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 紅 嚴 瑜
2018年09月06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
圖為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列車員在中國建造的亞吉鐵路拉布車站檢票。 |
![]() |
圖為中國企業在摩洛哥瓦爾扎扎特承建的努奧光熱電站項目二期工程。 |
![]() |
圖為在加納東部省阿格亞夸村,一名女子從中國援建的水井打水。 |
“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同12億多非洲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始終尊重非洲、熱愛非洲、支持非洲,堅持做到‘五不’,即:不干預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內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不在對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在對非投資融資中謀取政治私利。中國希望各國都能在處理非洲事務時做到這‘五不’。”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3日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講話時,提出的中國對非合作“五不”,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繼承和發展,答時代之問,啟未來之程,體現出新時代中非關系的鮮明特征。對此,非洲朋友由衷贊賞。
“中國是非洲的真誠伙伴和朋友,非洲人民反對外界毫無根據地指責中國”
“中國永遠是非洲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這是中國對中非關系的定位。“五不”原則,正是中國與非洲兄弟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有力詮釋。
對此,非洲國家向來給予充分肯定和由衷感謝。
在非盟輪值主席、盧旺達總統卡加梅眼中,中國是一個“更尊敬的伙伴”,“非洲和中國的關系是建立在平等、相互尊重和對共同幸福的承諾基礎上的,我們與中國日益增強的關系不以任何人的損失為代價”。
赤道幾內亞總統奧比昂表示,赤道幾內亞和中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傳統友誼不斷鞏固發展,歷久彌堅。中國不干預赤道幾內亞的內政,雙方以誠相待。
盧旺達發展署首席執行官哈蒂杰卡也表示,非中合作互惠互利,不附加任何條件,獲得了盧旺達人民的真誠感謝。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副主任楊寶榮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五不”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繼承和發展。“新時期下,中非合作更突出經濟領域的合作。相比一些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在對非合作中附加政治條件,‘五不’更能體現出新時代中非合作的鮮明特征,即在經濟合作當中不把意識形態、發展觀念強加給非洲。”
在非洲國家看來,中國提出的“五不”原則,是對西方一些人有關“新殖民主義”等抹黑中非合作論調的最好駁斥。
“中非合作沒有‘新殖民主義’”,南非總統拉馬福薩直言,中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與非洲國家開展合作,中非間的雙贏合作正是非洲國家所歡迎的。
南蘇丹總統基爾認為,“新殖民主義”等攻擊抹黑中非合作的論調來自那些不希望看到非中友好合作的人,因為他們認為中非合作損害了他們的利益。這種說法毫無事實依據。中國是非洲真正的貿易伙伴,中非合作建立在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是不附加任何先決條件的,這真實地反映了我們彼此尊重的美好初衷。
“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殖民過非洲。現在中國是非洲的最大貿易伙伴,為非洲提供各種發展機會,而那些指指點點的西方國家都在哪兒呢?”針對西方的不實指責,津巴布韋駐華大使保羅奇卡瓦如此犀利反問,“津巴布韋和中國經濟體量懸殊,但當津巴布韋遇到問題時,中國總是和我們共同尋求解決辦法,尋求平等合作。”
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也認為,中國始終對非洲國家平等相待,“中國是非洲的真誠伙伴和朋友,非洲人民反對外界毫無根據地指責中國”。
如今,不少西方學者和媒體也摘下“有色眼鏡”,扭轉固有偏見,更加客觀准確地看待中非合作的真實情形。
“不少非洲人挺喜歡這種平等的交往模式”。著有《龍的禮物——中國在非洲的真實故事》的美國學者布羅蒂加姆就曾指出,歐美國家對非關系側重於單一援助且附加援助條件,而中國更樂於以雙贏為目標、以平等伙伴的姿態面對非洲,展開集合了援助、投資和貿易等多途徑的有效實踐。
德國《曼海姆晨報》近來在分析中國在非洲成功的秘訣時,總結出三條關鍵原因:第一,“務實的承諾”,中國認真對待非洲國家,不像西方的政治家那樣高高在上。其次,中國為基礎設施投入大量資金,中國的合作項目對非洲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第三,中國不干涉非洲國家內政。
“中國貸款都投給了助力非洲走上發展之路的項目和領域,何來陷阱之說?”
