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健”識早知道

人到中年危機四伏,懂得這些養生招,繞開

2018年09月28日1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編者按: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與事業的重擔常常壓得人喘不過氣﹔人到中年,經歷過人生的各種酸甜苦辣,這些事或深或淺地刻在記憶中,變成帶笑或帶淚的記憶﹔人到中年大腹便便,腰間挂著“游泳圈”……中年油膩、中年危機……字字句句引人深思,你中年了嗎?人民健康網推出《“健”識早知道》專欄,專為你收集整理平時忽略的健康知識,做您的健康智庫,今天就為你整理出一些人到中年的一些保健知識,請你查收。

中年為何容易“發福”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珠江醫院內分泌科楊銳指出,並非所有人步入中年后都會肥胖。導致中年肥胖增多的原因,主要是幾個方面綜合的因素。首先是能量攝入與消耗不平衡。“這是主要的原因,也是可以控制的原因。”不良進餐方式在中年人人群中較為普遍。主要包括:應酬增多,外出就餐增多,導致攝入的熱量過多。肥胖者多存在脂類代謝紊亂,脂肪合成過多,而脂肪水解和脂肪分解氧化無明顯異常,導致脂代謝紊亂。

其次,基因組學的差異也是原因之一。楊銳指出,隨著研究的進展發現,由於肥胖基因多態性上的差異,使得在各年齡層次的人群都有對肥胖更易感者。而中年人,又恰好是在易感的年齡段。第三,不良的進餐方式及膳食結構改變,帶來腸道菌群結構發生適應性變化。腸道菌群失衡,導致短鏈脂肪酸和腸粘膜通透性增加,引發脂代謝紊亂。“腸道菌群失調與肥胖的發病機制日益受到重視,腸道菌群種類和數量的改變,是導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有科學研究顯示,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在過了25歲以后會慢慢下降,平均每10年減少2%-5%。這也意味著,年輕時我們大魚大肉胡吃海喝,身體能消耗大量的熱量。但隨著年齡增大,新陳代謝的速度降低,我們攝入同等的熱量,能消耗轉化掉的卻遠不如年輕時,因此囤積在最容易積累脂肪的腰腹部。

中年“油膩”暗藏健康風險

肥胖帶來的“油膩感”還暗藏健康問題。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徐谷根介紹,比較常見的慢性病,比如心血管病、腦血管病、糖尿病等都和肥胖有密切的關系。約50%的2型糖尿病、30%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及10%-40%的癌症是由肥胖或超重引起的,肥胖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導致疾病負擔的十大危險因素之一。“中國人的肥胖主要是蘋果形肥胖,脂肪主要是堆積在腰部,內臟周圍的脂肪比較多,更易患各種慢性病﹔而西方人的肥胖通常是梨形肥胖,脂肪堆積在大腿和臀部,患慢性病概率低。”

如何避免中年“油膩”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珠江醫院內分泌科陳容平博士認為,首先,限制熱量的攝入是目前最為科學、最為有效的避免肥胖的方法。也就是說,既然知道人到中年,就要“管住嘴”。其次,當然是“邁開腿”。堅持規律的運動對於油膩感也至關重要。所謂規律,是指每周保証一定的運動次數,每次運動保証一定的時間,選擇符合自身身體狀態的運動方式。主要是保証能量的消耗,運動也有利於良好心態的養成。對於體力下降的中年人來說,激烈的運動或許負累太重,也難以堅持。但慢跑或快慢走交替以及游泳,都是很好的利於減肥的方式。運動到微微出汗的狀態,也有祛濕的效果。對於想要減掉小肚腩的中年女性來說,每天睡前在床上做十分鐘“踩單車”動作也是不錯的選擇。

保証足夠的睡眠也相當重要。一般來說,中年人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7小時。中午休息時間最好保持在30分鐘到40分鐘左右。熬夜和不規律休息,會增加肥胖的發生幾率。此外,抑郁狀態是肥胖的一個重要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有利於保持身材。中年人通常上有老下有小,事業要拼家庭要兼顧,心理壓力通常較大,日常更要注意疏解心理壓力,避免抑郁狀態。【詳細】

