呼氣時腹部則需要收縮,且盡可能地收緊。這樣有助於刺激腸胃蠕動,促進體內廢物排出,增加肺活量。進行縮腹步行時應該按照如下方法進行:在日常步行和站立時要用力縮小腹並配合腹式呼吸,這樣可以讓小腹肌肉變得結實,很好地達到減肥目的。

節后鍛煉注意補水與保暖

節后運動宜選擇有氧運動,但無論是游泳、羽毛球等運動還是跑步都需要循序漸進,讓身體逐步找回運動的感覺。由於春節期間缺少運動,運動時更要注意補水,運動前后進行拉伸,避免疲勞和運動損傷。注意保証睡眠,睡前3小時不宜運動,防止交感神經興奮性過高而影響睡眠。初春時節氣溫仍較低,運動時應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以及誘發心血管疾病。

慢性病患者的運動注意事項

運動是慢性病患者重要的康復措施之一,慢性病患者可根據自己的病情、年齡、體力、愛好等進行選擇運動形式,對於老年人,更應量力而行,隻能慢慢增加運動量,決不能操之過急。

高血壓患者的運動應以體力負擔不大、動作簡單易學、不過分低頭彎腰、動作緩慢有節奏、競爭不激烈的項目為首選。運動時以有氧訓練為主,這些運動包括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和體操等。如果選擇散步,時間可選在溫度適宜的下午、黃昏或臨睡前進行,一般為15-50分鐘,每天1-2次,速度可視身體狀況而定。選擇慢跑時最好先經過一個時期試行鍛煉,以10-12分鐘行走1公裡的速度急行1-2公裡,如無不適反應,再轉入慢跑鍛煉。練習太極拳每次運動時間以30分鐘以上為宜,可以每天進行。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最好選擇有減重目的及有效代謝血糖的有氧運動,運動強度當然不能太高,健走是最理想的運動,慢跑、自行車、體操、舞蹈、太極拳、太極舞,還有慢慢上下樓梯等較緩和的運動都合適,必須持之以恆。運動時間最好在飯后1-2小時,每次約30分鐘到1小時,一周至少3次。

對於心臟病患者,初期可以僅運動10-15分鐘,隨著心功能的恢復,可以堅持30分鐘或更長時間,一般以20分鐘到1小時為宜。每周保持3-5次,餐前、后2小時為宜。在運動過程中,應能確保正常的談話,如談話時感到氣促,說明強度過大,應加以調整。選擇自己喜歡的有氧運動,如散步、舞蹈、游泳或慢跑等,為保証安全,不妨讓親人或朋友一起參加鍛煉。對於低危病人,可以在院外進行運動鍛煉,而中高危病人,則建議在有康復治療中心的醫院進行。運動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時和醫生溝通。

(北京康復醫院勞模健康管理中心 關銳)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