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堅持發展“楓橋經驗”

源頭活水清如許——浙江公安在堅持中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2018年11月13日19:18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源頭活水清如許——浙江公安在堅持中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1963年,浙江紹興諸暨市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了依靠群眾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

由此,“楓橋經驗”從公安戰線發源、從浙江諸暨發端、從之江兩岸向全國發展。走過55年,“楓橋經驗”在各地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如今,在“楓橋經驗”的發源地——浙江,公安機關正勇立潮頭,續寫時代新篇。

深秋的楓溪,楓葉赤紅、涓流涌動、生機無限……

始終依靠黨的領導 推動共建共治共享

每晚7時,諸暨楓橋鎮。一支由老百姓組成的巡邏隊伍,身著統一服裝,在派出所民警的帶領下,活躍在楓橋鎮大街小巷。所到之處,人們倍感安心。

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紅楓義警”。“紅”代表黨建引領﹔“楓”代表“楓橋經驗”。

在黨組織的引領下,在公安機關的指導下,從群眾中來的“紅楓義警”,活躍在治安巡邏、法治宣傳、糾紛調解、文明勸導、社會關懷等服務群眾的方方面面。

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實現以黨建為引領、以法治為基礎的多元主體共同治理,正是“楓橋經驗”之所以經久不衰的最大優勢。

“紅楓義警”,就是這樣一個在黨的領導下,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引導社會組織、動員廣大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鮮活樣本。

哪裡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點,哪裡有基層社會治理的難點,哪裡就有共產黨員,哪裡就有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

諸暨市店口鎮產業發達,外來建設者數量遠超本地戶籍人口。每年暑假,從全國各地來到店口鎮跟父母團聚的孩子就有1000多人。如何照看好這些“小候鳥”,成為必須面對的一大難題。

2015年,店口鎮派出所對外來建設者中的共產黨員進行了摸底,成立了“新店口人”黨支部。在此基礎上成立了以流動黨員為核心成員的社會組織“新店口人先鋒隊”。

在“新店口人先鋒隊”組織下,“小候鳥夏令營”誕生,先鋒隊隊員和義工協會志願者聯合排班,每天輪流看護“小候鳥”,先鋒隊隊員還動員鎮上多家企業,為孩子們解決了午餐問題。

黨建引領、政府搭台、社會參與。“新店口人先鋒隊”只是諸暨市2000多個社會組織中的一個,諸暨全面建設、培育、服務、管理社會組織的專門機構,讓黨的領導始終發揮引領作用,成為社會組織不竭的力量源泉。

“紅楓義警”“新店口人先鋒隊”“烏鎮管家”“公民警校”……一個個社會組織不斷涌現,他們在矛盾化解、幫扶救助、慈善公益等領域發揮著積極作用,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逐漸形成。

自治法治德治 構建基層社會善治新體系

距離諸暨市200公裡的湖州織裡,是中國最大的童裝產業市場。“戶戶皆繡機,遍聞機杼聲”是這裡的真實寫照。

曾幾何時,廠多、人多、地方小,導致治安形勢復雜,而治理力量卻捉襟見肘。這個以童裝生產著稱的小鎮,在社會治理領域就像“大人穿童裝”。

創新發展“楓橋經驗”,成為織裡實現由亂到治的“密鑰”。

如今在織裡,全鎮17個社區、34個行政村被劃分為20個網格。每個網格配置一名社區民警、兩名網格協警,刑偵民警、治安民警、交巡警、消防參謀各一名,由社區民警擔任網格警長,網格警長常駐網格辦公,刑偵、治安民警每周至少安排一天到網格工作,諸多公安事項在網格內直接處置。

今天的織裡,“4+N”多元調解模式把矛盾有效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由派出所引導設立的綜合治理調解中心成了最有效最有力的矛盾化解組織形式。

這裡的調解員,被稱為“4+N”組成的“勸客團”:“4”是聯調律師、治安調解、勞動保障和綜治信訪4個部門﹔“N”是指商企衛隊、平安公益聯盟、商會組織、“平安大姐”、樓長……

今年,“4+N”調處中心已化解矛盾糾紛2052起。

“我做過租客也做過房東,打過工也做過老板,我是兒媳也是媳婦也是母親,鎮裡工人經歷的事情我們以前都經歷過,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來自遼寧海城的“平安大姐”徐維麗說,讓“娘家人”來管“婆家事”,用“鄉音”來解“鄉愁”,是他們調解矛盾的不二法門。

在浙江嘉興港區,今年這裡通過“治保110”機制處理的家庭、鄰裡、婚戀、商貿糾紛報警沒有一起轉為刑事案件,沒有一起釀成重大矛盾糾紛事件。

“我們把各村、社區治保主任組織起來,同我們一起出警處置糾紛類警情。”乍浦鎮黨委委員、派出所所長汪大用說,“治保110”機制發揮了治保主任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把大量的即時性矛盾化解在初始狀態,而且讓年輕民警跟著老治保主任學群眾工作方法﹔讓治保主任跟著公安機關學治安治理,實現“兩學習、兩促進”。

通過警務理念新轉變、警務手段新突破、警務方式新拓展,一批“楓橋式的基層所隊”在浙江各地生根發芽,推動了警務能力的大提升。

以人民為中心 把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根本標尺

“群眾想什麼,我們就干什麼。”這是浙江公安機關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向群眾許下的庄嚴承諾。

一個統一的網上警務服務平台、一張全覆蓋的警務工作站服務網、一支“忠誠、專注、貼心”的民警隊伍,讓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110’”。

“每月至少回一次村、聯系一次村干部、溝通一次駐村民警”,這是紹興市上虞區678名“鄉警”的行動指南。這樣的基層警務單元模式已覆蓋上虞區各鄉鎮街道,“1名駐村民警+1名鄉警+N名鄉賢”構成最小警務工作單元,以鄉賢、“鄉警”特有的親緣、人緣和地緣優勢,就地化解矛盾,成功率達98%以上。

上虞區公安分局交警大隊民警朱勇標是一名“鄉警”。如今,他不僅僅把自己的“返鄉”工作停留在化解矛盾糾紛上,為了提升村民的出行安全意識,他向村裡提出建設一條“交通安防體驗路”、開設“交通安全示范窗”,並由他定期來上安防課,受到村民的歡迎。

“楓橋經驗”一路走來,群眾路線始終是力量所系、初心所在。

——在諸暨市楓橋鎮,派出所服務窗口與鎮行政服務中心合署辦公,128項業務可以一次辦理。家門口警務室裡,隻要帶齊材料,隨時可以辦理車輛違法行為處理、身份証自助辦理、港澳簽注等業務。

——在嘉興市嘉善縣,依托大數據建成的“智安小區”為210個小區筑起了一道無形的防護牆。家庭監控系統、煙霧感應器、煤氣感應器、水浸檢測器……一個個以服務人民為設計理念的科技警務產品,讓老百姓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

——在紹興市上虞區,一個背包、幾本資料、幾張表格,“背包警務”就像把警務室搬到了群眾身邊,隻需一個電話轄區民警就會上門服務,小小背包成為山區群眾咨詢戶籍、戶口業務辦理的便民小窗口,也成為民警開展法治宣傳、收集各類社會信息的陣地。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平安中國”“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黨的十九大為推進社會治理指明了前進方向,提出了時代課題。在“楓橋經驗”的發源地——浙江,公安機關正與時俱進,不斷賦予“楓橋經驗”新的時代內涵,使之彰顯出強大的實踐力量和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新華社杭州11月13日電 記者熊豐)

(責編:王玥芳、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