人到中年,五不扛

不扛病。胃疼了吃點胃藥,肩膀疼了貼膏藥,頭疼了吃點去痛片,這些已經成為不少中年人的生活常態。殊不知,頭疼、胃疼、身體發麻等症狀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一味漠視、吃點藥敷衍了事,容易小病拖成大病。比如,經常頭疼、頭暈可能與高血壓、頸椎病有關﹔經常胃疼可能是患了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需要做胃鏡排除惡性病變﹔上下樓吃力、心慌可能是心臟出了問題。無論是哪種疾病,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防微杜漸、及早干預,時間再緊張,也要在身體不適時盡快就醫,並調整生活方式。

不扛餓。客戶文案沒做完,臨時又加了一台手術……此時,很多人會選擇“忍飢挨餓”,等加班結束再飽餐一頓。研究發現,飢餓時血糖降低,會產生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疲勞等問題,甚至影響大腦功能,導致智力下降。另外,不按時吃飯的人比正常飲食者的膽固醇高33%。經常不按時吃飯,膽囊不收縮,久而久之會引發膽結石。因此,一定要保証三餐規律,尤其是午餐和晚餐,不要過度拖延,可以在辦公室准備一些水果、餅干、充足的水等,及時給身體“加滿油”。

不扛困。長期熬夜,容易打亂生物鐘,導致患冠心病、高血壓、心肌梗死的幾率升高。睡眠不足還會導致脫發、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另外,很多中年人在加了一宿班后開車回家,迷糊狀態下開車的反應速度等同於酒駕的反應,極易引起交通事故。建議晚上盡量在11點前入睡,早上7點左右起床。即使不能保証睡眠時間,也要適當補覺,提高睡眠質量。

不扛累。正所謂積勞成疾,人的很多疾病都是累出來的,長期過度疲勞會出現焦慮、失眠、記憶力減退、精神抑郁等問題,嚴重的還可能導致猝死。當感覺體力不支時,証明你已經處於勞累狀態,必須好好休息,恢復體力。每連續工作2小時,就應停下來,聽聽音樂,放鬆下身心,小憩15分鐘。另外,疲勞過度者要注意多補充營養物質,但切記飲食不能過於油膩,果蔬、魚肉等是不錯的選擇。此外,還應調整好工作和生活節奏,讓自己慢下來,享受當下,反而會提高工作效率。平時可以多做些有氧運動,比如跑步、騎車。

不扛壓。中國人的性格比較隱忍,很多中年男性有苦有累自己扛,有了苦悶情緒也憋著不說,長期精神高度緊張、得不到釋放,就會扛出大問題。所以,一定要學會為自己減壓。一是積極面對難題,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素質、知識才能、社會適應能力等,盡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二是可以約三五好友郊游、擁抱大自然,到戶外做做運動或者去唱唱歌﹔三是按摩也有助於釋放壓力。【詳細】

糾結過去引發中年危機

人到中年,肯定會經歷人生的各種酸甜苦辣,這些事深深淺淺地刻在記憶中,變成帶笑或帶淚的記憶。如果其中某些事讓人憂心忡忡、焦慮不已,甚至影響了身體健康,就應該果斷忘記。美國“博聞網”刊載的一項調查顯示,75%的頸椎疼痛、80%的頭痛、99%的腹脹以及90%的疲勞都是由負面情緒引起的,健康狀況與情緒波動息息相關。

人到中年最該忘記五件事

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宋崇升介紹,40歲以上人群大多扮演著多重角色,事業和家庭的壓力使這一人群更容易出現心理危機。不少中年人對曾經或正在發生的事情耿耿於懷,加重了心理負擔。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應用中心測評主管肖震宇、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徐藝櫻和宋崇升三位專家指出,人到中年,以下五件事最應該忘記。

追不回來的債。人一輩子會欠兩種債:金錢債和人情債。兩肋插刀過的兄弟在自己有難時消失無蹤﹔慷慨解囊過的朋友自此絕口不提還錢的事。無論情感還是利益,如果一直記在心上等於要繼續為這些要不回來的“債”支付高昂的健康利息,不但越陷越深,還會日夜折磨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忘記,將這些付出打包、封存,擱置到過去的時光裡,將目光聚集在當下,感恩現在擁有的幸福。