近年來,中非越走越近。《華盛頓郵報》網站刊文稱,20年前,在對非投資中,中國隻佔相對較小的份額﹔20年后,中國已經成為非洲大陸的最大經濟合作伙伴。美國麥肯錫咨詢公司去年發布的報告顯示,過去20年裡,中非雙邊貿易額年增長率約為20%。
這引發了西方的焦慮。所謂“債務陷阱”的言論開始滿天飛。然而,鞋子合不合適隻有腳知道。
《華盛頓郵報》網站引用卡加梅的話表示,其他國家不應該把中國對非投資看作“債務陷阱”,而應該問問自己為什麼不能像中國一樣給予非洲同樣的幫助。非中合作完善非洲基礎設施條件,推進了非洲工業化發展進程﹔增加就業機會,改善了人民生活。“就債務問題而言,事實上,哪個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過債務?沒有資金怎麼展開建設?中國的貸款都投給了助力非洲走上發展之路的項目和領域,何來陷阱之說?”卡加梅表示,“我們很清楚,中國是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
吉布提共和國總統蓋萊也認為,非中合作歷史是建立在互利共贏和相互尊重基礎之上的,這與一些外界勢力別有用心的渲染大相徑庭。
“(中國對非洲的幫助)不是政治游戲,中國沒有這樣的政治意圖。”出席中非企業家論壇的烏干達投資局董事會成員奧立佛·基貢苟表示,中國已從一個欠發達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經歷了非洲國家現在的發展階段,並在有能力的時候提供幫助,這些融資將有助於減少非洲的貧困和其他問題,我們感激不盡。”
正如多個非洲國家領導人指出的,中國所做的是在合理范圍內釋放非洲國家的發展潛力。
加蓬外交國務部長伊蒙戈表示,中國對非借貸,一直很注意每個非洲國家的負債程度是否合理,是否在可承受范圍。
利比裡亞財政和發展規劃部長塞繆爾·特韋說,非洲國家非常贊賞中國為非洲發展提供的各方面支持,不認為中國給非洲造成了“債務陷阱”。特韋表示,中國為非洲國家帶來了急需的資金支持,幫助釋放非洲國家的發展潛力。
“不少非洲國家領導人提出,非洲之前在與前殖民宗主國或西方國家的合作中,曾經寄予很大期望,希望西方國家能在合作中通過投融資以促進非洲的發展。但實際上,西方國家並沒有將更多的關注放在非洲,從而導致非洲長期以來渴望發展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相比之下,中國的經濟合作從來不是要影響非洲的政治發展或道路選擇。”楊寶榮認為,中國在非洲的投融資合作是完全符合市場規律的,彌補了西方國家在對非合作中的長期缺位,更加切合非洲自身的發展需求,也能幫助非洲更好地應對當前宏觀經濟下行以及外部經濟沖擊帶來的風險。
如卡加梅所說,非中合作所帶來的種種好處是實實在在的,對來非洲投資興業的各方都有益。“非洲人民都見証了中非合作為非洲帶來發展機遇。”
“非洲國家與中國達成多項真正雙贏的協議,沒有西方國家那樣的苛刻條件”
英國學者馬丁·雅克直白地指出:中國在非洲投資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然而西方媒體的評論卻酸溜溜的。事實上,中非合作是非常成功的。現在,很多非洲國家的狀況都有改善,經濟比10年、15年前實現了增長。他認為,正是中非合作帶動非洲國家真正走出發展困境。
如今,中國已連續9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全面落實,為非洲國家創造近90萬個就業崗位,為非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顯而易見,非洲從中非合作中得到的不是“陷阱”,而是實實在在的“餡餅”。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蓋萊表示,根據去年的一份報告,接近90%在非洲投資興業的中國企業是私企,這些企業雇佣的員工中,89%是非洲當地員工,這成功創造了數以百萬計的就業崗位。同時,中國企業授人以漁,給當地帶來了技術培訓的機會。
在此之前,西方國家曾有論調,稱中國通過“債務”讓非洲國家更加依賴自己。但是,事實上,中國一直支持非洲培育不依賴原材料出口的內生增長能力為切入點,增強非洲第二、三產業生產能力,推動中非經貿合作轉型升級,為非洲發展提供不附加政治條件的各類幫助和支持。
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為非洲提升了“造血”能力,助力其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尼日爾,中尼油氣合作阿加德姆上下游一體化項目的竣工,標志著尼日爾從此步入產油國行列。在坦桑尼亞,中國農業專家通過“千戶萬畝玉米高產示范工程”,向當地農戶傳授勞動密集型耕種技術,為保障坦桑尼亞糧食安全和減貧作出了貢獻。
中非合作總是精挑細選對非洲經濟增長和轉型有重要作用的突破口。比如,肯尼亞總統烏胡魯·肯雅塔說,連接肯尼亞東部港口城市蒙巴薩與首都內羅畢的蒙內鐵路,對肯尼亞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1.5%,將推動肯尼亞工業化進程、實現經濟轉型。
