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堅持發展“楓橋經驗”

矛盾糾紛化解不留一處死角

廣州海珠區構建“點線面”相互貫通大調解網絡

2018年11月27日08:47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矛盾糾紛化解不留一處死角

廣州市海珠區南華西街鰲洲社區兩位因房屋漏水而產生矛盾的老鄰居經調解握手言和。

“我們公司跟天津一家外貿公司簽一個採購合同,押金付后天津公司卻沒有供貨,不僅不退押金,他們老板還拒絕與我們溝通。如果我們去天津找警察,他們會像您一樣幫我們調解嗎?”

10月23日,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鳳陽派出所康樂警務片片長蘇勇東收到一條俄羅斯姑娘朱麗葉的短信。

作為外籍在穗務工人員,朱麗葉不久前通過蘇勇東成功調解一起醫療糾紛,兩人因此成了朋友。

說起這段跨國友情,則完全有賴於海珠區司法局探索的“司警聯調”機制。

海珠區副區長陳建彬說,為了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海珠升級版,今年以來,海珠區不僅構建起“點線面”貫通的區、街、社區三級大調解網絡,司法局與法院、公安及交警等政府職能部門建立專業化“訴調對接”和“司警聯調”等聯調機制,還成立涉外和涉少數民族等一系列專業、行業調委會,並鼓勵指導建立特色民間調解組織,實現專業糾紛專人調,行業糾紛行家解,讓矛盾糾紛的化解不留一處死角。

有針對性調解破解難題

“你們不給我補償,我就不同意你們安裝電梯,你們也裝不成!”

“樓裡安裝電梯是為了方便全棟樓的居民,大家不用再費力爬樓梯,而且國土規劃部門也批准了,我們為什麼還要給你補償?”

不久前,海珠區某大學教職工宿舍安裝電梯時,一樓業主陳先生因為阻止施工,與樓上鄰居發生肢體沖突。

陳先生與樓上業主發生糾紛的這棟八層老住宅樓,住著不少大學退休老教師,每天進出爬樓梯成了多數業主的一大負累。為此,二樓以上14戶業主共同申請增設電梯並獲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証》。然而,一樓的陳先生卻認為增設電梯影響其住宅的通風採光,且施工和今后運行噪音都會對其造成嚴重影響,為此要求樓上業主予以補償。

由於樓上業主拒絕給予補償,協商未果后,陳先生在電梯施工時出面阻撓,並由此發生沖突。新港街道調委會介入調解后,立刻啟用該區預設的示范性電梯糾紛化解方案,協調派出所、城管局、國土規劃局、公職律師事務所等職能部門協同參與調解。不到一個月時間,雙方最終達成和解,由二樓以上業主對陳某分兩期進行補償,糾紛就此得以順利化解。

海珠區司法局局長何達洲說,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群眾訴求日益多元化,各種新型矛盾糾紛日益多發。為此,針對社會某一領域集中發生的矛盾糾紛,海珠區司法局探索整合各方調解力量,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調解。

海珠區現存大量老舊樓宇,因加裝電梯而引發的糾紛日益增多,成為社會治理一大難題。針對這一現象,海珠區司法局通過引導調解員積極參與此類糾紛化解,就住宅增設電梯的流程、標准、注意事項等對調解員進行專業培訓,引入律師專業力量參與調解,擬定示范性電梯糾紛化解方案等方式並舉,多渠道打造住宅增設電梯糾紛化解品牌法律服務。調解、司法確認、公証提存等一站式服務,使得舊樓增設電梯糾紛化解已經成為海珠區人民調解的一塊招牌。

2017年,全區共成功調解安裝電梯糾紛31宗﹔今年1至7月,成功調解41宗。而隨著糾紛數的增多,該類糾紛的調解成功率也在節節攀升。

專業行業糾紛行家化解

今年6月,海珠區鳳陽街調解中心正式成立,由此拉開了海珠區組建區、街調解中心和社區網格化調解的三級大調解網絡構建工作。

海珠區調處辦主任張應堅說,在實施三級大調解網絡工程中,海珠區實行社區調委會和街道調委會繁簡分流對接:社區內案情簡易糾紛,由社區調委會調解﹔案情較為復雜的,由街調解中心指導街道調委會介入調解﹔重大復雜的案件上報至區裡,由區調解中心統籌、協調全區職能部門及相關調解組織共同參與調解。

2017年7月,南洲街某建筑工地塔吊發生倒塌事故,造成7名工人死亡。

事件發生后,在區級層面統一部署下,南洲街、濱江街、海幢街等7個街道分別“一對一”做好死者家屬分流、安撫化解工作。海珠區調處辦指導七個街道調委會介入此起重大糾紛,通過統一認識和賠償標准,一個星期內就完成了該事故的所有善后民事賠償調解工作。

