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堅持發展“楓橋經驗”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浙江公安創新實踐“楓橋經驗”

記者  魏哲哲

2018年12月05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上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紹興諸暨市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了依靠群眾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周年。浙江各地公安堅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創新實踐打造“楓橋經驗”新樣板,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警力下沉,走透網格,吃透民意

織裡鎮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是中國最大的童裝產業市場。23平方公裡的中心鎮區聚集了10萬本地人口和35萬流動人口,是浙江省平均人口密度的30多倍,日平均接警量達200起,是浙江社會治安形勢最復雜的區域之一。

“一段時間以來,織裡公安面臨群體性事件、公共安全事故、交通違法等風險壓力。”織裡公安分局局長周興強介紹,正是堅持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多次進行改革,才實現了由亂到治的轉變。

“依托綜治網格,以鄉鎮、街道為載體,以社區、行政村為基本單元,我們建立了工作共商、信息共採、資源共享、矛盾共解、風險共防的‘五共’機制。”作為織裡公安分局軋村警務站站長,也是所轄的香圩墩園區的網格警長,退役軍人出身的陳建如,在集中精力做好人口管理、信息收集、消防安全監管等基礎工作的同時,組織動員轄區退役軍人,參與平安建設、服務群眾等各項工作。

走透網格,才能吃透民意、摸透實情。依靠警務網格力量,香圩墩網格由原來的矛盾頻發變為全市第一批“無賊網格”,做到了無發案、無事故、無糾紛。周興強介紹,“通過職能調整,實施警力下沉,派出所警力佔比由原來的45%提高到73.5%。” 

在一處高效節能電機創業園區項目現場,門口展示有織北派出所的項目警官公示牌。“項目警官分別由派出所基層民警、交通秩序民警和消防參謀擔任。”織北派出所所長蔣聰介紹,項目警官要深入項目現場排摸了解安全隱患、矛盾糾紛及違法犯罪線索,做到項目推進進度清楚,從業人員基本情況清楚,安全隱患清楚,矛盾糾紛及違法犯罪線索清楚,為項目順利落地提供有力支撐。

“我們開工一年多來,沒有發生過一起糾紛事件。”施工地現場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建筑工地關系復雜容易發生糾紛,甚至還會滋生涉黑涉惡的事件,有了項目警官的前期介入,有利於創建護航項目建設。記者了解到,在浙江省湖州市的409個建設工程項目,共落實項目警官438人,項目警官走訪排摸出涉及項目的各類不穩定因素49起,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47件,查破建設工程領域涉惡案件17起,打擊處理43人。

“鄉警”回歸,打造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每月至少回一次村、聯系一次村干部、溝通一次駐村民警”,這是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678名“鄉警”的行動指南。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公安分局交警大隊副大隊長朱列鋒就是“鄉警”的一員。每隔一段時間,朱列鋒都會抽空回趟老家上虞區豐惠鎮朱巷村,除了探親外,他還有一項特別的任務——巡村。“其實,就是在村裡走走,和鄉親們拉拉家常。”朱列鋒介紹,巡村一圈,常會有不少新發現,比如有村民抱怨村裡垃圾堆積的問題,需要及時和相關負責單位對接解決。

一般情況下,一個月至少回村聯系一次﹔在重要敏感節點、大型安保活動期間,列明鄉警返鄉需做好的針對性工作,合力防控風險﹔遇到突發事件,“鄉警”即時返鄉,發揮個體優勢,協助做好相關工作。朱列鋒介紹,“鄉警”回歸也有指導意見書,回歸時就要承擔起五大職能:講解安防知識、參與糾紛調解、掌握社情民意、協助村級治理、幫助群眾辦事。

組織民警“常回家看看”,旨在協助基層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記者了解到,2017年以來,紹興市上虞區公安分局因地制宜運用“楓橋經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核心要義,以破解基層派出所“事多人少”難題為切入點,以制度形式組織民警“常回家看看”。

“678名民警深入到全區365個行政村擔任‘鄉警’,利用業余時間協助農村基層組織和駐村民警做好農村警務工作。”紹興市上虞區公安分局政治處主任單建權介紹,“鄉警”大多來自農村、情系鄉土,都有著服務為民、反哺桑梓的強烈願望,原則上讓民警回原籍村報到,更有利於發揮個體優勢。

警務圍著民意轉,民警圍著百姓轉。“鄉警”回歸,上虞全區疑難復雜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到98.7%,同比提升20.1%﹔成功化解一起長達8年的信訪積案﹔110接報的矛盾糾紛警情同比下降21.8%,同一糾紛重復報警數同比下降49.5%,治安糾紛處罰率同比下降27.7%。

智慧安防,社區“小平安”累積社會大平安

居民小區是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中的基礎單位,隻有小區的小平安才能累積社會的大平安。“這個智能門磁報警器主要是安裝在門和窗上的,居民外出時,如果門窗被異常開啟,它就會通過手機APP報警,讓主人第一時間了解突發狀況。安裝了電子貓眼,如果有陌生人在門口逗留5秒以上,就能自動抓取拍攝,圖像實時傳給主人。”嘉興市嘉善縣公安局民警介紹,智慧安防讓群眾生活更安全、便利。

一段時間以來,電動自行車被偷盜的現象在小區時有發生,如何破解這個問題?在嘉善,不少小區給住戶的電動自行車安裝了一套設備。“住戶持有電動車智能鑰匙,並與住戶綁定信息,隻有當門禁卡與電動車車卡一致時,自動抬杆才會放行。”錦和苑小區保安羅鳳喜介紹,也就是說,即使電動車在小區內被盜,沒有門禁卡的小偷連小區大門也出不去。

除了安裝電動自行車防盜感應系統外,在小區門口還安裝了車牌抓拍、電動車防盜感應等系統,形成信息採集的虛擬截面,為小區筑起了一道無形的平安防護牆。

“人過留影、車過留牌”,如今“智安小區”在嘉善全縣范圍內推進。“在傳統小區人防、物防基礎上,‘智安小區’通過應用先進的物聯網、互聯網技術和智能防范工具對小區進行有利於犯罪預防和打擊的改造,並與數據分析、情報預警等軟件平台系統化融合,實現對社會治安管理全要素的動態感知,使之成為低犯罪率、高安全感的‘可防衛空間’,成為群眾家門口24小時無休的平安管家。”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依托智慧安防,已協助抓獲各類逃犯、涉毒人員等63名,破獲各類案件430余起,同時及時發出小區內預警信息,確保了小區“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05日 18 版)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