奧比昂也表示,赤道幾內亞的發展和轉型得益於中國企業的貢獻。無論是在道路、港口等項目工地上,還是在醫院、學校等民生工程中,都能看到中國人的身影,這些合作項目有力促進了赤道幾內亞經濟和社會發展。
對於非洲國家的需求,中國總是積極回應。面對非洲國家進一步推動本國制造業發展的期望,中國就在此次北京峰會上做出相關承諾。英國《金融時報》網站文章指出,渣打銀行首席非洲經濟學家拉茲亞·汗認為,50億美元的從非洲進口專項資金是對貿易再平衡的廣泛承諾,也可被視為幫助非洲制造業啟動的承諾。事實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大約13%的中國對非投資流向制造業。
英國廣播公司也引述加納投資分析師科托赫的觀點稱,非洲在與中國的貿易、投資和融資項目中收獲巨大,“非洲國家與中國達成多項真正雙贏的協議,沒有像以往與西方國家做生意那樣的苛刻條件”。
“中國對非合作始終切實關注非洲的長遠發展和能力提高。中非之間的合作是在非洲完全主權自主、投融資合作開放的條件下進行的。我們的合作有益於非洲國家的發展需要,有助於非洲國家的良性發展。”楊寶榮說。
“中國是非洲的好朋友。非中合作不僅對非洲有利,也對世界有利”
如今,隨著中非合作走深走實,一些西方國家不免“眼紅”。今年3月,美國前國務卿蒂勒森在非盟總部的演講中稱,中國人的投資傾向反映出欲與西方分庭抗禮的中國模式。
事實上,這種不安實屬以己度人。
“中非關系是開放包容的,西方可以按照自己方式與非洲交往,但不該是零和游戲,更不該以破壞中非關系的方式來謀取自身利益。”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說。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壽慧生也認為,西方對於中非合作的焦慮,源於把猜測作為想象的事實,把未來的可能性視為當下的威脅,試圖用零和思維看待中國。其結果隻會是讓非洲失去繁榮的機會,讓中西方陷入無謂的沖突之中,而西方自身也將失去未來的發展機遇。
“事實証明,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已經在改變非洲的命運,徹底扭轉了非洲長期積弱的態勢,使其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壽慧生表示,把中國視為合作伙伴,共同開發非洲,讓非洲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這才是理性政治家應該做出的務實決斷。
相比而言,已經切身感受到共贏成果的非洲國家,對於中非合作的態度明顯更為積極樂觀。卡加梅直言,中國從不把非洲看作問題或威脅。非中合作給非洲帶來了巨大變化,也改變了非洲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國在國際事務上一直扮演著正面積極的角色,幫助非洲國家走出被西方國家奴役的歷史陰影。”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也表示,願更多汲取中國經驗,尋找適合自己國家的發展道路。
足夠事實表明,中國攜手非洲,從來不是要與誰分庭抗禮。共筑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典范,這才是中國的初心所在。
“在長期對非合作中,中國始終基於公平、公正、合理的合作模式,而不是強加所謂的‘大棒威脅’。在這種基礎上,中非合作論壇多年來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這也表明,我們堅持的原則、立場以及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是一種正確、公正的國際合作價值觀,符合發展中國家的需要。”在楊寶榮看來,中非之間的合作是開放的,不排他的,目標是促進全人類的共同發展,這種合作經驗可以推廣到更大范圍的國際合作之中。
埃及《金字塔報》也刊文稱,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的中非合作是發展中國家合作、南南合作中的獨特實踐,也是新興國家之間合作的獨特實踐。“它完全符合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真正的發展援助、貸款,鼓勵中國企業在非洲國家和地區投資,這些都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正實踐,也是對非洲國家需求的真正有效回應。”
“五不”原則讓世人看到了中國在對非合作中的誠意、正氣與擔當。“中國是非洲國家真實親誠的好朋友。非中合作不僅對非洲有利,也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利。”萊索托王國首相莫措阿哈·托馬斯·塔巴內的這番感受,道出的是廣大非洲國家的共同心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