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虞金星 潘旭濤
2018年09月21日07: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9月20日,深圳。人民日報社、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大國攻堅 決勝2020”精准扶貧論壇在這裡召開。
台風“山竹”消散不久,這個城市已迅速回過神來,重新進入它的快節奏。
40年前,中國富起來的進程從這裡起步。如今,論壇在這裡召開,聚焦的是另一場攻堅戰——決勝脫貧攻堅。
感受到一股磅礡的力量
這確實是一場攻堅戰。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把精准脫貧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這場攻堅戰,時間緊,分秒必爭。
“集眾智、聚合力,同心同向、攻堅克難,為中國的脫貧攻堅和世界減貧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謝經榮在致辭中表達期待。
本次精准扶貧論壇與第六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深度融合。由民政部等多部門和單位主辦的慈展會,本屆也特別把主題定為“聚焦精准扶貧,共創美好生活”,專設主題展區,展示社會扶貧領域的優秀項目。
相關部委的負責人來了,鄉村一線扶貧的工作者來了,國內外關注我國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專家學者也來了……一場重量級論壇、多場主題演講與圓桌會議、大量案例分享與展示。
“我們深刻地體會到社會力量對脫貧攻堅高度的關注和重視,也深刻地體會到社會力量是一股磅礡的力量。”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表示。
20日下午的“電商助力打造扶貧品牌”圓桌論壇上,京東發布的《2018扶貧品牌報告》則從互聯網技術的角度印証了歐青平的感知。《報告》通過大量交易行為的大數據來關注互聯網在扶貧中的作用,發現其中之一就是農產品的線上消費越來越深入人們的生活,線上扶貧迎來新契機。
脫貧攻堅中的“扶貧模式創新”尤其受人關注。易地搬遷如何讓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還能致富,如何不增貧困戶成本又能守住規定的紅線?在圓桌論壇上,來自四川廣元朝天區的扶貧干部楊維政帶來一線的問題。
40個成功案例,40個扶貧故事
問題來自一線,模式創新也往往總結自一線經驗。
20日下午,論壇案例分享環節,來自扶貧一線的代表帶來自己的故事。
河北的一個小山村,在中國三星的幫助下,探索旅游扶貧,引來埃塞俄比亞、南非、柬埔寨的農業部長前來考察學習。
安徽的一個貧困縣,與中利集團簽訂協議,在廢水塘和荒山地上建起光伏農場,貧困戶既能搞種養,又能拿到發電分紅。
案例自4月26日啟動征集,共收到約650個報名案例。專家委員會從中選出60個入圍案例,通過人民日報客戶端收集網友意見,最終確定了40個在論壇上分享的案例。
“案例征集從綜合治理、要素投入、能力建設、產業發展4個維度入手。”中國扶貧基金會理事長鄭文凱說,“希望能給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提供有益的借鑒”。
貧困是多維的,貧困治理往往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治理。
恆大集團將產業扶貧、搬遷扶貧和就業扶貧相結合,不僅出資金,還出團隊、出技術、出管理、出思路,抽調2108人組成扶貧團隊,常駐烏蒙山區,建設50個新農村、12個移民社區。
要素投入是貧困治理的重要條件,金融扶貧是要素投入的典型形式。
中國農業銀行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發放小額扶貧貸款,每年服務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110萬。
貧困問題常常與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不足有關,因此,能力建設是消除貧困的關鍵所在。
從2015年開始,五糧液集團對口幫扶四川興文縣。為真正實現產業扶貧,五糧液集團捐贈縫紉設備330台,直接在興文縣開辦了扶貧車間,並對村民進行縫紉技能培訓。
立足當地特色,發展相關產業,這是很多地方脫貧的重要途徑。
碧桂園在廣西田東、江西興國等10個貧困縣,開展苗木產業扶貧,並聯動碧桂園現代農業公司,幫助各縣挖掘特色優質農副產品。
將八方支援的合力轉化為萬眾一心的動力
幾個月的征集篩選所展示的案例,看起來數量不少,卻只是這廣袤土地上正在發生的脫貧攻堅故事之一粟。
紀錄片《中國扶貧在路上》同樣是記錄扶貧脫貧故事的成果。這部入選中宣部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工程的大型紀錄片,由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制。它走訪拍攝了全國16個省區市、50余個縣市、100余個村庄,收集全國各地典型扶貧案例100余個。
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階段,要把更多好做法及時傳播開來。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說,媒體要“將八方支援的合力轉化為萬眾一心的動力”。
作為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充分動員全報社資源,凝聚起“人民系”媒體矩陣聯動傳播的強大合力。論壇上,人民日報宣布啟動精准扶貧大型採訪活動,人民日報客戶端扶貧頻道上線,“扶貧在線”客戶端2.0上線。
企業同樣期待參與精准扶貧。格蘭仕集團董事長、總裁梁昭賢說,企業參與精准扶貧要有重點,“最好是與企業自身行業相關的范圍”。
論壇上,格蘭仕集團與河北灤平縣扶貧辦簽訂精准扶貧計劃。將在灤平啟動的格蘭仕“叮未來”計劃,就是發揮格蘭仕自身特長,解決貧困地區中小學食堂設備不齊全等問題。
同期,還有3場對口扶貧簽約儀式舉行——阿裡巴巴脫貧基金與四川平武縣簽訂生態脫貧試點戰略合作協議,中利集團與西藏山南市乃東區簽訂“貧困村光伏農場”協議,相宜本草與西藏山南市桑日縣洛村簽訂“紅景天種植公益項目”協議。
在20日上午進行的“慈善與脫貧”主題演講中,聯合國助理秘書長、開發計劃署助理署長兼亞太局局長徐浩良說,中國慈善發展經驗讓人驚嘆。
無數江河正匯成新時代的潮涌,無數身影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隻為了我們共同的事業!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21日 12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