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15:56 來源:法制日報
圖為全國人民調解專家陳鳳英(中)和團隊成員在進博會現場研究調解案例。
“上海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研究中心”近日成立,其發起者是上海融孚律師事務所,支持單位是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上海市法學會、上海市律協和上海銀行業糾紛調解中心。近年來,像這樣一些致力於研究解決前沿性、新型性、專業性矛盾糾紛的機構在上海不斷成立。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利益結構的深度調整,上海在對標全球卓越城市,推進國際經濟、國際金融、國際航運、國際貿易、國際科創“五大中心”建設的過程中,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復雜新型矛盾糾紛層出不窮,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和爭議,上海給出了新楓橋經驗的“上海版本”。
新型矛盾紛繁復雜
《法制日報》記者近日走進上海首家專調中心——浦東新區專業人民調解中心,前來這裡申請調解的群眾絡繹不絕。
“浦東是綜合配套改革的試驗田,現在又和自貿區合並了,經濟活躍度非常高,除了傳統矛盾糾紛外,大量新型糾紛也隨之而來。”浦東新區專調中心負責人沈東說。
在這裡,每天有大量的醫患糾紛、交通事故、民商事糾紛、知識產權糾紛,以及一些涉証券、基金、期貨等金融類糾紛得到有效化解。在交通事故調解組,前來調解的群眾排成長隊,這裡採取的是公安交警管定責、調解中心管調解、保險公司管理賠的一條龍調解模式,等候者雖多,但秩序井然,群眾滿意度非常高。
對近年來上海涌現出來的新型專業性矛盾糾紛進行梳理,較為突出的有涉外商事糾紛、新型金融糾紛、國際航運糾紛等幾大類。
比如,伴隨著自貿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實施,上海的涉外商事糾紛不斷增加,這些糾紛往往存在跨境調查取証難、域外公証認証程序繁瑣等難題,如何有效解決這些糾紛成為上海有關單位和部門必須面對的問題。
又如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以P2P為代表的網貸平台野蠻生長,接連引爆危機,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也受此干擾。這些糾紛往往復雜多樣,化解難度大。據上海高院統計,近五年來,一審金融糾紛案件高達47.8萬件。
上海市司法局基層處提供的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年均受理糾紛數量在20萬件以上,佔受理總量的60%以上。
“嚴峻的形勢同時也是巨大的機遇,近年來,為了有效化解紛繁復雜的新型矛盾糾紛,上海市在人民調解組織全覆蓋的基礎上,實現了16個區專調中心的全覆蓋。同時,我們還鼓勵和引導律師、公証員等法律服務工作者,培育和推動調解類社會組織,廣泛參與到矛盾糾紛的多元化解決機制中來,成效是顯著的。”上海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陸衛東說。
專業調解應勢而動
記者來到融孚律所的時候,這裡正在調解一起銀行理財產品糾紛,主持調解的是所裡的一名律師。
上海市律師協會副會長、融孚所高級合伙人呂琰告訴記者,他們在發起成立“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研究中心”的同時,又與上海市銀行業調解糾紛中心合作成立了滬上首家律所“金融糾紛調解工作室”。
他認為,律師參與調解具有專業性、中立性和靈活性特點,律所成立調解工作室能更好地與法院對接,充分發揮律師調解的優勢。
為了更好地鼓勵律師參與調解,上海高院和上海市司法局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在本市開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在市律協、區律工委設立律師調解中心,各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各律師事務所可設立律師調解工作室,老百姓可就近尋求幫助。
“讓專業人才干專業事,這對有效化解新型專業矛盾糾紛可謂對症下藥。”上海市司法局律管處負責人張銘說。
2011年注冊成立的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是國內專業從事商事調解的民辦非企業機構,近年來該機構通過市場化運作,化解了大量商事領域的專業糾紛。
不久前,歷經多年的百年老字號“宏濟堂”商標之爭終於塵埃落定,這一案件曾被法院裁決,但糾紛始終沒有有效解決,而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的及時出手,終使雙方握手言和。
目前,像這樣在民政局登記的“民非”調解組織有近百家,他們在政府引導下,按市場規律辦事,給當事人提供專業糾紛解決方案,成為專調力量的有效補充。
其實,上海專業調解的主力軍是各區全覆蓋的專調中心。記者在浦東新區專調中心了解到,這裡有76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平均年齡隻有35歲,他們具有法律、醫學、心理學、金融等專業背景。
據統計,去年一年該中心人均調解案件300余件。
專業內行,是他們的特色,也是當事人喜歡上這裡調解的主要原因。3年多來,該中心又陸續孵化出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迪士尼)糾紛調委會、上海証券期貨基金糾紛聯合調委會、新區工商聯民商事糾紛調委會等7家市、區級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有效化解紛繁復雜的各類新型糾紛。
以專調中心為主導,律師調解力量為輔助,第三方社會組織為補充,形成了上海獨有的社會新型矛盾糾紛化解網絡,在源頭上就地解決矛盾糾紛,大大緩解和降低了社會治理的成本和壓力。
先行先試持續發展
畢業季剛剛過去,3名“法學人民調解”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正式入職嘉定區專調中心。4年前,他們考入上海政法學院,並選擇了人民調解專業。
“學生除了要學法學基礎專業課程外,還要學習與人民調解相關的專業課程,如調解心理學、人民調解導論,以及醫患糾紛調解、道路交通調解等專業課程,其間還要參加一定時間的社會實踐。”上海政法學院法學院院長侯懷霞說。
正如其所說,近年來,為了保証專業調解體系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上海有計劃地開展了專調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在上海政法學院開設了法學人民調解專業,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大學也開設了相應的專業和課程。
在構筑人才保障機制的同時,上海又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為主,市場化運作為輔的經費保障機制。
記者了解到,上海以政府購買服務為主渠道的人民調解經費保障體系已經全面建立,該體系實行項目化運作,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不論是人才保障還是經費保障,其前提是制度保障。近年來,上海市陸續出台關於“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的意見”“推進專業人民調解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開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人民調解員行為規范”等制度和文件,為上海建成最具前瞻性的專業調解體系作出頂層設計。
記者手記
上海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正面向全球、面向未來,著力構筑新時代上海發展的戰略優勢。
記者在採訪中,深刻體會到上海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遭遇到的各種新問題、新情況、新矛盾、新糾紛,嚴峻形勢倒逼上海必須及時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新型矛盾糾紛的多元調解機制。
近年來,從專業人民調解中心的全覆蓋,到第三方調解組織的蓬勃發展,再到各種“民非”調解組織的試水創新,上海通過頂層設計,建立了從人才培養和儲備、經費的組織和落實,到各項制度制定和出台的一系列保障機制,最終建成一個新型矛盾糾紛多元調解機制,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記者 余東明 實習生 張海燕 文/圖)
相關專題 |
· 堅持發展“楓橋經驗”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