等不來的道歉。人到中年,肯定經歷過一些不公和傷害,一直耿耿於懷卻怎麼也等不來的道歉,就像期盼無中生有。何不學會寬恕,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國外有句諺語,“會犯錯的是人,會寬恕的是神”,中國也有俗語,“宰相肚裡能撐船”,等不來的道歉就不必再等,這樣才能活得更輕鬆。

來不及說的抱歉。年輕時因沖動或賭氣對別人造成的傷害,經過時間沉澱后,想和對方說聲對不起,但有可能已經物是人非,彼此天各一方。心懷愧疚是一種良知,是對過往的懺悔。不妨將愧疚轉變成動力,通過幫助他人來彌補曾經的過失,用善意溫暖更多人。

努力后的不得志。年輕時拼命奮斗,卻發現屢屢碰壁,金錢、名譽都沒得到,感覺一切都付諸東流。其實,人往往隻看到自己缺少的,而常常忽視已經獲得的。因為得不到的東西而郁郁寡歡,卻忘了要珍惜一直擁有的親情和友情。中年人更需要一顆寧靜的心,能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付出是獨一無二的。人到中年,是時候丟掉被人衡量的恐慌了,大可以施展才華,無需在意他人的評價,可以集中注意力做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以收獲內心的滿足。

身份帶來的榮光。曾經“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如今回歸家庭,瑣事圍繞身邊﹔曾經享受的禮遇和關注,都隨著卸任不再有。對過去權勢地位的留戀,無形中把自己標簽化了,被放大的榮光掩蓋了自己真實的價值。成就一個人的是伴隨終身的經歷和體驗,而不是外在的名聲。背負著這些榮譽不但步履蹣跚,還會因為擔心他人的無視而焦慮。忘記身份,追求內在的充盈,會讓中年人的生命更加飽滿,充滿質感。

肖震宇認為,到了中年,更應該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不要對回不去的過往念念不忘,讓過去的事情再影響現在的生活﹔也不要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擔心害怕。人生就像爬山,年輕時從山腳開始摸爬滾打往上沖,一路上遭遇各種磨難﹔中年時爬到山頂,一覽眾山小,不禁洋洋得意。但是,人不可能永遠留在山頂,當身心受到外物所累,不妨放下沉重的行囊,用心欣賞曾經錯過的沿途美景。【詳細】

人到中年必須排出體內6大陰毒

人到中年以后,體內的陰氣開始增加,陽氣逐漸消退,這是生命的自然規律。隨著陰氣的增長,身體裡面積累了許多過剩的濁物,即中醫所說的“陰毒”。陰毒包括水毒、濕毒、脂毒、痰毒、瘀毒和氣毒,學會排出這些陰毒,才能為體內陽氣爭取生存的空間。

水毒。陰毒中最嚴重的就是水毒,一般由腎功能衰弱引起。40歲以上的人應該注意,如果早上起來下眼皮、腳踝浮腫,很有可能就是水濁。想要驅逐水毒,首先要看醫生,檢查腎臟和心臟有無疾病,如果水毒是因腎功能不好導致的,可以服用金匱腎氣丸,通過溫腎來調動機體的氣化能力﹔如果腎臟和心臟都沒有病,那說明氣血運行不好,需要多運動,飲食上可多吃一些除水濕的絲瓜、冬瓜等。

濕毒。濕是水的異常形態,由水轉化而來。體內有濕毒的人,一般表現為舌苔白膩、惡心、不想吃飯、大便不成形等。濕毒主要是因脾氣虛,不能化濕導致的。我們常吃的食物中,豆類最養脾,可以用各種豆子熬成粥喝﹔還可以用黨參、白術燉肉吃,有不錯的健脾除濕、升清降濁效果。

痰毒。有的人早上起來不停吐痰,沒完沒了,這就說明有痰毒了。痰毒一般由飲食而來,或因肺功能不好導致。如果氣管不好,痰多,可以喝二陳湯來治愈,一服藥茯苓、法半夏、陳皮各10克,甘草6克,用水煮了喝,喝上7天痰即可化。日常飲食上,蘿卜是最好的化痰食物,可以買生蘿卜加點香醋涼拌吃﹔另外還可以多吃冬瓜、無花果、紫菜、羅漢果等清熱化痰之品。