海珠區還實行專業、行業調委會與其他調委會專業分工對接,實現專業糾紛專人調,行業糾紛行家解。如醫療糾紛,在全區18個街道調委會設立醫療糾紛受理點和處理點,邀請新南方正醫調委化解醫療糾紛﹔成立由少數民族成員為骨干的區民族團結進步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專事涉少數民族糾紛。

陳建彬說,如今,海珠區已經打造起多層次、寬領域、規范化、縱橫交織、“點線面”貫通的人民調解網絡:在點上,組建區、街、社區多層次和企業、行業專業區域寬領域的三級五類342個調解組織,培養1281名專兼職、特聘人民調解員隊伍﹔在線上,與法院、公安、市場監管局、農業局、衛計委、婦聯、人社局、交警等部門建立糾紛聯調工作機制,形成多部門聯合“會診”、聯動“出診”的調解工作格局﹔在面上,依托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社區工作站及基層輿情信息網絡將工作重點向基層延伸,構筑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第一道防線。

目前,海珠區共有調委會297個,其中街道調委會18個、社區調委會265個、企業調委會5個、行業性專業性區域性調委會9個﹔共有駐公安派出所、駐區拘留所、律師、個人等各類調解工作室45個。

特色民間調解高效有力

“五類車”整治是當前城市管理的一個熱點課題,海珠區同樣面臨著這一難題。

一次,在“五類車”整治活動中,100多名“五類車”車主在東曉南路聚集圍堵,引發數百名群眾圍觀,一場群體性事件一觸即發。

就在危急時刻,鳳陽“老娘舅”們趕到現場,配合街道司法所和派出所,對車主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成功制止了矛盾升級,並最終勸說讓車主們配合政府的整治行動。

2012年,鳳陽街在轄區內全國最大的布匹批發交易市場建立廣東省首個異地務工人員聯誼會——“幸福平安鳳陽聯誼會”,並有意識地培養和吸收活動能力強、聯系范圍廣、熱心社區事務的私營企業主、個體工商戶或各省籍異地務工人員參與轄區內民間糾紛化解。這些被稱為“老娘舅”的調解員們,由於他們話鄉音、曉鄉情、敘鄉理,接受系統培訓后,說話更有說服力,易被理解和採納,由此成為街道和異地務工人員化解矛盾糾紛的“潤滑劑”。

為填補調解力量,海珠區司法局鼓勵引導街道、社區人民調解組織依據轄區發展方式或居民職業特點,經過幾年探索發展,形成一批獨具特色的民間調解模式,實現調解工作不留一處死角目標。其中,作為享譽世界的廣交會場址所在地,海珠區今年5月設立的琶洲國際會展區域調委會涉外調解工作室,及時、高效為外商在穗期間的糾紛化解發揮了特有作用。

今年春季交易會期間,一名伊朗籍外商因房東不配合做房屋租賃備案,導致其無法續簽簽証,繼而影響其在國內注冊公司的經營而引發糾紛。

涉外調解室聘請的外籍調解員迅速介入調解糾紛,多次幫助外商與房東進行翻譯溝通協調,聯系市出入境管理處跟進簽証事宜,最終幫助糾紛雙方解除租賃合同,並將相關情況向市出入境管理處進行說明,外商成功續簽了簽証。

統計數據顯示,近三年來,海珠區各調委會調解民間糾紛34768宗,成功調解34762宗,成功率99.98%,涉及人數89565人﹔其中,調解重大群體性糾紛270宗,成功率100%。

記者手記

廣州市海珠區積極探索打造多層次、寬領域、規范化的多元化人民調解組織體系,“點多、線長、面廣”的組織體系將人民調解的觸角無限延伸到基層社區和各行各業內部,有效夯實了人民調解的基石,推動了人民調解專業化、品質化、個性化。“訴調對接”“司警聯調”、醫患糾紛聯動處理機制、涉少數民族糾紛調解對接、涉外糾紛調解、糾紛化解繁簡分流對接……一大批特色調解品牌的孕育與成熟,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成為可能,體現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之多元、協商、依法、共治的本質,對新時代“楓橋經驗”升級版給出了最好的詮釋。

為進一步適應社會發展新常態,海珠區從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入手,在廣泛調動人民調解員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職業保障,力求實現人民調解可持續科學發展的同時,還致力於發展“特邀調解”“特色調解”“民間調解”,將商會、協會會長,少數民族精英,婦女干部和職工代表等吸收到調解組織並聘請為“特邀調解員”,一方面發揮內部自我約束、自我協調的作用,另一方面實現專業糾紛專人調、行業糾紛行家解,讓矛盾糾紛的化解不留一處死角。(記者 章寧旦 文/圖)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