脂毒。有脂毒的人一般偏胖、脂肪較多,經常喝酒、吃肉、吃油炸食品,對肝臟傷害很大,易得脂肪肝等疾病。想清除脂毒,首先要降血脂,建議用山楂、荷葉煮水喝,可化痰降脂﹔平時應多吃洋蔥等蔬菜﹔還可按揉小腿上的豐隆穴(位於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處),可以消食導滯,減少脂肪。

瘀毒。瘀毒是指藏在血液裡的毒,大多是從中年開始出現的,一般表現為舌下脈絡發紫、容易健忘、皮膚干燥、胸悶憋氣、臉色暗等。有瘀毒的人,可以服丹七片,也可以用丹參或山楂泡水喝,可以活血化瘀,清除血管垃圾。

氣毒。氣毒是存在肺裡面的毒,中醫認為“肺主氣”、“腎主納氣”,有氣毒的人往往肺腎功能不好,一般身上氣味大,如有口臭、汗臭等。為了防止氣毒,可以每天早起做深呼吸,即“呼吸吐納”,把肺中的濁氣排出來,保持體內空氣的新鮮。【詳細】

中年養生,從養成這幾個習慣開始

談及“養生”,多數人會認為那是老人的事,至少退休以后才需要考慮。然而事實上,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年人也“疾病纏身”,身體不堪一擊。

臨床上不難看到這樣的現象,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正趨於年輕化。

因此,養生應從中青年開始,抓住重點,防患於未然。對男性來說,最好從年輕時就養成熱愛鍛煉的習慣,不要中了“煙酒”的招﹔推掉一些不必要的餐桌應酬,而可以用結伴健身、郊外遠足等方式,打造人脈圈。女性朋友則要學會給自己減壓,不要完全被生活、工作的瑣事困住,每周可給自己留出一段時間,與閨蜜逛街、談心等,以免將不良情緒積壓在心裡。寬容和理解他人,知足常樂。

一日三餐要按時,不要經常變換。同時根據中醫的“順應四時”觀點,合理調整起居生活。可以試著過一下“老年式”的生活。那就是早晚遛遛彎,晚飯后看看電視劇,通過這樣的辦法讓自己暫時脫離工作和事業,真正放鬆大腦。

堅持健康飲食。中醫認為,“高粱原味,足生大疔”。飲食合理最好的辦法是在家吃飯,做到葷素搭配、食量適度。人到中年后,還要有意識地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高蛋白食物,延遲中、老年人疾病的發生。

把運動融入生活。在我看來,最好的運動是散步和爬樓。可以與工作或生活結合起來,比如上班少坐兩站地,回家爬幾層樓等。

保持樂觀情緒。上班時要精力集中工作,下班后要學會休息與放鬆。遇到問題要換位思維,多想積極向上的一面,善於思考,並善於傾訴,隻有這樣,才能心情舒暢。【詳細】

人到中年 保養腸胃 先抓三餐

人到中年,事業進入加速期,在家庭中也扮演頂梁柱的角色。但衰老也常常從中年開始,特別是腸胃,如果不加以重視,多種疾病就會隨之而來。

北京中醫醫院前院長乾構指出,愛護腸胃首先要從控制飲食做起。盡量做到三餐規律,無論怎樣,早飯一定要吃。中老年人的腸胃功能已經開始退化,生活要盡量規律。中年人一定要謹記吃飯時要“吃少、吃慢、嚼爛”,吃少,就是要吃七成飽,不過飽﹔吃慢就是要一口飯一口菜嚼50遍,不要狼吞虎咽。

對於經常出現胃脹、消化不良等狀態的中年人,李乾構建議可以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茯苓、蓮子等,這些藥食同源的食物有助於健脾胃,另外,可以喝點酸奶進行調節,酸奶經過發酵更容易消化,最好喝益菌多的酸奶。

李乾構還強調鍛煉有助於腸道保健。壓力會影響腸道蠕動,而運動可以釋放壓力,刺激腸道蠕動。此外,運動也會讓人釋放多巴胺,使人感到快樂。

最后,中年人要少吃垃圾食品,如方便面、油炸食品等,這些食物雖然口感較好,但營養極低,特別是油炸食品,營養早已在高溫下損失殆盡。吃多了不僅會讓人長胖,更會增加中老年人的腸胃負擔。【詳細】

(責編:程宏毅、姜萍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